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竟不是諸葛亮 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對很多人是再熟悉不過的一段歷史,也是人們平時所津津樂道的一段歷史。

大部分人是通過《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了解三國的歷史,但《三國演義》並不完全是真實的史實,因為他是羅貫中撰寫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

然而,小說究竟不是史書,它大可作為民間傳說,為人欣賞。

下面就找出兩個對後人影響比較大的兩個歷史典故。


草船借箭:歷史上卻有其實,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不過有兩個版本的。

據《三國志·吳主專》裴松之引注《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

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

孫權再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

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

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個跟草船借箭沒什麼關係,但是下面這個就有了。

在《魏略》中卻不是這個說法。

它說孫權來的時候,不是乘輕舟,而是坐大船。

曹操也沒有說箭弩不得妄發,而是下令射箭。

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勻船平」,孫權也就回去了。

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移花接木,變成了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

空城計,諸葛亮的空城計可以說是婦孺皆知,然而遺憾的是,這個令人稱讚不絕的計謀卻是假的,三國史上確實存在空城計,而且不止一次,但這都不是諸葛亮的智慧。

這是一種心理戰。

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

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

三國中使用空城計的是曹操。

興平二年(195年)春天,緩過氣來的曹操再次親率軍攻打呂布,迫使呂布後退。

夏天,呂布反撲,在半路上遇到了曹操的伏兵,大敗而逃。

曹操對呂布首次取得了重大勝利。

敗退中的呂布與陳宮部會合,聚集到一萬多部隊,轉身又來戰曹操。

曹操大膽的採取了「空城計」虛張聲勢,呂布不敢貿然進攻。

曹操連夜調回了大量的部隊。

而呂布知道曹操昨天的舉動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第二天一早便主動進攻。

結果曹軍伏兵大出,大敗呂布。

呂布連夜逃走,放棄了兗州,投奔劉備。

在這場戰爭中,曹操的表現非常出色,他在連續失敗中沒有氣餒,屢敗屢戰,以燎原烈火一樣的瘋狂熱情激勵出了全軍的鬥志,雖然身處逆境,但在氣勢上完全壓倒了呂布,最終取得勝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空城計竟然是真的!三國真的有這回事!

空城計,草船借箭,千里走單騎是三國演義裡面十分經典的事件,也經常被搬到戲劇電影上面,很多人覺得這些都是三國演義裡面才有的,但其實在三國正史裡面,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主人公不一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