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臨死前說出劉備一個秘密,諸葛亮太笨沒明白,至今無人相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位軍師,他們為君主出謀劃策,指點迷津!雖然他們不像將軍一樣去親自上戰場去衝鋒陷陣,不像主公一樣有決斷之權,他們多在幕後,用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舍,去影響主公從而改變歷史,他們是與帝王及名將一樣重要的人物,我想這是他們能夠進入唐宋金元時期武成王廟和名將同列的人物的原因吧。

戰爭緣於生存競爭,而且是人類生活中最激烈、最殘酷、最複雜的競爭。

那麼兵家智慧無疑也是最微妙、最精彩、最鮮活的競爭智慧。

儘管這種智慧看不見、摸不著,卻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逾千年而不朽,仍可靈活地運用於當代軍事鬥爭與生存競爭之中。

所以,當代人仍然可以學習古代兵法、研究古代軍師,從中汲取克敵制勝的智慧。

即使擁有當今世界最先進裝備和最強大軍事力量的美軍,也習慣於「言必孫子」,有意識地在戰爭實踐中靈活運用孫子兵法。

如此看來,正說古代軍師,展現兵家智慧,是一件有益於增進各方面人士謀略水平和競爭藝術的事情。

在整個三國時期,能夠被稱之為軍師的有很多,例如曹操身邊的郭嘉、荀彧、荀攸;孫權陣營中的周瑜、魯肅;以及劉備麾下的諸葛亮、龐統等等。

而在這些智慧超群的軍師中,又要屬「臥龍、鳳雛」最為世人所敬重,只因諸葛亮和龐統有經天緯地之能,扭轉乾坤之才。

龐統的才智應該是跟孔明齊名的。

有人覺得,跟孔明相比,龐統有些浪得虛名。

其實不然。

龐統這個人還是有才的。

按照司馬徽的說法,孔明是得其主未得天時;那麼龐統則是,得其主,未得地利。

我們不是說龐統死在落鳳坡就說他沒有地利,諸葛亮還死在五丈原了呢。

龐統這個人一生,套用一句流行的話,始終沒有在對的地方遇到對的人。

最早時候,龐統在哪裡謀事呢?大家可能想不到,其實他是周瑜的幕僚。

當時,東吳孫堅孫策時代有許多謀士,著名的張昭、魯肅、張紘、顧雍、諸葛瑾、步騭、闞澤等等。

其中沒有龐統的名字。

可是赤壁之戰最關鍵的連環計就是龐統獻的啊。

這時候的龐統,其實是周瑜的幕僚,也就是說,他只相當於周瑜的門客家臣,那時候他甚至還沒有見過孫權呢。

赤壁大戰時候,諸葛亮和魯肅兩人都明白龐統是一個經天緯地的奇才,紛紛向自己的主公舉薦龐統。

首先是魯肅將龐統舉薦給了孫權,孫權看到相貌奇醜的龐統之後,頓時心生厭惡,古語有云:「相由心生」,龐統此人相貌醜陋,內心也一定又陰暗之處,因此孫權並沒有接納龐統。

劉備占據荊州,領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

在任期間不理縣務,被免官。

東吳魯肅寫信給劉備,告訴劉備龐統不是百里之才。

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

於是,劉備召見龐統,經過一番交流過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親密程度亞於諸葛亮,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

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天這場宴會應該快了吧。

」龐統卻說:「把討伐別國當作快樂,不是仁者之兵。

」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話說的不好,快點出去。

」於是龐統起身退出。

但是劉備馬上後悔,請他回來。

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只顧自己吃喝。

劉備問道:「剛才我們的討論是誰的過失?」龐統說:「你我兩人共同的過失。

」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這也是龐統對劉備頗有微詞的具體表現,直接指名道姓的諷刺劉備非仁者之君,這對於一生將「仁義」作為立身之本的劉備來說絕對不可以接受。

所以,龐統和劉備君臣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以至於在後來的雒城之戰中,龐統更是將這種不滿的情緒宣洩到了極點。

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

當時的龐統已經對劉備徹底絕望,落鳳坡龐統最終選擇了以死明志,臨終之前他大喊六個字「吾死,乃天命也!」,龐統的言外之意就是說,大漢王朝的天數已盡,告誡那些追隨假仁假義劉備的謀士和將軍,想要拯救漢室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只可惜,龐統臨終前道破的這一個秘密,只可惜諸葛亮太笨沒有聽懂,諸葛亮如果聽懂了龐統的弦外之音,估計也就不會落得一個「病逝五丈原」淒涼結局。

不過,對於龐統臨終之前大喊的這六個字,道破的天大秘密,至今人還是懷疑態度,因為天命這種事說不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