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臨終大喊6個字,道破一個秘密,諸葛亮沒聽懂,至今無人相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龐統臨終前大喊6個字,道破一個秘密,諸葛亮沒聽懂,至今無人相信

眾所周知,軍師是戰場之上圍繞將軍身邊出謀劃策之人,類似於現在的參謀長一職,然而在封建社會時期,尤其是諸侯混戰、征伐無度的動盪年代,軍師在軍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在古代社會軍師往往被稱之為智慧的化身,他們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讓一支軍隊丟盔棄甲,讓一個國家土崩瓦解,很多成功的將軍和君王背後都少不了軍師的身影。

關於軍師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據史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田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其後魏伐趙,趙急,求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

這裡面就說明了,齊威王原本想拜孫臏為大將軍,而被孫臏所拒絕,最終拜孫臏為軍師,負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由此可見,軍師和將軍在軍隊中的地位和分工是有不同的。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講述的也是一位類似於孫臏那樣是神鬼莫測的軍師,此人名叫龐統,綽號鳳雛,是三國時期劉備陣營下的一位智謀之士。

在整個三國時期,能夠被稱之為軍師的有很多,例如曹操身邊的郭嘉、荀彧、荀攸;孫權陣營中的周瑜、魯肅;以及劉備麾下的諸葛亮、龐統等等。

而在這些智慧超群的軍師中,又要屬「臥龍、鳳雛」最為世人所敬重,只因諸葛亮和龐統有經天緯地之能,扭轉乾坤之才。

與諸葛亮的一鳴驚人不同,龐統一生的經歷有點「勤能補拙、大智若愚」。

劉備寄居新野的時候,著名的相術大師司馬徽曾經告訴過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裡面的臥龍就是指的諸葛亮,諸葛亮平時自比管仲、樂毅,言外之意不言而喻,而與諸葛亮的含蓄內斂不同,龐統則顯得更加狂傲,他直接稱自己就是一個輔佐帝王興國安邦的「王佐之才」。

赤壁大戰時候,諸葛亮和魯肅兩人都明白龐統是一個經天緯地的奇才,紛紛向自己的主公舉薦龐統。

首先是魯肅將龐統舉薦給了孫權,孫權看到相貌奇醜的龐統之後,頓時心生厭惡,古語有云:「相由心生」,龐統此人相貌醜陋,內心也一定又陰暗之處,因此孫權並沒有接納龐統。

其次,是諸葛亮寫了一份介紹信,讓龐統前往荊州輔佐劉備,龐統想要憑藉自己的才華讓劉備側目,就沒有拿出諸葛亮的介紹信。

不料,龐統在劉備那裡遇到了和自己面見孫權時一模一樣的遭遇,劉備同樣以貌取人,將筆試第一的龐統僅僅安排到了耒陽,當了一個小小的縣令。

通過龐統面試的經歷,我們得出了一個最大的結論就是,劉備所謂的「求賢若渴,躬行仁義」只不過是欺騙世人的一個手段而已。

據史料記載,涪城之戰後劉備大宴群臣,玄德酒酣,顧龐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乎?」龐統答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

這也是龐統對劉備頗有微詞的具體表現,直接指名道姓的諷刺劉備非仁者之君,這對於一生將「仁義」作為立身之本的劉備來說絕對不可以接受。

所以,龐統和劉備君臣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以至於在後來的雒城之戰中,龐統更是將這種不滿的情緒宣洩到了極點。

戰前龐統提出了著名的「上、中、下」三策,就是要讓惺惺作態的劉備作繭自縛,而劉備果然不出所料的選擇了中計。

此時的龐統已經對劉備徹底絕望,落鳳坡龐統最終選擇了以死明志,臨終之前他大喊六個字「吾死,乃天命也!」,龐統的言外之意就是說,大漢王朝的天數已盡,告誡那些追隨假仁假義劉備的謀士和將軍,想要拯救漢室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只可惜,龐統臨終前道破的這一個秘密,諸葛亮沒有聽懂,諸葛亮如果聽懂了龐統的弦外之音,估計也就不會落得一個「病逝五丈原」淒涼結局。

不過,對於龐統臨終之前大喊的這六個字,道破的天大秘密,至今很多人不願意相信,因為古往今來,人們普遍信奉「人定勝天」的道理,對這種違背常理的「天機」向來都是持有很深的懷疑態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悲劇英雄「鳳雛」龐統,都是相貌醜陋惹的禍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得天下」這一經典推銷語,可後來劉備兩者皆得也未得天下。龐統出兵益州中途隕落,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兩個不世奇才也沒能拯救頹危的漢室,令後人不禁咦噓。諸葛亮的...

龐統之死,一個拼顏值社會的犧牲品

1、提到三國時期的謀士,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被稱為臥龍先生的諸葛孔明。但是同期還有一個與臥龍並稱的「鳳雛」,這個人就是今天的主角:龐統。龐統在歷史上註定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原因竟是他醜陋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