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瓜分了荊州,曹操占據南陽、襄陽、南郡三郡,劉備占據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占據江夏郡,建安十四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取了南郡。

之後周瑜病故,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把南郡又借給了劉備,劉備以南郡為根基奪得益州後命關羽留守荊州五郡。

由於劉備有借無還,孫權趁關羽與曹軍在樊城作戰之際派呂蒙偷襲了南郡的江陵,關羽兵敗被殺,劉備的勢力由此退出了荊州。

荊州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對於劉備來說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地,從荊州北上經襄陽可以攻打許昌,東下則能長驅直入吳國腹地,屆時蜀漢進可攻、退可守,戰略意義非凡,所以劉備對荊州是勢在必得。

公元221年,劉備藉口為關羽報仇,帶兵攻打東吳,力求奪回荊州,夷陵之戰由此拉開序幕。

初期劉備帶兵奪取峽口,攻入了吳境,占領了秭歸,一路上勢如破竹。

孫權派陸遜迎戰,抵擋蜀軍。

陸遜通過雙方兵力、士氣、地形等的分析,指出蜀軍現在氣勢如虹,居高守險,銳氣正盛,吳軍應該避其鋒芒,然後再伺機破敵,所以就命令諸將放棄決戰一路退到了夷陵、猇亭一帶,嚴守不出,因為夷陵、猇亭是吳國的咽喉所在,不容有失,所以兩軍漸漸進入了相持階段。

幾個月下來,戰事持續到了六月份,這時候蜀軍已經深入吳地二三百公里,劉備為了迅速與吳軍開戰,不停的派人到陣前辱罵挑戰,但吳軍就是堅守不出。

後來劉備故意派人在平地露營,又在山谷埋伏人馬準備迎擊吳軍,但計劃依然沒有得逞。

吳軍的堅守不戰,使得蜀軍將士的鬥志漸漸渙散,再加上炎熱的天氣,蜀軍將士叫苦連天,劉備無奈只好把軍營設在深山密林之中,依山傍水,把水軍也轉移到了陸地,沿途一連設立了幾十處營寨,屯兵休整,伺機發動進攻。

劉備的七百里連營被陸遜看到後,認為反攻的時間到了,所以就命令手下將士攻進營寨後就放火,結果火燒連營,劉備猝不及防之下只能退兵到了馬鞍山。

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劉備在將士的死命掩護下逃到了永安,第二年,劉備一病不起,亡於白帝城。

至此夷陵之戰結束,吳軍殲滅蜀軍數萬之眾。

劉備親率大軍東征孫吳,來勢洶洶,可謂勢在必得,但最終結局卻是差點全軍覆沒,蜀漢的政權受到了嚴重的打擊,諸葛亮硬是花了將近5年的時間才穩固了蜀漢政權,達到了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襄樊之戰及三國格局演變——以博弈論視角分析

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一次關鍵戰役,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蜀吳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進行博弈,外交政策屢次更迭。本文以博弈論的視角探討襄樊之戰及戰後各國政治策略的合理性。一、赤壁之戰後魏蜀吳...

曹丕為何在夷陵之戰伐吳不伐蜀

坐山觀虎鬥,錯失伐吳機遇襄陽之戰,關公敗走麥城,四面楚歌,急迫下,往西川突圍,不果,被擒,不屈,以身殉國。劉備張飛聽聞關羽死訊,茶飯不思,張飛急於報仇,身死小人之手,劉備傾半個國家的精銳,東向伐...

看陸遜如何火燒連營

在戰爭中,地形的選擇極其重要。孫子所說的「地利」就是如此。 劉備為報關羽被害、荊州失守之仇,親率七十萬大軍順長江東下,進攻東吳。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授予符節,統率朱然、潘璋、宋謙、徐盛、鮮于丹、...

夷陵之戰氣死了劉備,卻讓陸遜從此平步青雲

夷陵之戰發生在公元221年,堪稱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最大規模的戰役了,在此之前孫劉兩家還算是客氣的,但為什麼說打就打起來了呢?而且劉備打的是一點不留情面啊,那就讓小編我為大家細細...

此戰奠定了後三國格局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