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隆中時的「諸葛四友」後來下落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建安二年(公元197),16歲的諸葛亮因叔父諸葛玄病故,帶著弟妹移居南陽隆中,不久師從水鏡先生司馬徽開始求學,並結識四位好友:崔州平、徐元直、石廣元、孟公威,後世將這四人合稱「諸葛四友」。
徐、石、孟三人求學務要精熟,而諸葛亮只觀其大略,曾謂三人道:「卿等三人的仕進,官位可至刺史、郡守。
」
,三人反問諸葛亮能至何位,亮笑而不言。
諸葛亮時常自比管仲、樂毅,時人對此不屑一顧,而徐庶和崔州平等人卻深信不疑。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此五位好友各奔前程。
諸葛亮的成就老少婦孺皆知,那麼其他四位後來怎麼樣了?尤其是徐庶投奔曹操以後又做了些什麼呢?
崔州平,即崔鈞,博陵安平人,太尉(東漢最高軍事長官)崔烈之子,標準官二代,也是「諸葛四友」當中最神秘的一位。
曾任虎賁中郎將,西河太守,漢獻帝初年和袁紹起兵山東,討伐董卓,崔烈也因此被董卓收押。
後來不知為何到了荊州,也不知道怎樣和諸葛亮成為好友,但是可以很簡單推斷出他的年齡要比諸葛亮大很多。
劉備一顧茅廬時碰到剛好前來拜訪諸葛亮的崔州平,相談甚歡,劉備對崔州平的談吐見識十分欽佩,想邀請他共事,崔州平表示自己無意功名,拜謝而去。
劉備二顧茅廬時,崔州平正與諸葛亮相約外出閒遊,讓劉備再次白跑一趟。
崔州平可能因為早年經歷,心灰意冷,看淡功名,在對諸葛亮說了一句「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之後,不知下落。
徐庶,字元直,穎川人,是「諸葛四友」當中名氣最大的,留下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廣為流傳的歇後語。
徐庶本名徐福,原來姓單,所以投奔劉備時化名單福就不奇怪了。
少年時喜好習武練劍,後為人報仇獲罪,被救出後決定棄武從文,改名徐庶。
董卓作亂京師時,與同郡石韜南下荊州避亂,結識諸葛亮,成為好友。
在劉備屯駐新野時,主動投奔,為劉備器重。
在隨劉備南下時,母親被曹操依照程昱的計策軟禁,徐庶只得辭別劉備轉投曹操,臨行推薦了諸葛亮,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
後來的徐庶在魏國歷經三朝,做過右中郎將(負責禁軍)、御史中丞(相當於紀檢二把手),應該說官職不算低。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兵出祁山到隴右時,聽說徐庶和石韜(當時已是郡守、典農校尉)的官職不是很高,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魏國的人才真是太多了!為什麼這兩個人居然沒有得到重用?)
幾年以後,徐庶病死。
在民間,徐庶因為對母親的「孝」和對劉備的「義」,一直有著相當高的評價。
石韜,字廣元,穎川(今河南禹縣一帶)人,和徐庶同鄉,關係也特別密切。
初平中年,北方大亂,與徐庶一起南下荊州避難,結識諸葛亮。
劉備二顧茅廬時,見到石廣元與孟公威憑桌對飲,想請兩人同往臥龍莊。
石韜說自己是山野慵懶之徒,不省治國安民之事,請劉備自己尋訪諸葛亮。
建安十三年,荊州劉琮降曹,石韜就和徐庶一起投奔了曹操。
到了曹丕在位期間,石廣元做到了郡守(市長)、典農校尉(農業部長),官職也算不小,符合當年諸葛亮的判斷。
孟建,字公威,汝南(今河南東南部、安徽阜陽一帶)人,避難荊州時,與諸葛亮、徐庶等結為好友。
北方逐漸安定後,孟公威想回到家鄉,諸葛亮勸他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又何必一定要家鄉呢?」但孟公威還是回去了,後來官至涼州刺史,拜征東將軍。
諸葛亮二出祁山,在給司馬懿回信中,希望能請杜襲替他向孟公威表達問候。
從「諸葛四友」的後來經歷來看,除了崔州平可能因為自己淡泊名利無意仕途之外,其他三位都做到當年諸葛亮所說的「刺史、郡守」以上的官職,說明諸葛亮確實慧眼識人,眼光獨到,因此,能夠「未出隆中,已知天下三分」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國里「諸葛亮隆中四友」都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三國演義》里描繪了許許多多的鮮活人物,這其間既有帝王將相,也不乏才子佳人,既有當世名人,也有山野隱居之士。真可謂群英薈萃,正如羅貫中在開篇所列的詞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書中第...
和諸葛亮齊名的「諸葛四友」,最後怎麼樣了,有一個比諸葛亮還牛
諸葛亮可以說是三國時代最閃耀的一顆亮星。諸葛亮的本事,自不必多說。那麼,諸葛亮的朋友會是什麼樣的人呢?《三國志》載,「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
他是諸葛亮知己,才能在諸葛亮之上,為何選擇隱居山中,閒雲野鶴
在東漢獻帝執政時期,由於漢獻帝生性懦弱,當上皇帝之後一直被當時的軍閥董卓所控制。而面對董卓執掌大權後的為所欲為,甚至殘害皇室族人,為禍百姓,身為傀儡的漢獻帝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束手無策。因此導致...
三國崔州平的才華為什麼能得到諸葛亮的賞識
崔州平,原名崔鈞,是三國時期人。因他的父親崔烈花錢買了個太尉,他對於他父親的行為很不齒,說他父親渾身都是銅臭味,他的父親崔烈舉起棍子就要打他,口中罵著崔州平是個不孝子,崔州平哪是個肯乖乖挨打的人...
諸葛亮排老大,他排老二,至死不出山為官,平凡度過一生
《三國演義》在講述劉備三顧茅廬這一情節時,有這樣的小插曲:劉備到隆中陌拜諸葛亮,路上看到一個人。只見他器宇軒昂、英姿颯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走來。搭訕了幾句之後,劉備十分激動...
劉備去投奔劉表,為什麼徐庶諸葛亮象約好了一樣全在荊州地方
劉備前往投奔荊州劉表,劉表收留了他,並把劉備安置到了荊州最北面的新野。劉備自然明白劉表是將自己視為了人肉盾牌,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只得勉從虎穴暫棲身了。曹操雖然並沒有追殺過來,劉備卻不敢有...
諸葛四友之一的崔州平為什麼選擇不出山
崔州平,原名崔鈞,是三國時期人。因他的父親崔烈花錢買了個太尉,他對於他父親的行為很不齒,說他父親渾身都是銅臭味,他的父親崔烈舉起棍子就要打他,口中罵著崔州平是個不孝子,崔州平哪是個肯乖乖挨打的人...
三國傳說之「諸葛亮三試劉備終出山」
人們都知道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故事,其實,諸葛亮出山之前還試過劉備三次哩!徐庶走馬薦諸葛以後,怕諸葛亮不肯出山輔佐劉備,專程繞道隆中對諸葛亮說:「劉備是當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寬厚仁義,又禮賢下士,只...
徐庶投奔曹操前做了一件什麼事讓諸葛亮很不爽
徐庶投奔曹操前做了一件什麼事讓諸葛亮很不爽歷史上,司馬徽推薦孔明、龐統之後,先安排徐庶徐元直去投奔劉備,為孔明探路。劉備欣然重用徐庶。後者立即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
諸葛亮四個好友,荊州歸曹魏後,三個被曹操徵用,一個神秘失蹤
年輕的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隆中之時,有四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分別是:徐元直(名庶)、石廣元(名韜)、孟公威(名建)、崔州平(名鈞),合稱「諸葛四友」。
三國謀士系列之四:諸葛一生唯謹慎?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而對於年幼的諸葛亮,諸葛玄也做出了妥善的安排,將他送至劉表所創辦的學業堂讀書學習,使其能夠繼續完成學業。不過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因病去世,諸葛亮的一...
此人比諸葛亮看局勢更透徹,因此不願出山幫劉備,後下落不明
早年諸葛亮還在隆中耕種,維持生計時,便時常自比管仲、樂毅,可時人對他卻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和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認為諸葛亮確實可比。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崔州平。他少時喜歡結交英豪,與袁紹...
徐庶進曹營,為何一語不發?
「徐庶進曹營,一語不發」,出自《三國演義》,徐庶因母親被曹操擄去,不得已進曹營,但臨別時說了,自己雖身在曹營,但絕不為曹操獻一謀。徐庶是劉備在新野時投奔來的,正史上徐庶的功績乏善可陳,重要的是,...
諸葛亮讀書「獨觀其大略」,對我們學習有什麼啟示?
諸葛亮一生,不僅一直在學習,而且學習方法也為後人稱道。在隆中時,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等人一起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具體的學習訣竅是啥?千百年來,人們對此爭論不休。
才能不次諸葛亮,劉玄德沒能請動!出山必改歷史!
崔州平,原名崔鈞,是三國時期人。因他的父親崔烈花錢買了個太尉,他對於他父親的行為很不齒,說他父親渾身都是銅臭味,他的父親崔烈舉起棍子就要打他,口中罵著崔州平是個不孝子,崔州平哪是個肯乖乖挨打的人...
三顧茅廬,他代替諸葛亮兩次考量劉備,更一語道破諸葛亮的結局!
諸葛亮出身於琅琊陽都的名門望族,雖然家道中落,隨叔父來到荊州,其叔父死後更是隱居隆中,安心耕作。但畢竟出身名門,諸葛亮自視甚高,常自比管仲樂毅,也不管其他人是否認可。正因如此,諸葛亮的好友非常...
崔州平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 崔州平為什麼不出山
崔州平在三國里的名聲並沒有多響亮,甚至都沒有什麼出名的戰績,所以其人變得默默無聞,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崔州平和諸葛孔明、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曾經是好友,幾人經常在一起談論天下大事。能跟諸葛亮...
此人目光比諸葛亮看得長遠透徹,但是他卻死不出山,平凡過一生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下山從而名垂青史的,但是有一個人卻比諸葛亮看局勢更加透徹,這個人就是崔州平。崔州平與石廣元,孟公威,徐庶合稱「諸葛四友」。但是後來結局卻不相似,諸葛亮在蜀漢當了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