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之道,乃立世之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早上,有讀者在後台問我,如何做好一名銷售,嘴巴不會說話,怎麼辦?
說到口才,講話的藝術,三國里有一個特別厲害的人物,一張嘴打遍天下,竟活活罵死過兩個人。
熟悉三國的讀者應該知道,我說的這位嘴上王者並不是大吼一聲嚇破夏侯傑肝膽的猛張飛,而是蜀國的軍師,看上去溫爾儒雅的諸葛亮。
去東吳,舌戰群儒
赤壁之戰前夕,當時孫劉兩家還未聯盟,諸葛亮去東吳當說客,希望尋求合作,共同抗曹。
與此同時,曹操也在拉攏東吳,一起打劉備。
在東吳的陣營,就分為了兩派,親劉和親曹。
劉備弱小,親劉的人不多,魯肅和周瑜算這陣營的,以大臣張昭為首的很多文臣主張投降曹操,一起打劉備。
這時候,諸葛亮前往東吳的會話談判,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聽說劉備到你家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
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也不過如此嘛!
諸葛亮知道必須要把張昭給打下去,立馬回他說,我主公取荊襄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
現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你這等閒之輩哪懂得這個。
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
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
又一個找虐的大臣說,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
諸葛亮白了他一眼,主公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你們卻勸孫老闆降曹,丟人吧你。
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正是諸葛亮在這場辯論賽中大殺四方,魯肅的促成,雙方才有機會合作,打出了赤壁之戰這樣的經典戰役,奠定三國鼎立的局面。
一張嘴,弄死兩人
諸葛亮這張嘴,文能拉贊助,武能罵死人,殺傷力極大。
先來說說曹真,這人是曹操的養子,曾經在斜谷打敗過趙雲,曹操對他很欣賞,曹丕對他更是信任,在病重的時候,讓曹真做為輔助太子的顧命大臣。
話說曹真與諸葛亮對陣,連吃了幾次敗戰,閉門不出,有消息稱曹真生病了。
諸葛亮對手下人說,如果曹真病輕,肯定回長安了,如今魏兵不退,說明他現在生病比較嚴重,所以在留在軍中,好安撫眾人的心。
你們信不信,我現在寫一封書信過去,曹真看完,必死無疑。
諸葛亮真的寫了一封書信,讓投降的士兵拿著帶回曹營,先對曹真一番誇獎,接著就是一通羞辱,什麼你無顏再見父老,我看你連家也沒臉回了等等。
曹真本來就是生病的人,看完諸葛亮的信,竟然憤然離世,活活被氣死了。
如果說這不能體現諸葛亮嘴上功夫的話,那麼下面這場陣前的打嘴仗就更厲害了。
兩軍交戰,曹魏老臣王朗自以為口才很好,來到陣前,大罵諸葛亮,準備好好羞辱諸葛亮一番。
結果反被諸葛亮罵得招架不住,氣得從馬上摔下而死。
因為這段故事比較精彩,很多人都知道,所以細節就不多講了。
說話之道,立世之道
罵戰不是說誰講粗話厲害,真正地高手不講髒話,但字字誅心。
而現實生活中,講話更是一門技術,有人一句話能將事情搞定,轉危為安,化腐朽為神奇;有人一句話也可以將自己推向深淵,搞砸一切。
所以,如何講話,怎麼做到會講話,你離這樣的境界應該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是孫權手下一位謀臣,因救劉備,害得曹操失了天下!
三國時期能人異士眾多, 臥龍,鳳雛,冢虎,幼麒,毒士,他們均是聲名遠播的謀士。除此之外,還有曹魏早期頂級謀士,他幫助曹操一統中國北方,並且提出了著名的《十勝論》,他便是郭嘉。不過今日我們要說的不...
三顧茅廬真是求賢若渴還是另有隱情?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兒乎家喻戶曉,詩聖杜甫也作詩說:「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國民間文化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忠臣的楷模,是中國士人階層的偶像...
270 孔明舌戰群儒 大殿刺激孫權
諸葛亮聽後笑了笑,隨即回應道,「我主公若想取荊襄,那是易如反掌。劉表曾再三想讓,我主公不忍取同宗基業,這才讓曹賊有機可乘,竊取荊襄。如今,我主屯兵江夏,如龍入海,鳳騰空,別有良圖,子布先生勿慮。...
諸葛亮你抱走,周瑜留給我
赤壁之戰還沒開打,連天大火已點燃周瑜的眼睛,而千里之外的曹操眼裡出現的,則是長江的滔天巨浪。參加赤壁之戰的人很多很多,但歸根結底,這是屬於曹操和周瑜的戰爭。戰前,周瑜只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將領;戰後...
三國最沒存在感的牛人,沒有他,諸葛亮、周瑜都將成為笑話
戰場上披堅執銳、以一擋百不足道,陣營前料敵制勝、排兵布陣也不足道。至於呈口舌之利,深入敵營、合縱連橫,也不足以稱得一流。想要躋身一流謀士行列,必須具備一項特質——超高的戰略素養。以牛人倍出的三國...
諸葛亮「舌戰群儒」時,都用了哪些辯論技巧?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著名的「辯論賽」,就是諸葛亮的「舌戰群儒。」所謂「群儒」,就是指以張昭為首的江東謀士群,諸葛亮的舌頭快趕上呂布的方天畫戟了,一個人叨叨叨,連說帶罵,「殺」的江東之人連連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