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為何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瞻,字思遠,諸葛亮之子,琅琊陽都人,三國後期蜀國大臣。

諸葛瞻出生於建興五年(227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期間曾寫信給諸葛瑾,稱讚諸葛瞻聰明可愛,臨終前又為諸葛瞻寫下《誡子書》,諸葛亮死後,諸葛瞻世襲全部爵位。

但諸葛瞻一直未受到劉禪的重用,曾被任命為騎督尉,後轉任軍師將軍。

景耀六年(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由景谷道攻入,諸葛瞻退守綿竹,後被鄧艾斬殺。

諸葛瞻死前曾仰天長嘆: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進軍又不能守國土,又有何面目回成都。

就這樣諸葛瞻死戰不降,最終被殺。

而諸葛瞻為何責怪黃皓何姜維是蜀國滅亡的罪人,二人究竟有何罪?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黃皓。

其一黃皓靠阿諛逢迎上位。

黃皓是蜀國的一個宦官,出生年月不詳,諸葛亮在世時,黃皓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小太監,做事恭敬本分。

諸葛亮死後,費禕為丞相,黃皓也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費禕死後,董允繼任蜀漢丞相,黃皓便開始阿諛奉承劉禪,只會溜須拍馬。

董允最恨黃皓這樣的小人,於是經常正顏厲色訓斥黃皓,不要進獻讒言,否則不會有好結果。

黃皓因懼怕董允,再一次變得收斂起來。

董允死後陳袛繼任丞相,陳袛的觀點與之前的幾任丞相都不一樣,認為管的嚴不如管的松,於是經常和黃皓勾肩搭背,互為表里,一起阿諛逢迎,取得劉禪的信任和重用。

陳袛死後,黃皓由黃門令提升為中常侍、奉車督尉、總覽朝政,排擠忠臣,打壓異己。

其二黃皓排擠忠誠,打壓異己。

黃皓得勢之後,大肆誅殺異己,逐步確立在朝堂上的地位,蜀漢的官員大臣都敢怒不敢言。

劉禪的親弟弟劉永,因為在劉禪面前說了黃皓幾句,黃皓便處處刁難劉永,搜羅偽造陷害劉永的證據,致使劉永十幾年都沒有見到劉禪。

姜維也十分不滿黃皓在朝中橫行霸道,上書劉禪請求將黃皓處死,但劉禪卻說黃皓只是個小人,不比和他計較,最後之讓黃皓給姜維道歉,便不了了之。

姜維因懼怕黃皓朝中黨羽,因此請命自願去沓中屯田

其三黃皓欺上瞞下,愚弄劉禪和百官。

黃皓不但獨霸朝政,還胡作非為欺上瞞下,劉禪重新黃皓後,基本不問政事,由黃皓全權代理,而黃皓也相當不客氣,對待劉禪只是報喜不報憂,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黃皓捏造了很多事實,讓劉禪誤以為天下太平。

百官們都說司馬昭要攻打蜀國了,劉禪有些驚慌,可黃皓卻告誡劉禪,司馬昭離蜀國天高地遠,不可能打過來,曹操都沒有攻下益州,何況司馬昭,於是劉禪便信以為真。

後來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劉禪和百官們才如夢初醒。

蜀國滅亡後,司馬昭認為黃皓禍國殃民,將其凌遲處死。

其次分析姜維。

其一姜維錯誤執行北伐戰略,導致蜀國國力虧空。

諸葛亮死後,姜維沒有讓蜀國休養生息,自延熙十六年(253年)至景耀六年(263年),姜維連續九次北伐中原,其中大多都是無功而返,但卻極大的消耗了蜀國的人力物力,致使蜀國滅亡之時沒有可用之兵可用之將。

其二姜維錯誤的防守策略,斷送了蜀漢江山。

魏延曾在漢中防守魏軍十多年,都未曾失敗。

而姜維得到兵權之後,撤銷了很多漢中的據點關隘防禦,讓這些軍隊全部退守漢中復地,兩位錯誤的認為,把魏軍引入平原地區決戰必能全殲敵軍。

沒有了險關隘口的防禦,鍾會的十萬大軍輕而易舉的便進入漢中,而姜維的防禦軍隊因寡不敵眾根本不是對手,於是姜維本人星夜馳援漢中,此時鄧艾偷渡陰平,直逼成都,成都只有幾萬蜀軍,根本不是對手,鄧艾的先頭部隊是三千人,但鄧艾手中有三萬五千人都沿途部署,後面更有鍾會的十幾萬大軍,而姜維手中也只有區區五萬人,還被鍾會死死纏在漢中,幾乎不可能回援成都,致使劉禪不戰而降,蜀國滅亡。

可以說,蜀國滅亡不是劉禪一個人的過錯,黃皓首當其衝,姜維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諸葛瞻在死前才會有如此感嘆!

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紹等見鄧艾於雒城,艾大喜,報書褒納

(1)姜維北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原為州、郡吏。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軍向祁山,天水太守馬遵惶懼逃走,保守上邽。姜維等聞訊,追趕太守,太守關閉城門不納。...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

立下滅蜀大功的鄧艾,為何死得這麼窩囊?

鄧艾之死,緣於其政治能力低下。鄧艾偏師偷渡陰平,出其不意能夠滅掉蜀國,離不開鍾會的支持,更離不開鍾會大軍在劍閣對姜維的牽制。此前掌握魏國軍政大權的大將軍司馬昭,因魏帝曹髦之死,政治上陷於被動,急...

歷史名將――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姜家莊)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