三國演義里,若不是此人死於非命,劉備有機會成為第二個劉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古至今,文學作品其實跟歷史事實之間有著很多差距,在文學作品裡為了描述宏大的場面,自然會將原本對戰的人數相應的誇張描述,實際上遠遠沒有這麼多人,我們拿赤壁之戰做例子,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率八十三萬大軍南下,而真實歷史上,曹操手下根本沒有這麼多人,總共加起來也就二十來萬,所謂的八十三萬,就是魏蜀吳三個國家加起來都沒有這麼多,自然曹操手下的兵少,蜀漢兩個政權手中的兵就更少了,加起來也就只有九萬人左右,那麼為什麼諸葛亮敢用這僅有的九萬兵力北伐討伐曹操呢?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就先要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諸葛亮之所以冒這麼大的風險進攻曹操,主要還是因為當時荊州失守,原本平衡的局面被打破。

要知道在最早的時候,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其實對當時各地區情形已經有了很明確的了解,北方基本上都已經被曹操占領,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從曹操手中取的什麼實質性的進展,而江南地區又有孫權盤踞,劉備作為當時最弱小的存在,自然也沒有能吃掉孫權的實力,所以諸葛亮按照當時的情形,制定了先占領兩湖地區,後進軍四川的作戰計劃,並提出了跟此相匹配的一系列戰術思想和外交策略。

其實後來,劉備也確實是按照諸葛亮指定的這個策略做的,做好了長期跟曹操對抗的準備,隨時準備聯合東吳,但是並不過分依仗東吳,如果順利的話,諸葛亮自然能帶領蜀軍成功入主中原,成為第二個劉邦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不過天不遂人願,那就是關羽大意丟了荊州,而且還被東吳大將給殺了,要知道關羽是劉備最為崇信的人,自然也就惹惱了劉備,劉備哪還管什麼指導思想、外交手段,直接率領六萬大軍就給東吳下了戰書,目的無非就兩個,最主要的一個就是給關羽報仇,另外一個就是從東吳的手中奪回丟掉的荊州。

但是劉備沒有考慮過後果,在那時候看似兵力還算強大的蜀國,其實跟東吳還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出兵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這場戰鬥會以失敗告終,果然,被陸遜大敗,荊州失守本來就是對蜀國的一大打擊,而出兵失利無疑是雪上加霜,這也就為後來劉備政權退出歷史舞台埋下了伏筆。

所以說,蜀漢之所以一味的進攻,倒不是因為蜀漢有多麼強,而是被現實逼得走投無路,只能選擇在進攻中尋找戰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必然的悲劇:為何說關羽失荊州不是他的錯

千百年來,在人們心中關羽一直是一個神武的形象。在蜀國,關羽是劉備的頭號大將,他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更是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西取益州時命他駐守荊州,為時九年(建安十六年至二十四年),這是他一生中的重...

劉備為何不立刻給關羽報仇

在人們的心目中,劉關張三位一體。不過關羽死了,劉備為什麼不立刻去為關羽報仇,還要等了兩三年,難道劉備與關羽還真的有什麼其他內容。其實劉備也有難言之隱。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