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北伐(二)深度還原,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到底靠不靠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蜀漢建興四年(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在洛陽去世,時年四十歲。
二十二歲的曹睿繼位,是為魏明帝。
僅過了不到三個月,東吳方面就趁曹魏新舊交替之時,試圖欺負欺負這個小皇帝。
先是孫權親征從陸路圍攻江夏(現武漢市武昌),結果被文聘耗走;繼而諸葛瑾、張霸率部進攻襄陽,又被司馬懿打敗,斬殺張霸。
又過了不到三個月,西平郡(現西寧市)麴英反叛,連殺臨羌令、西都長等地方官員,郝邵、鹿磐率兵平定叛亂,斬殺了麴英。
而這段時間,割據新城郡(原房陵、上庸、西城,現湖北十堰一帶)的孟達也在蠢蠢欲動,試圖叛魏降漢,與諸葛亮書信往來密切。
新帝登基,外有東吳討邊境,內有麴英造叛亂,還夾著隨時可能倒戈的孟達,已南征歸來快近兩年的諸葛亮,深感機會已到,於是決定,北伐!
蜀漢建興五年(227年)三月,諸葛亮於成都上《出師表》,留蔣琬、張裔接管相府日常政務,董允、郭攸之統管宮廷內務,向寵統御林軍負責中央安全,並規勸後主親賢遠佞,表達北伐作為國家核心戰略的強烈意願。
隨後,諸葛亮親率趙雲、吳懿、鄧芝、楊儀、馬謖、王平、高翔、黃襲、李盛等幾乎全部中央軍區的大將及人馬沿金牛道過綿竹、劍閣、白水關、陽平關而抵達漢中,與時任漢中太守、鎮北將軍、都亭侯魏延匯合。
至此,北伐拉開大幕。
進駐漢中後,諸葛亮進行了一系列部署:政治方面,派人在沔陽(現漢中市勉縣)英雄之地定軍山下(當年黃忠力斬夏侯淵),修築臨時丞相府(現勉縣武侯祠),管理前線軍政要務,新相府緊鄰西出漢中的第一關---陽平關,表達出強烈進取隴右的願望;軍事方面,將成都帶來的4-5萬人馬與漢中1-2萬守軍合併,升任魏延為前部都督、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整個軍隊劃歸中央統一管理,魏延相當於先鋒總司令;後勤方面,安排李嚴從巴中和蜀中兩個方向供給糧草,楊儀在漢中全權調度;外交方外,派遣費禕出使東吳,穩定盟友,爭取協同作戰,同時積極策反孟達叛魏降漢。
特別的,這期間丞相還拜謁了離相府僅有一公里遠的馬超墓,令馬岱親自披麻掛孝,諸葛亮親自致祭,激勵三軍化悲痛為力量。
哎!若二爺、三爺、孟起仍在,後來街亭面對區區張郃,何足掛哉!有亮黑偏說這是丞相在作秀,我想說光復漢室的孤獨,誰能明白。
面對諸葛亮緊鑼密鼓地籌措北伐,剛剛新主登基的曹魏集團自然人心惶惶,很多人建議先發制人出兵漢中,這時散騎常侍孫資建議道:「漢中這個地方之前我們爭了很多年,還是被劉備奪去了,當年武皇帝(曹操)沿棧道進軍漢中,稱其為天獄,五百里石穴,去攻打這地方,付出太多,回報是個未知數,不划算;我們是大國,現在只需把好各處要塞,保境安民,數年之後,我國必強,吳蜀必弱」。
這個類似於星際爭霸九礦打一礦的想法,被曹睿所接納,於是,任憑諸葛亮在漢中折騰,曹魏按兵不動。
當然,必要的防範措施肯定也同步進行了,比如雍州刺史郭淮,這段時間就不在長安呆著了,而是跑到隴西到處巡查。
時至年底,孟達叛亂被司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叛(具體請見小編上一篇文章),漢中東部的局勢不管怎麼說也算明朗了,況且這麼一折騰,曹魏也很難短時間內抽出手來從上庸方向威脅漢中。
於是,從漢中出兵一事,被提上日程。
一場關於北伐具體路線的討論會在漢中南鄭召開,魏延提出效仿當年劉邦韓信的故事,由諸葛亮親帥主力,自己帶偏師,靈活機動打擊敵人,並且針對本次北伐發表了具體規劃:「長安是由駙馬夏侯楙鎮守,此乃一紈絝子弟,我願帶領五千精兵,再帶五千運糧員,從子午谷北上,十天可以抵達長安。
夏侯楙聽說我大兵壓境,必然逃走,關中的一些散戶糧食也夠我們吃了,丞相您帶領大部隊二十天穿越褒斜道與我匯合,一戰咸陽以西就搞定了!」這就是聞名歷史的「子午谷奇謀」。
史書記載,「亮以為此計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魏延之計」。
一千八百年來,關於子午谷奇謀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
。
我認為,諸葛亮是對的!
第一,魏延性格矜高氣傲,不免說大話,諸如十日可沿子午谷抵長安,二十日可沿褒斜道匯合云云,理論上都不可能。
五百里秦嶺山道,曹操當年走了一個月,曹爽走了兩個月,鍾會在沒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也走了將近一個月,你魏延憑什麼斷定十日就能從最為艱險的子午谷抵達長安?
第二,就算急行軍抵達長安,夏侯楙雖然是一個草包,怎麼保證長安城裡不會出現一個郝昭一類的人物。
要知道長安是一線城市,牆高池深,遠非陳倉可比,冷兵器時代只要軍民同心,將領優秀,守城還是相對容易的。
而後來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竟然是魏明帝曹睿親自坐鎮長安。
請問魏延,當你抵達長安後,軍民堅守10餘天,皇帝親自率中央軍來救援,你怎麼辦,去潼關吃草?
第三,在那個姦細多如牛毛的時代,怎麼保證消息不透露,子午谷沒有伏兵;萬一遇到了,結果可參見一千四百年後的闖王高迎詳,被孫傳庭全部殲滅!
最後,諸葛亮還要率領主力從褒斜道與魏延匯合,請問這條路線要經過多少關隘,七年後最後一次北伐,丞相就走的這條路,結果剛出斜谷口,就被司馬懿在東側,郭淮在北側,陳倉城在西側包了餃子,相持一百天憋在五丈原不能動彈。
請問魏延,怎麼保證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
所以,魏延之計,需要很多很多條件都滿足才能達成,但在當時的時局下,很難,很難。
當然,後來鄧艾偷渡陰平也需要很多條件,竟意外成功了。
有人就說既然鄧艾可以冒險取勝,為何不給魏延機會。
但當我們站在更高角度看這個問題時,就會發現「勢」變了,後來鄧艾面對的是黃皓亂政民有菜色的後主政權,投降派已然成為主流;但當時的曹魏,可為國富民強團結一致,人心早已不思漢,鄧艾的「好運氣」,魏延根本得不到。
就這樣,諸葛亮堅決地否定了魏延的軍事方案,開始部署可能早已謀劃已久的北伐路線。
首先,確認戰略總目標:隴右(隴山以西)和涼州(現甘肅和青海大部),而不是關中。
因為隴右地區特別武都祁山一帶,民多、糧多、錢多(現在禮縣的蘋果也是小編我吃過的最好吃的。
。
。
);因為涼州地區產馬;因為有隴山阻隔遠離曹魏主力;因為隴右政局很不穩定(下篇詳細說明);因為沿西漢水可以直達祁山,便於運糧;因為隴右居於「高地」,在以此沿渭水向下進攻關中,遠比從漢中拐彎走那幾條山谷更具優勢,等等等等,反正各方面綜合考慮,欲圖中原,先蠶食隴右,成為了第一次北伐的總方向。
其次,設定戰略總方案:圍點打援。
即占領天水,依託隴山擋住東面的曹魏援軍,然後慢慢消化隴右及涼州諸郡縣。
接下來,明確戰役關鍵點:一,祁山;二,天水;三,隴山口。
祁山是武都的北大門,天水的南大門,如果能占領祁山,蜀軍就有了第一個落腳點,既可以進一步攻擊天水,還可以威脅南安;天水是關中、隴右和涼州的連接點,具體講就在上邽,占領上邽,此次北伐的主動權將牢牢掌握在蜀漢方面;隴山口,主要用來依託險要,堵住東面的曹魏援軍,隴山口主要有兩個地方,一個是上邽正東面的渭水谷口,當年曹真就是從長安出發沿渭水入隴右,另一個就是上邽東北方向的涇水谷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
前者近,但狹窄路險(可參見連霍高速寶雞-天水段幾十個隧道),後者遠,但相對平坦易行。
對了,後者附近有個比縣還低一級的地方,漢代這類行政單位稱為「亭」,此地名街泉,也叫街亭。
這是後話,我們之後再說。
按此方案,先祁山,再天水,最後堵住隴山口,三部曲完成,蜀漢大軍可肆虐隴右,再取涼州。
曹魏雖兵多將廣,但被擋在隴山,乾瞪眼沒辦法,北伐可獲全功。
最後,具體安排部署:趙雲、鄧芝為偏軍,依仗趙雲的名望,率一萬人沿褒斜道至箕谷,於赤崖閣屯軍,造成直取長安的假象,吸引曹魏主力,為大軍進攻祁山贏得主動;魏延、吳懿為前軍總指揮,充分用其英勇善戰的攻擊屬性,摧城拔寨,搞定祁山、天水等關隘及郡縣;諸葛亮率主力跟進,待大軍站穩腳跟後,視情況增派大將堵住隴山口。
至此,完整的作戰計劃制定完畢,蜀漢建興五年(277年)三月,北伐大軍,出征了!
面對來勢洶洶的漢軍,曹魏如何應對,為何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紛紛投降,又給諸葛亮帶來怎樣幸福的煩惱,請看下篇。
特別說明:本文系作者原創,今日頭條獨家發表,插圖來源於網絡,地圖亦屬於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鄧艾偷渡陰平能成功,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不能成功?
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兩次出祁山,均無功而返,北伐終未成功,在北伐期間,大將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因為覺得太冒險,沒有採納。很多人說,子午谷奇謀肯定不能成功,魏國不是沒有人才,肯定會在子午...
同樣的計策,諸葛亮似懂非懂,對手反倒爐火純青
(加盟作者龍七公子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三國時期,蜀魏長期處於戰爭狀態。曹操去世後,魏國便由攻勢轉為守勢,蜀國則由守勢轉為攻勢。諸葛亮、姜維頻頻興兵伐魏,且勝多敗少,但卻始終無法實現吞魏的宏願,反...
三國中魏延建議諸葛亮的奇謀是否真實存在?
在研究三國歷史的討論中,子午谷奇謀是其中較為引人注目的。有關於魏延的計策是否可行,以及諸葛亮是否短於奇謀的種種話題,也一直成為人們熱議的對象。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奇謀。歷史中是否又當真存在這...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到底能否成功?諸葛亮為何北伐?為何拒絕採納?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到底能否成功?諸葛亮為何北伐?為何拒絕採納?諸葛亮為何北伐?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提出北伐是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但其實這僅僅是政治口號而已。自從丟掉荊州之後,三國之間...
他是三國名將,勇猛善戰,戰功卓著,卻好鋼未用在刀刃上!
三國時期,有一位大將,武藝高強,勇猛善戰,戰功卓著,在三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名蓋一時,風頭無兩,但是,卻英雄無用武之地,好鋼未用在刀刃上,實在可惜!他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