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蜀國從「人才濟濟」到「人才凋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很佩服劉備,一個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的草根平民,只因為心中有那麼一點抱負,毅然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幾十年間,東逃西竄,屢戰屢敗,但是卻屢敗屢戰。

有人說劉備是喪門星,跟誰誰倒霉,對於這一點我倒是覺得這恰恰能反映出劉備那不為人知的敏銳判斷力,能夠預知危險,先一步脫身!

要說起來,劉備的政治才能的確跟曹操沒法比,但是在用人上我覺得劉備很有自己的一套,即便跟曹操比也不逞多讓!用關張以義,用趙雲以情,用馬超以冷,用黃忠以恩。

一個政權要想穩定,首先就要平衡好內部的各種利益關係。

關張從老劉出道開始就跟著他,幾十年來不離不棄,即便沒有功勞那苦勞也說不完,忠心耿耿,義薄雲天,幾度分散,但最後卻仍然聚合到一起,所以劉備動輒就跟二人同食同寢。

趙雲自從老劉在袁紹那跟隨他之後,就一直不離不棄,在劉備集團中也斷得上是除關張簡雍,孫乾之外的老人了,所以三國演義把趙雲說成是老劉的四弟,也不是沒道理的。

趙雲跟了老劉之後乾的就是領導的貼身保鏢,專門負責老劉和老劉老婆孩子的人身安全,若是不信任肯定不會把這麼重要的崗位交給他。

黃忠老卒一個,當了幾十年兵也沒混出個頭,可是老劉一稱漢中王,就立馬讓他當了後將軍,這可是跟關張一個待遇啊,要不關老二怎麼會那麼不滿意呢!

至於馬超,馬超雖然很牛,當時有說法是不亞於呂布,可是我認為馬超跟呂布差不多,反覆無常,只不過他跟呂布不同的是:呂布是把能幹的壞事都幹了,名都臭的沒法再臭,可是馬超是名將之後,有背著馬騰的血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他的所作所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是兩人在本質上差不多,殘暴嗜血,刻薄寡恩,反覆無常,目中無人,如果說呂布是惡狼,那麼馬超就是還沒長大的小狼。

這樣的人要麼不用,可是馬超名滿天下,又幫劉備拿下了成都,與老劉有功,不用又不行,所以只能高官厚爵,但是沒有實權。

劉備在打下益州後,基本擁有荊益二州.當時雖失去了龐統,張松兩個重要人才.但總的來看,稱的上人才濟濟.絲毫不比東吳遜色。

只有兩個州(實際還不到)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才呢?這要從荊益二州的舊主說起。

荊州舊主劉表,益州舊主劉璋,兩人有共同的特點:手下都不乏精兵良將,但胸無大大志,皆」守家之犬」,不圖謀發展,創立更大的基業。

東漢末年,中原群雄爭霸,戰火連綿.老百姓深受其害.而荊益二州,由於其主子沒這打算.沒什麼戰火,到成了一方」樂土」。

於是,大量的人口流入荊州和益州.這些外來人口中,有普通百姓,也有有識之士。

(法正大概就是那些時候從陝西進入四川的)

大量的外來人才,加上兩地的本土人才.使得兩地的人才擁有量超過了一般情況下應具有的數量.而這兩州正好都被劉備所得.所以劉備集團頓時呈現出一派」人才濟濟」的景象,那麼,這個良好的景象是怎麼在短時間變成人才凋零的呢?有沒有什麼必然的原因呢?!

我們知道,在三國時,劉備雖是第二個稱帝的,但他的政權實際形成要大大晚於另兩個國家.曹操的九個州已打下八個州,東吳已南方獨霸了,他還在寄人籬下,尋求諸葛。

這就使得,他所獲得人才,像關,張,趙這樣在最黃金的年齡為他服務的的確不多。

大多數人才在追隨他時都上了年紀。

(以那時人的平均壽命論),比如馬超,他的軍事生涯在燦爛的一頁是在他獨為一主時。

比如法正,他的黃金年齡是為劉璋這個庸主服務.黃忠,就更不用說了!實是不勝枚舉!

所以,這大批的人才跟了劉備,從年齡上說,實際就是」發揮餘熱」了.所以,不久就一個接一個的去世.在加上關張橫死這些飛來橫禍.蜀漢頓時人才凋零!!!

在下說的僅是劉備時代的人才問題,並不是蜀漢從劉備後期人才凋零後就一直如此。

在諸葛亮主事後,由於人才的再生和培養,蜀漢又出現的人才的繁榮(尤其在內政人才上)並不象小說所說。

人才從此就枯竭了,這實際和劉備時代人才濟濟也有一定的關係.,第二代人才逐步開始成熟。

文臣:李嚴,楊儀,蔣琬,費禕,董允,張裔,何祇,董厥,樊建,鄧芝等。

武將:魏延,姜維,馬忠,王平,張嶷,向寵,張翼,吳懿等。

「蜀漢劉備時代」人才濟濟」到蜀漢後期」人才凋零」形成巨大的反差」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命題,不過「年齡問題」應該說只是一些表面現象而已。

蜀國之所以出現的現象我認為有幾點值得我們考慮。

第一:從劉備一生征戰中可見一斑,劉的政權中由以下幾種集團構成可謂「五湖四海」也就出現了「人才濟濟」現象。

首先是北方元老集團以關羽為首人數不多但卻是實權派,其次是蜀國的核心肱骨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為首;所謂「先主入蜀,荊楚士貴」後來多為蜀國高管人士,蜀國四相其中三人為荊州集團;再次是東州集團即原屬劉璋部下以法正、董和、李嚴、吳懿為首是劉備極力拉攏的對象,各個權勢炙手,其中李嚴和諸葛亮一樣為託孤重臣出鎮一方。

益州集團是益州的土著居民這一部分在蜀漢政權中並不得志,是劉備和諸葛亮防範打擊削弱的對象。

也正是當蜀漢政權面臨滅亡的時候,以譙周為代表最先拋棄蜀國主張投降,他們一直認為劉備是外來勢力侵犯了他們本地集團的利益,因此不會像其他幾個集團一樣服務蜀漢也就有了後來的「人才凋零」。

最後以涼州集團馬超,姜維為代表他們是客居勢力只為自己利益前途打算本就是和蜀漢相互利用,人數較少,影響不大。

第二:劉備和諸葛亮的用人擇人的路線給蜀國埋下了「人才凋零」的伏筆,劉備起家最晚即不像曹操那樣擁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廣袤土地和人口,也不可能象孫權那樣完全依賴江東士族集團,全力發展江東士族集團的利益。

劉備起家於荊州,在荊州十數年籠絡人心,招賢納士,決定了以後的「荊楚士貴」地位,當劉備入蜀時其已經具有一支十萬軍隊的勢力根本不需要依靠益州的土著集團來打敗東州集團的劉璋,且劉的主張是剿滅曹魏恢復漢統後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是不可能向想要發展地方勢力的益州集團妥協的,所以也就決定了劉的人事政策偏向與服務於荊州集團,使荊州集團「人才濟濟」了。

第三:可是從關羽失荊州到夷陵傾覆使劉的荊州集團老家都丟給孫權,且荊州集團精英喪失大半,為以後從荊州攝取人才成為不可能。

而益州集團的不配合,不參與,的態度就最終造成了蜀漢由劉備時代的「人才濟濟」到後來的「人才凋零」巨大反差的形成。

所以當魏國滅亡蜀國後,司馬昭能馬上剷除了鄧艾和鍾會的勢力。

且順利將後主及原客居益州的各種集團調往洛陽加以監控全賴益州集團的鼎力相助,這也是司馬昭給益州集團主降派的最好獎賞——把益州交給益州土著勢力集團讓其擺脫蜀漢政權的鉗制而充分發展。

我認為在平衡荊益兩州人員關係上 先主還是下了很多工夫的,先主深知這兩州的人員對其政權的重要性 。

當然在權衡利弊上,先主做出的選擇也不是偶然的,先主的終極目標很大程度上決定其用人的規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風雲事件4——李嚴被廢

李嚴被廢關鍵在於三個字——不識趣。分析李嚴被廢就得分析蜀漢政權的構成和劉備在託孤中對於李嚴的用意。蜀漢政權是由三股力量構成:荊州勢力、東州勢力、益州勢力,劉備對於三股勢力的政策主張一貫就是以荊州...

諸葛亮明知蜀國勢小,為何一直堅持北伐?

諸葛亮一生主要有三大功績,為劉備謀劃了「三分天下」的戰略目標,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最後是兵出祁山北伐中原。就魏蜀吳三國來說,劉備建立的蜀國最晚,人口兵力最少,地域最小,經濟也是最弱。劉備死...

三國時期蜀國的滅亡和人才有關係,為什麼?

維持一個大國對文臣的能力要求,是絕對要高於維持一個小國的,就這一點看,三國鼎立時期朝中大臣的能力絕對不在前期的文臣之下,否則也不能維繫幾十年的均衡狀態,如果能力不足就會像五代和三國早期那樣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