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把兵敗祁山的責任歸之於自己用人不當,依軍令狀斬殺了馬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首出祁山之戰

  北伐曹操是諸葛亮隆中策劃中的重要內容。

彝陵之戰後不久,諸葛亮修復了與東吳的盟友關係,又於公元225年出師南征,七擒孟獲,穩定了南方。

做了這些戰略準備後,他於公元228年春率三十萬軍隊首出祁山(今甘肅省禮縣東),用兵關中。

  自漢中至關中,需穿越秦嶺,其間主要有三條通道: 即子午道(漢中通往長安)、褒斜道(漢中褒河至今陝西眉縣西南斜峪)、陳倉故道(褒河河谷至今陝西省寶雞市南)。

這些道路均崎嶇險阻,難於進軍和運糧,諸葛亮決定避開這些險道,從隴右(泛指隴山以西地區,約當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平坦大路出兵。

他否定了魏延關於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建議,率大軍西繞祁山,進擊關中。

魏主曹睿派夏侯楙為大都督,調關西(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諸路軍馬二十餘萬前來迎敵。

  首出祁山時,魏國準備不足,兵力不敵,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軍事優勢和用兵計謀,在進攻戰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

  一是出兵前派人至魏都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貼出署名司馬懿的造反榜文,用「親而離之」(《計篇》)的反間計,使曹睿解除了司馬懿的兵權,將其削職回鄉。

司馬懿是一位深有謀略的大將之才,其時總督雍(治所在今陝西鳳翔縣)、涼(治所在今甘肅張家川)軍馬,正為諸葛亮出兵首攻之地。

這一反間計的成功,清除了諸葛亮兵出祁山後的作戰對手,為其進取關中掃除了障礙。

  諸葛亮一出祁山作戰經過圖

  二是先鋒大將趙雲在鳳鳴山力斬西涼韓德等五將,擊敗西涼八萬軍隊,取得了旗開得勝的成功。

  三是諸葛亮以「上兵伐謀」的手段,以詐誑敵,智取了安定(今甘肅省涇川北)、南安(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和天水三郡,活捉了夏侯楙,在關中以西取得了立足的地盤。

  四是設計逼降了天水之將姜維。

姜維,字伯約,是三國後期少有的將才。

諸葛亮招降姜維後高興地說: 「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

今遇伯約,吾願足矣。

」(第九十三回)姜維歸降,壯大了諸葛亮進攻關中的兵勢,也使蜀國得到了諸葛亮之後能夠支撐軍事局面的棟樑之才。

  五是在魏國新任都督曹真、郭淮領軍迎戰時,在陣前對76歲的蒼髯軍師、魏司徒王朗以言羞辱,令之斃命;又以劫寨計和反劫計並用,大破曹真之軍,令魏軍聞之膽寒。

  六是在郭淮策動西羌國自後方出兵夾擊時,諸葛亮利用天降大雪之機,在道路上挖就坑塹,誘其大批鐵車陷於大坑之中,斬殺領兵將帥,粉碎了十五萬羌兵的後方進攻。

  七是魏國新城(治所在今湖北省房縣)太守孟達致書降蜀。

孟達原本蜀將,關羽兵敗麥城時他在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拒絕救援,在劉備欲追究責任時被迫降曹。

孟達曾被曹丕委以西南之任,上庸、金城均受其節制,曹睿執政期間他與朝臣矛盾加深。

諸葛亮在祁山屢次獲勝、軍勢大震時,他向蜀國提出,願起三處軍馬,逕取洛陽,配合諸葛亮攻取中原。

  魏主曹睿在軍情緊急的情況下,由太傅鍾繇保舉,重新啟用了驃騎大將軍司馬懿。

閒位於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的司馬懿被官復原職,加為平西都督,詔令起南陽諸路軍馬,西赴長安抵禦蜀軍。

司馬懿復職後採取了兩項軍事措施。

  一是以先斬後奏的方式,調集南陽軍馬,兼程南下,就近平息新城孟達的叛變。

其時曹睿御駕長安親征,孟達自料司馬懿南下新城須奏請聖旨,往復在一月之間,因而不聽勸告,即時起兵,希望在司馬懿到達之前占據城池,進入深險之地。

但司馬懿一聞兵變當即起兵,八日到達新城,在幾位曹將的內應下攻破其城,斬殺了孟達。

諸葛亮十分痛惜地感嘆: 「孟達若死,中原不易得也。

」(第九十四回)

  二是薦舉右將軍張郃為前部先鋒,自領二十萬大軍隨後,逕取祁山蜀軍兵連漢中的咽喉要地街亭(今甘肅省莊浪縣東南)。

司馬懿對張郃分析說: 「吾與汝逕取街亭,望陽平關不遠矣。

亮若知吾斷其街亭要路,絕其糧道,則隴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連夜奔回漢中去也。

彼若回動,吾提兵於小路擊之,可得全勝;若不歸時,吾卻將諸處小路,盡皆壘斷。

俱以兵守之。

一月無糧,蜀兵皆餓死,亮必被吾擒矣。

」(第九十五回)諸葛亮料到司馬懿出關必取街亭,也深知街亭地位的重要,遂派參軍馬謖與上將王平率二萬五千精兵前往謹守。

又派大將高翔率兵萬人去街亭附近列柳城駐軍,以為街亭救應;最後乾脆加派前部先鋒魏延領本部兵馬去街亭之後屯紮,以保萬無一失。

但馬謖到街亭後棄卻要路,占山為寨,被司馬懿四面合圍,斷絕汲水之道,蜀軍不戰自亂,難以相救,最後失了街亭。

  街亭失陷,中斷了隴西與漢中的聯絡主道,若司馬懿再憑險據斷幾處小路,三十萬蜀兵將處在無後方作戰的境地,這與諸葛亮取大路進兵的萬全思想是不相符合的,因而諸葛亮一再認為: 「街亭雖小,干係甚重。

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

」當他聞聽街亭已失之訊後跌足長嘆: 「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

」急忙作全軍退歸的部署: 一讓關興、張苞率兵自武功山小路鼓譟而行,以為疑兵,待大軍退盡便投陽平關;二讓張翼引軍修理劍閣舊路;三讓全軍暗暗收拾行裝,以備啟程;四派心腹之人分報天水等三郡官吏軍民,皆入漢中,並於冀縣搬取姜維老母入蜀;五令馬岱、姜維先伏于山谷中,為大軍斷後;六令已出箕谷作進軍疑兵的趙雲、鄧芝徐徐撤軍。

安排好各路人馬後,諸葛亮自率五千兵去西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搬運糧草。

當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蜂擁而來時,他不得已以「空城計」退敵(第九十五回)。

  諸葛亮首出祁山,曾在隴右取得了巨大的戰果;街亭失守後又憑藉自己精明高超的用兵技巧,基本上做到了全師而退,這都是極不容易的。

然而,除招降姜維一事外,得到的戰果均棄於一旦。

正像他退兵漢中後對侍中費禕自責所言: 「得而復失,與不得同」,「兵敗師還,不曾奪得寸土,此吾之大罪也。

量得一姜維,於魏何損?」(第九十六回)他在作戰中「伐謀」、「伐交」、「伐兵」、「攻城」四法並用,實施過詐敗計、疑兵計、伏兵計、擒縱計、誑敵計、反間計、坑塹計、空城計,大顯聰明才智,費盡萬般心思,終究無功而返。

這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一,兵法云: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九地篇》)蜀軍自漢中進攻關中,自然是以攻取長安為作戰目標,當時魏國準備不足,主將無謀,如果借鑑西漢時「明修姜維像

  棧道,暗度陳倉」之策,在大軍繞道祁山進軍、吸引魏軍主力的同時,派精兵出子午谷逕取長安,定能打敵人個措手不及,即便不能全克長安,亦能兩路牽制魏軍,一鼓奪取關中西境。

諸葛亮以穩妥進兵為由,否定了兵出子午谷的建議,致使用兵戰略上沒有制勝的奇兵。

連司馬懿也不無遺憾地說: 「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逕取長安,早得多時矣。

」(第九十五回)這不能不是其用兵上的一個失誤。

  第二,與前一問題相聯繫,諸葛亮率全軍繞道祁山而進,雖曾取得了輝煌戰果,但隴右三郡並非關中之地。

天水與長安的直線距離約六百五十多里,前者本屬魏國防禦薄弱的偏僻之地,占據了它,僅僅是在秦嶺之北有了立腳的地盤,遠形不成對長安的威脅。

耗三十萬兵力欲取長安,卻為六百里外的立足之地鏖兵爭奪,雖有連取三城之功、西擊羌兵之勝,但遠離目標的自我竊喜總讓人感到有點迂腐。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作戰篇》)諸葛亮在隴右之地遷延日月,使魏國兩次調兵至長安,終使戰爭目標的實現愈來愈遠。

  第三,諸葛亮取隴右大路進兵,自謂萬全之策,但事實上卻把戰爭勝利的希望寄托在敵將的無謀上,這種僥倖以求勝的策略實際是極危險的。

「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九變篇》)諸葛亮認為街亭乃咽喉重地,干係非小,但卻在與夏侯楙、曹真對峙時,一直沒有任何防守措施;只有當與司馬懿交手時才立刻驚慌,趕派數萬軍隊前往守護,可惜看到守軍布陣圖後連糾正的機會也沒有了。

祁山大路進兵的成功似乎正決定於街亭一役,而街亭具有明顯漏洞的保守戰略又堂而皇之地在既定的軍事布署之內,其成功的把握到底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形篇》)諸葛亮的祁山出兵策劃,未使自己在作戰部署上立於不敗之地,而當己方的用兵弱點暴露出來並被敵方看破時,情況必然會立刻變得不可收拾。

  第四,諸葛亮把兵敗祁山的責任歸之於自己用人不當,依軍令狀而斬殺了直接責任人馬謖,並自貶三等,表示承擔應有的責任,這歷來被視作依法治眾、不徇私情的樣板。

然而,「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勢篇》)蜀軍的祁山之敗是作戰部署中內含的結果,無法讓某一部屬承擔戰敗責任。

事實上,當司馬懿看到了街亭的戰略地位率十多萬大軍進攻時,數萬蜀兵能守住的可能性並不大,諸葛亮自己也認為: 「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

」(第九十五回)即便馬謖面臨大敵死守街亭,那蜀軍後面東進關中、攻取長安的戰爭也會因為分兵過多、戰線太長而難以進行,棄城退兵是遲早要實施的上策。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評價諸葛亮是「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這當是極謹慎的言語。

  以上探討了孔明領導方法的十個方面,這些方面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他的思想作風、個人性格和領導才能。

從總體上看,孔明不失為三國時期精明強幹的領導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馬謖失街亭

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又做了兩年的准 備工作,在公元227年冬天,帶領大軍到漢 中駐守。漢中接近魏、蜀的邊界,在那裡可 以隨時找機會向魏國進攻。蜀軍經過諸葛亮的嚴格訓練,士氣旺 盛,陣容整齊。而且...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失敗的真實原因在這裡

建興五年,諸葛亮率大軍進駐漢中,六年春,諸葛亮大軍到達祁山,出兵前謊稱從斜谷道進兵攻郿城,而諸葛亮確出兵祁山,來個聲東擊西,派趙雲鄧芝屯兵箕谷作為疑兵 ,諸葛亮軍容嚴整,賞罰號今嚴明,天水,南安...

諸葛亮北伐曹魏何以失敗?

諸葛亮北伐曹魏何以失敗?熊彭宇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正月,諸葛亮和他的將領們商議北伐的方略。第一次北伐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沒有內憂。諸葛亮以趙雲、...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三國演義上說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約九伐中原,其實三國志的記載很簡單,結合資治通鑑,諸葛亮從建興五年開始第一次出兵,前後共五次。這五次中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是出了祁山,第二次碰見赫昭死活守著陳倉...

由諸葛亮北伐出祁山經過天水所想到的

三國那段歷史,也許因為羅貫中那本《三國演義》而被民間廣為熟知,而祁山也因為《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六出祁山興蜀伐魏而沾上了幾分神秘色彩。作為一個天水人,正好生活在這片三國古戰場之上,就讓我們翻開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