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堅持北伐曹魏卻為何屢屢失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可謂三國時期的神奇人物,能掐會算無所不能。

但為何會在爭討曹魏這件事上屢戰屢敗呢?

網絡配圖

東漢末年,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蜀軍先後對曹魏政權發動了五次戰爭。

公元234年在渭水五丈原,與曹魏大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僵持不下。

諸葛亮準備屯田,與曹魏進行持久戰,但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至此歷時6年之久的五次北伐宣告結束。

而一直以來對於諸葛亮其發動北伐的真正目的眾說紛紜,充斥各種猜測和分析。

有的說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報答劉備,完成光復漢室的遺願;有的說是為了加強個人集權;甚至有人說這是諸葛亮想代漢稱帝。

且讓我們看看三國的實力對比:曹魏占據中原,劉備割巴蜀,孫權盡有江東之地,三國鼎立,戰爭不息。

當時魏:戶663423,人口4432881;蜀國:戶28萬,人口94萬,帶甲將士102000;吏4萬;東吳:戶52萬,人口230萬,吏32000,兵23萬。

可以看出,蜀漢的人口大概是魏國的五分之一,是吳國的二分之一,吳國和蜀國加起來是魏國的三分之二。

從實力上看,當時蜀漢應該是最為弱小的國家。

作為治世能臣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天下形勢,對北伐的成功的可能性應該一清二楚,但為什麼他一再堅持北伐,其中的真相是什麼呢?

網絡配圖

其實蜀漢政權自建立之初就存在幾個不同的實力集團,劉備為首的荊襄集團,本地益州士族,原東周軍集團。

而劉備其實作為一個外來者,強勢擺平各種勢力後,根本矛盾並未消除。

也就是說蜀漢內部絕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在強力領導者之下各方勢力不得不合在一起。

劉備在時,以他的威望尚能保持內部團結,劉備伐吳喪師,很快病逝,蜀漢內部矛盾就開始顯露出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病逝後,蜀漢憑什麼存活三十年?

在三國時期,雖然是魏蜀吳三足鼎立,不過,在具體實力上,蜀漢無疑是最弱小的一方。特別是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對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但是,在夷陵戰敗後,蜀漢不僅徹底告別了荊州,國內精銳之師也損失殆...

倘若關羽沒有被殺死,蜀國會一統天下嗎?

我個人覺得還是很難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著客觀規律的,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最後看的還是實力。比如三國之中,無論是赤壁之戰還是夷陵之戰,吳國都是勝利者,但是又能怎樣呢?吳國還不是沒能統一三國。因為實力不...

為什麼諸葛亮六出祁山而師勞無功?

諸葛亮在中國民間一直被視為智慧的象徵,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歷來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千百年來民間和官方對諸葛亮的讚譽可以說是車載斗量,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更是將諸葛亮加以神化,成為三國智...

諸葛亮明知弱小,為何仍要不停的北伐?

三國中蜀國力量最弱,魏國力量最強,在分裂時期,按理說只有勢力強大的一方才會堅持統一,勢力弱小的一方更願意保持獨立,這叫國強主統,國弱就主分。道理很簡單,國弱了還主統,那不是找死嗎。但是三國時候的...

諸葛亮堅持北伐曹魏,屢敗屢戰的真正目的

東漢末年,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蜀軍先後對曹魏政權發動了五次戰爭。公元234年在渭水五丈原,與曹魏大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僵持不下。諸葛亮準備屯田,與曹魏進行持久戰,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