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戰群儒的主人公是誰?舌戰群儒的故事和意思
文章推薦指數: 72 %
舌戰群儒指同很多人辯論,並駁倒對方故事源自三國的諸葛亮與東吳群臣。
成語出處和典故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
東漢末年,劉表去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
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起前往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
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騭、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終於同意聯劉抗曹。
故事介紹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併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
於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
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
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
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裡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
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麼主意呢?"諸葛亮心裡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
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
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閒之輩哪懂得這個。
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
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
"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之後,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
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
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諸葛亮舌戰群儒」,其實是諸葛亮說服孫權抗擊曹操的一個序曲。
當時在東吳的陣營中,對於曹操的百萬雄兵壓境,文臣武將有兩派主張,即投降派和主戰派。
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昭、顧雍、虞翻、步騭、薛綜等,要說服吳侯孫權,不說服這些整天在孫權耳邊散布曹操威脅論、散布曹兵不可戰勝論,並吵嚷著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謀士是不行的。
但要說服這些滿腹經綸的人物,也決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諸葛亮是怎樣一步步取得論辯的勝利的!」
第一個回合:昭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
此語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
第二個回合:昭曰:「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捲荊襄。
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
第三個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
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國天下;....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
三國演義里孔明舌戰的「群儒」,真實形象到底如何?沒一個是草包
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三分實七分虛」,許多虛構的橋段,卻最被人津津樂道。「舌戰群儒」就是其中之一。演義里,諸葛亮為聯合東吳抗曹,用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孫吳眾臣啞口無言。羅貫中杜撰這一情節,將孔明的...
東吳建國路:東吳戰略猜想
對劉政策,周瑜主張吞劉自大,孫權(魯肅)主張聯劉抗曹,這兩個方針對東吳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用周瑜的話說,劉備「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如果「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劉關張),俱在疆埸,恐蛟龍得...
三國中擁有大智慧的人既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司馬懿而是他
熟悉三國故事的同學們大都認為,諸葛先生應該算是三國里最具有智慧的人了,他胸懷大略,足智多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而小編在細細品味赤壁之戰的故事後,隱約感覺到在英雄輩出的江東,有一位忠厚質樸、低...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何說
文/喻鎮榮愛好學習的現代企業人士注重傳播、善抓重點,都知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但這三遍怎麼去說呢?魯肅在聯劉抗曹的時候為我們樹立了典範,最重要的是抓住節點分別選擇時候去說:眼光遠大,心胸寬廣的魯肅...
諸葛亮勸說孫權抗曹與弱小公司橫向聯合
【三國經濟】弱小公司與大公司、強公司洽談橫向聯合,要精心選擇目標公司,摸清其主要領導、主要骨幹、重要謀士的秉性。徐叔衡經濟要發展,經營要擴大,公司要做強,離不開企業的橫向聯合。如何搞好橫向聯合,...
文史隨筆 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神機妙算口才犀利
三國時期,為推行聯吳抗曹的戰略,諸葛亮來到東吳面見孫權。他剛一到,就遭到了東吳投降派們的圍攻。諸葛亮為了戰勝投降派,以自己的如簧之舌,同他們展開了一場唇槍舌劍的辯說。
孫權用計讓諸葛亮幫了他大忙,此計成就了人盡皆知的傳奇故事!
諸葛亮千百年來都被中國人看成是智慧的化身,神一樣的存在,就是這樣一個聰明人,也曾被孫權用計利用過,成為孫權的棋子。孫權還藉助諸葛亮的能力威懾江東群臣,從此威震江東數十年,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格...
這些孫權帳下與諸葛亮舌戰的群儒們,在赤壁之戰後命運各是什麼?
諸葛亮舌戰群儒是《三國演義》中精彩的一個片段,在小說中,諸葛亮靠一己之力,辯駁的孫權帳下諸多謀士毫無還嘴之力,樹立了其機智的形象。在這個片段中,羅貫中安排了包括張昭在內的7人先後向諸葛亮發難。
他憑一條舌頭,征服了一代朝臣,建立了十幾年鐵盟
東漢末,曹操稱霸中原,除了蜀漢劉備和東吳孫權無人能與之抗衡。曹操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面對這兩塊肥肉得慢慢來。所以,曹操打算先聯合東吳孫權打敗劉備。曹操寫信給東吳商量此事。
說話之道,乃立世之道
今天早上,有讀者在後台問我,如何做好一名銷售,嘴巴不會說話,怎麼辦?說到口才,講話的藝術,三國里有一個特別厲害的人物,一張嘴打遍天下,竟活活罵死過兩個人。熟悉三國的讀者應該知道,我說的這位嘴上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 舌戰群儒的真相是什麼?
曹操大軍壓境,孫權的日子很不好過。武將有的說降,有的說戰,文官是個個說投降。投降派大概占到了75%的比例。但是最終的決策權還是老闆說了算。大家都在力爭說服孫權,希望孫權能做出對自己方有利的決策。...
三國演義舌戰群儒吳國在場謀臣一覽
曹操大兵壓境、虎視眈眈,在這危急關頭,諸葛亮自請出使東吳,意在促成孫劉聯盟,共同抵抗曹操。這樣,就發生了《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的外交場面。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動,使聯吳抗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