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去投奔劉表,為什麼徐庶諸葛亮象約好了一樣全在荊州地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前往投奔荊州劉表,劉表收留了他,並把劉備安置到了荊州最北面的新野。

劉備自然明白劉表是將自己視為了人肉盾牌,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只得勉從虎穴暫棲身了。

曹操雖然並沒有追殺過來,劉備卻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明白,遲早有一天曹操會打上門來的。

想要改變被動挨打的落後局面,就只有抓緊難得的喘息良機謀求發展。

劉備在新野求賢若渴,與劉表的行政不作為形成鮮明的對比。

許多流亡於荊州的有志之士,一直以來無法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

見劉備為他們晉身提供了可能,紛紛主動登門毛遂自薦。

短時間內,「荊州豪傑歸先主者益多。

這些豪傑之士中最著名的無過於徐庶、徐元直了。

徐庶、本名福(與為秦始皇尋不死藥的徐福同名同姓),字元直,穎川人。

徐庶也是江湖兒女,以遊俠自居。

一次打抱不平之後「白堊突面,被發而走」。

徐庶攤上官司,畏罪潛逃。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沒有走多遠,徐庶便「為吏所得,問其姓名,閉口不言」。

徐庶自以為有權利保持沉默,哪知道負責辦案的吏卻不懂「米蘭達法則」。

如果不是同黨救援及時,徐庶險些因此而喪命。

僥倖從鬼門頭揀回一條性命的徐庶,省悟了匹夫之勇不足憑藉的道理。

從此脫胎換骨,「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

無奈覺今是而昨非的徐庶來到學堂,卻不被同學接納。

「諸生聞其前作賊,不肯與共止。

」徐庶知恥而奮發,每天「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義理精熟」,學問大進的徐庶和同郡石韜(石廣元)結為好友。

初平年間,關東義軍結成討董聯盟。

與中原大地的遍地煙塵不同,荊州相對平靜,又因為地近中原的緣故,很快就聚集了大批來自關西、兗、豫地區愛好古文經學的士人。

劉表雖沒有開拓發展疆域的野心,但他卻發展生產,大力興學。

模擬太學,建立學校、設置學官,召集諸儒修訂五經章句,由此形成了荊州學派。

流亡至此的士人有了用武之地,傳道、授業、解惑,忙得不亦樂乎。

因為劉表的不思進取,荊州成了士大夫避難的樂園。

徐庶與石廣元南下至荊州避難,結識了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建(字公威)、南陽諸葛亮,幾人成為至交好友。

這幾人並不是真的隱士,只是在待機而動罷了。

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等人既無法融入荊州主流社會,也不看好過江龍劉備。

徐庶前往新野投奔劉備,在一些投機客之中無異是鶴立雞群。

很快就引起了劉備的注意,史載,「先主器之」。

見劉備待自己如國士,徐庶也心下欣慰不已。

感激之下,徐庶主動為劉備薦賢——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將軍豈願見之乎?」

劉備沒有絲毫猶豫,脫口而出:「君與俱來!」

哪知徐庶搖頭道:「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所謂徐庶走馬薦諸葛,是小說家言。

徐庶離開劉備,是在諸葛亮出山之後的事情。

參考書目:《三國志》《三國演義》《後漢書》《資治通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徐庶進曹營,為何一語不發?

「徐庶進曹營,一語不發」,出自《三國演義》,徐庶因母親被曹操擄去,不得已進曹營,但臨別時說了,自己雖身在曹營,但絕不為曹操獻一謀。徐庶是劉備在新野時投奔來的,正史上徐庶的功績乏善可陳,重要的是,...

徐庶被曹操騙了以後,真的沒有獻一計了嗎?

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舍。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

三國傳說之「諸葛亮三試劉備終出山」

人們都知道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故事,其實,諸葛亮出山之前還試過劉備三次哩!徐庶走馬薦諸葛以後,怕諸葛亮不肯出山輔佐劉備,專程繞道隆中對諸葛亮說:「劉備是當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寬厚仁義,又禮賢下士,只...

諸葛亮的「朋友圈」__原創文(一)

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234年),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提起諸葛亮,幾乎家喻戶曉,智慧的代名詞。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更成就了他的美名。今天,我們從神一樣的光環下面,來看看諸葛亮的"朋友...

閒扯三國(6):諸葛人脈

閒扯三國(6):諸葛人脈諸葛亮早年高臥隆中,過著半耕半讀的隱居生活。《三國演義》的精彩演繹,往往使人感覺到諸葛亮生活在世外秘境。其實,諸葛亮不僅沒有遠離俗世,而且與氏族豪紳、學士名流都過往頗深。...

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

亂世出英雄,我們之所以喜歡三國這段歷史,是因為這段時間湧現出了眾多讓人敬仰的文臣武將,和流傳千古的佳話。今天要說的這位名氣上雖然不如臥龍鳳雛一般響亮,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確實因他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