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街亭的丟失,誰之過?為什麼一定要馬謖領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可以說,就是老將張郃的出現,扭轉了曹魏集團的不利局面。

馬謖呢,沒有單獨領兵作戰經驗、年紀輕、(馬謖死的時候才39歲)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馬謖去呢?蜀中真的是沒有將領了嗎?據三國志的記載當時可以派遣的將領有魏延、吳懿等。

那麼為什麼獨獨用馬謖呢?估計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馬謖的出身

說到馬謖的出身,先要提一個人馬良,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兄弟五個都是荊州有名有才的人。

《三國志》的記載是: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

而馬良是馬謖的哥哥,馬良是在劉備占領荊州的時候就跟隨劉備了,也非常得劉備的信任和器重,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劉備夷陵之戰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夷陵之戰劉備的前線謀士中就有馬良,馬良也是死在夷陵之戰的。

諸葛亮入川,荊州方面留守的就是馬良。

所以馬氏一族在荊州有著較重的地位。

馬謖呢《三國志》的記載是:"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就是說,馬謖這個人非常的有才,喜歡談論行軍打仗,用兵的計謀,諸葛亮非常的喜歡他,器重他。

從這裡,我們可以推測,諸葛亮有意培養馬謖,作為他的接班人。

諸葛亮就堅定不移的要完成劉備的一統大業的人。

所以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諸葛亮會考慮和自己有著一樣政治目標的人來完成,因為馬謖是荊州人,自然代表荊州集團的利益,這和諸葛亮的方針一樣,會堅定不移的北伐。

第二、蜀漢政權內部矛盾:

蜀漢政權有什麼內部矛盾呢,簡單的說就利益分配不均,蜀漢政權是由劉備建立的,在這個政權內部有三股主要的政治勢力,第一股就益州本土勢力、代表人物譙周;第二股是由劉嫣、劉璋父子帶來的東川勢力,代表人物李嚴;第三股勢力是由劉備帶來的北方勢力和荊州勢力,代表人物諸葛亮。

劉嫣的東川勢力打敗了益州的本土勢力,讓益州人成了二等公民;劉備入川荊州勢力又成了一等公民,東川勢力二等,益州的本土居民成了三等。

鳩占鵲巢,一塊蛋糕三個人分,自己還是最少的,誰都不干,所以的蜀漢政權內部就有了這樣的矛盾。

解決這個矛盾,諸葛亮想出了一個,把內部矛盾化為對外戰爭上,劉備的「興復漢室口號」,北伐。

諸葛亮要北伐,就要保持荊州集團的利益,所以就要在年輕官員中選拔荊州集團的人。

這一點在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後人事安排上就可以看出來,先是安排蔣琬、之後就是費禕。

這兩個人都是荊州集團的人。

第三 、街亭的位置:

街亭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在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街亭是蜀國糧食的轉運站,要是街亭在蜀漢這裡,那諸葛亮進兵洛陽,糧草問題就可以解決,要是街亭在曹魏這裡,那蜀漢隨時會被斷了糧道,被曹魏關門打狗,諸葛亮的深入曹魏腹地,就成了孤軍深入,沒有糧食供給的蜀軍是非常危險的,隨時回不了蜀國。

那既然這麼重要,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馬謖去呢,不派其他將領去呢?問題還是蜀國的內部矛盾"派系之爭"。

蜀國自從劉備入川之後就有一個既定人事結構安排,就是荊州集團的利益第一、東川集團的利益第二、益州集團的利益第三。

雖然諸葛亮掌握蜀國實權之後想做出一些改變,但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問題。

第四、 才能 馬謖這支部隊的綜合作戰力

諸葛亮常常和馬謖談論用兵,難道會不知道馬謖的才能嗎?或者說街亭這麼重要的地方,諸葛亮的方案就沒有深思熟慮嗎?

當然不是

諸葛亮在派馬謖守街亭的時候,同時還派了王平做馬謖的副手。

王平是什麼人,《三國志》的記載是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王平是個軍旅出身的將領,所以實戰經驗豐富。

諸葛亮派王平輔佐馬謖,正是補了馬謖沒有在前線作戰經驗的短板。

事實也證明了諸葛亮的選擇,馬謖戰敗之後,只有王平率領千餘人設疑兵,使得魏將張郃懷疑有伏兵,不繼續進攻,然後王平慢慢的收攏殘軍,回營。

街亭大敗之後,所有參加這次戰役的將領都受罰了,只有王平升職了。

所以,在守街亭這件事上,諸葛亮的安排還是費一番功夫的。

1、馬謖善於謀略、王平有實戰經驗;

2、馬謖臨行前,諸葛亮是對馬謖作了戰前部署的

所以諸葛亮是仔細權衡之後才選的馬謖和王平的最優組合。

原因有以下幾條:

一、讓馬謖為先鋒,王平為副將

是為了歷練馬謖,讓馬謖這個蜀漢的青年將領可以快速成長,接諸葛亮的班,也是維護荊州集團的利益。

至於,能不能攻克曹魏,這首先就不是諸葛亮考慮的,因為諸葛亮也覺得任務艱巨,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開篇就說到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次誠危機存亡之秋也」那諸葛亮考慮的是什麼呢?1、通過北伐凝聚國家人心,團結國家各族力量。

2、通過北伐化解國家內部階級矛盾
(平衡荊州、東川、益州三個集團的利益分配)益州就這麼大,裡面派系這麼多,東西不夠分,怎麼辦,你們的先主昭烈皇帝告訴你們了,曹魏地方大,東西多,你們要我們就一起組團去「收購」所以眾志成城,全民北伐。

從這個出發點來說,諸葛亮首先算的是三筆政治帳:

1、要保證荊州集團的利益為第一,這是蜀漢的利益核心

2、平衡益州集團和東川集團的利益。

3、帶出去的軍隊要帶回來,這是蜀國全部的本錢,不能虧損。

(史書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帶的軍隊是10萬)所以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是把街亭作為對抗曹魏的前線根據地,囤積糧草積聚力量,步步為營,最後克復中原。

因為克復中原,不只是窮兵黷武,更是政通人和思想政治上的統一,蜀國內部都有這麼多的階級矛盾,和北方士族的矛盾更難調和。

二、諸葛亮讓馬謖和王平守街亭是為了更好的北伐,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諸葛亮的軍隊是分成了兩路一路趙雲、鄧芝領軍,出斜谷攻打郿這個地方和曹真的大軍對峙,佯攻;

另一路,諸葛亮率領主力攻打祁山。

一開始很順利,因為曹真的大軍被趙雲牽制,所以打了曹魏一個措手不及,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不戰而降,諸葛亮順利奪取了三郡

三、諸葛亮讓馬謖和王平守街亭曹睿派張郃大軍也到了。

(史書記載張郃帶來的軍隊是5萬)

但張郃軍隊的到來使得魏和蜀軍事力量馬上發生了逆轉,諸葛亮不得不再分兵去守街亭,這個時候守街亭的意義就從原先的進攻關中地區變成了打開撤退的通道,為三軍撤退贏得時間。

可以說到這裡諸葛亮的戰略目的,還是達到了的。

收穫的成果有

1、奪下了三郡 2、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這一次北伐可以說沒白辛苦,解決了蜀漢的土地、人口、糧食問題。

但是,讓馬謖守街亭,整出的么蛾子是馬謖被張郃團滅,只有王平一個人帶著殘餘部隊回來了。

而且馬謖之敗是因為沒有當道紮營,跑山頂上去了,被人斷水。

才打敗的。

本來嘛面對張郃大軍,諸葛亮都沒有把握可以以少勝多,讓馬謖去守街亭,你最起碼把軍隊都帶回來,打不贏就打不贏,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嘛,可馬謖把諸葛亮的守街亭的意思就一定要守住,最後守不住,導致蜀國軍隊全面撤退,馬謖部分元氣大傷趙雲戰敗將軍向朗因為包庇馬謖被貶官諸葛亮自貶,連降三級為右將軍

荊州集團的利益直接受損,那作為荊州集團的實際最高領導,要不要有所表示,作為蜀漢政權的實際最高領導,諸葛亮要不要有所表示。

所以只有殺了馬謖,安定蜀漢政權的內部。

馬謖也就成了蜀漢政權利益集團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那麼就有幾個疑問了:要是讓趙雲守街亭,就能守住?要是趙雲守不住,殺還是不殺?要是諸葛亮不分兵,街亭就能不丟失嗎?

要是馬謖當道紮營,仍然守不住,誰來買這個單?

歡迎留言評論、斧正展示您的觀點

參考文獻《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目的為何?是自取滅亡嗎?

網絡上,對於諸葛亮北伐的是非利弊,爭論極大,從不同的側面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本文從多個角度來考察諸葛亮北伐的方方面面,試圖給出一個全面、公允的評價。有人認為諸葛亮北伐是窮兵黷武,是自取滅亡之...

揭秘:諸葛亮及趙雲阻止劉備伐吳的真相

大家好,今天繼續為大家扒一扒「夷陵之戰」的前前後後。上一期我們說到劉備發動伐吳之戰是符合蜀國自身發展的政治需求的,是必要而迫切的。然而據一些史料記載,諸葛亮趙雲等重臣對於劉備的決定是有異議的,那...

歷史真相 諸葛亮到底有沒有「揮淚斬馬謖」?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國時期蜀漢大臣,侍中馬良之弟。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取蜀入川,之後曾經先後擔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職務。因為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