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不投曹操,不投劉表,而選擇劉備,問題就出在劉表的學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孔明在十三、四歲的時候,與姐弟四人隨叔父諸葛玄到豫章避難。

劉表上奏朝廷封諸葛玄為袁術帳下豫章太守,此時曹操聯合袁紹攻打袁術,所以修改詔書替換了諸葛玄,另派人為豫章太守。

諸葛玄官做不成了,只好帶著孔明姐弟四人投靠了荊州的劉表。

劉表統治荊州九郡,襄陽郡也在其中。

孔明到襄陽城後,便到劉表督辦的學業學堂學習。

這個學業學堂相當於當時全國的名牌大學,有當時漢末著名的古文經學專家司馬德操等人任教。

就是在襄陽,孔明結識了龐統、徐元直、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等一批有志青年。

那孔明在劉表的學業學堂都學了些啥?為何他最終把橄欖枝投給了劉備,而背離了劉表和曹操呢?

學業堂教授了《太學》,傳授給孔明的是仁者愛人的思想,使得他聯想到曹操這類野性英雄的所作所為給百姓帶去的災難,以及曹操給他們家帶來的顛沛流離的生活,讓孔明在心裡形成了一種對曹操殘暴不仁的不滿和救萬民於水火的憂患意識。

《太學》除了宣揚仁之外,還宣揚忠君愛國思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孔明心裡就是逆賊,就是不忠。

不忠不義之人,孔明豈可追隨?所以諸葛亮在劉備死後,面對劉禪的無能,本可自己稱帝,但是始終嘔心瀝血,輔佐少主,沒有二心。

那劉表呢?劉表屬於虛情假意之人,看似禮賢下士,其實不能始終如一,孔明一眼看穿,是不值得託付之人。

孔明學習期間,兩個姐姐先後嫁給了荊州名門望族,一個是蒯越的兒子蒯祺,一個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

按常理,17歲的孔明若以侯門世孫的後代,憑諸葛玄與劉表老關係,或憑兩個姐夫家的關係,在荊州九郡謀求一官半職應該沒有問題。

可他為何要帶著弟弟諸葛均到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去「躬耕於野,不求聞達」呢? 原因其實有三個。

其一,志存高遠,不入俗流。

諸葛亮在荊州遊玩的時候,曾對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三人說:「以你們三個人的才華,可當刺史、郡守。

」三人反問孔明,孔明笑而不答。

孔明豈可屈居在荊州劉表帳下當個郡守呢? 他真正的志向是輔助當代豪傑,成就霸業,以光復漢室為己任。

而劉表偏安一隅,沒有四方之志,算不上豪傑。

其二,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劉表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華的人不能受到重用。

襄陽表面上繁華平靜,實際上充滿了隱患與不安。

外來有識之士服容、本地名士龐德公等,都看出了劉表的不可靠,因此多採取決不合作態度。

孔明更能看出"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寧可先到隆中一面種地一面遊學,也絕不跟劉表去趟渾水。

其三,躬耕南陽,等待伯樂。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若無劉備這個伯樂,我想諸葛亮可能一輩子都會選擇當個農民。

劉備是漢室宗親,屬於正統,雖然年過半百,但是雄心依舊,而且禮賢下士,有這三個理由,諸葛亮最終誓死追隨劉備,願效犬馬之勞。

孔明在隆中躬耕時,經常拿自己和春秋戰國時的名相管仲、名將樂毅相比,表示將來一定要出將入相,為國家出力。

當時世俗之人以為他吹牛皮,譏笑他,認為他不是這塊料。

只有從外地來襄陽,並和孔明一起遊學的同學崔州平、徐庶等人和孔明關係好,相信孔明有這個本事,將來有這麼一天!

許多世俗之人,在你為了成功正在努力,但還沒成功的時候,他們是不會給你鮮花和掌聲的。

他們對成功者的成功過程,往往只報以冷漠與譏笑。

而諸葛亮不畏世俗的眼光,一如既往得向成功努力著,挺起腰杆,大膽前行,用最終的成功和喜悅,證明了自己的擇主眼光與絕世的才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諸葛亮的五謎團:三顧茅廬是真是假?

蜀漢後主曾經說過:「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大事統統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裡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誰?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當然是指諸...

細解諸葛亮之謎:是三顧還是自己投奔

蜀漢後主曾經說過:「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大事統統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裡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誰?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當然是指諸...

為什麼諸葛亮要隱居在三不管的地方?

是否孔明等的是劉表,而非劉備?南陽郡鄧縣隆中處在南陽郡最南末端,天高皇帝遠,南陽郡管不了。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里,屬於南陽郡管轄,襄陽南郡也管不了。隆中西邊是益州地帶,很顯然益州也管不了隆中。諸...

諸葛亮為何娶醜女為妻:純粹為了積攢政治資本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會想到三顧茅廬、白帝託孤、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獨創木牛流馬……千百年來,他被人們當作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在文學作品的渲染下,一個神秘莫測而近乎完美的智者形象出現在大家眼中。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