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建國路:東吳戰略猜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對劉政策,周瑜主張吞劉自大,孫權(魯肅)主張聯劉抗曹,這兩個方針對東吳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用周瑜的話說,劉備「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如果「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劉關張),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在周瑜看來,聯劉只會使劉備獲得生存空間並逐漸強大起來,最終反咬一口。
所以周瑜建議用糖衣炮彈消磨劉備的意志。
這與郭嘉建議曹操的「宜早為之所」有異曲同工之妙,二人都認為劉備不是一個可以真正值得利用的盟友,但不能為了除掉一個劉備而失天下人心,所以需要用一個漂亮的名頭對其進行實際上的軟禁。
而事實也證明了二人觀點的正確,劉備對待曹操收留之恩的報答是突襲徐州,並聯合袁紹搞後方偷襲;對待孫權救命之恩的報答是借地不還,勒兵疆場,差點刀兵相見。
由此來看,魯肅意圖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根本是不可行的,他要找一個盟友的想法不錯,但這個盟友選擇劉備就大錯特錯,他並沒有仔細去了解劉備的志向和為人。
而周瑜在這點上顯然比魯肅高一個層次,周瑜的主張並不是單獨對抗曹操,他也主張尋找盟友,周瑜的選擇是馬超。
這個選擇似乎比劉備更適合一些。
一、馬超比當時的劉備有實力。
赤壁之戰劉備出動的總兵力一共二萬左右,而馬超襲擊長安聚集了十萬大軍。
孰強孰弱一眼便見分曉。
二、馬超不如劉備城府深。
這從馬超後來大咧咧的直呼劉備的字就能看出來,馬超不過大老粗而已。
而且縱觀馬超一生,幾乎只是以消滅曹操為己任,志向有限,即便日後野心大了,也比劉備好收拾的多,這是一個在東吳控制範圍內的盟友。
三、馬超地處西北,東吳地處東南,戰略上比劉備更適合去鉗制曹操,兩軍可以很默契的形成掎角之勢,這個組合不但比荊州的劉備更好,而且比日後蜀漢與東吳的聯盟更有利,且更接近諸葛亮隆中對的北伐方針,即西北與東南聯合,協同作戰。
有此三點,足以證明周瑜的戰略眼光高出魯肅很多,更長遠,更宏偉,也更實際和有效。
魯肅的聯劉戰略存在最大的弊病就是為劉備發展留下了很大空間,使得三國鼎立的可能性無限加大。
而三角無疑是最穩固的一種態勢,很難打破均衡。
東吳在一力促成鼎足之勢後,雖然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自己的安全,卻也基本把自己封鎖在南方,把自己將來的發展空間拱手送給劉備以換來暫時的安全與均勢。
況且一旦劉備羽翼豐滿,同盟關係是否有必要維持下去就不完全看孫權的臉色了,跨有荊益的蜀漢完全可以選擇柿子先撿軟的捏,率先拿下東吳以擴充自己的實力,然後與曹操劃江而治,那時東吳的形勢將極其被動。
魯肅聯劉抗曹這一戰略看似長遠,實則短見,缺乏足夠的進取心。
最重要的是,魯肅與諸葛亮一樣,忽視了盟友的慾望。
無論是從劉備集團的出發點,還是孫權集團魯肅的出發點,他們同樣都把對方看做一個工具,似乎只會聽自己擺布,在關鍵時刻提供必要幫助,而在和平時期只懂頻頻遞上橄欖枝。
這是很愚蠢的,盟友不是一隻動物,他們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有不想要的東西,若超出他們的承受範圍,盟友瞬間就可變為敵人。
很簡單的道理,魯肅和諸葛亮偏偏想不到。
若伯符再世豈不要活活罵死孫權,生刮魯肅?
周瑜的「天下二分之計」勝就勝在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聽命於他人。
先軟禁劉備,把自己身後那把鋒利的刀子拔掉,避免劉備將來壯大了反咬一口。
拿下荊南的吳軍將進一步強盛,曹操想一口吃掉東吳可要費一翻周折了。
劉璋和張魯都很軟弱,東吳如果與馬超聯手,消滅他們應不成問題。
《三國志》記載,劉備入川帶一萬兵,劉璋又借他兩萬,再加上後來諸葛亮、張飛的援軍,總共進攻西川的總兵力不過五萬人。
而周瑜赤壁之戰投入的兵力已經達到三萬,若能平劉備得荊南,可出徵兵力至少再加兩萬,盟友馬超再象徵性的出兵三、五萬,搞定劉璋和張魯實在是小菜一碟。
如此一來,中國南方將得到統-一,與曹操劃江而治將不是空談。
或許有人會說:周瑜入川,曹操難道會坐視不管?當然曹操不會眼看東吳強大起來,但事實上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很有些力不從心了。
赤壁之敗已經使曹軍內部分歧不斷,後來曹操多次出征都是無功而返或者半途而廢,其原因就是政治上要牽扯曹操太多精力,他不會有空理會東吳的西征,正如他無法控制劉備的入川。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鼎足之勢」就促成了:曹操、西北、孫權。
之所以沒有說馬超,而說西北,其原因則正是東吳在整個形勢中最有利的地方。
西北不是一個人的勢力,而是多個人的勢力,他們是一個聯軍,很有點類似今天的美利堅合眾國。
這樣的聯合對東吳的好處在於方便控制。
誰不聽話就可以通過外交手段恐嚇、威脅,甚至排除出「合縱利益集團」,我們姑且叫這個名字,因為孫馬聯盟或者孫韓聯盟都不合適。
西北會成為東吳的一個準傀儡,讓它分裂或聯合可以完全由東吳的利益而決定。
若西北壯大起來,威脅到了東吳利益,那麼效仿曹操對其實施離間會非常有效果,利用一大群,打擊一小撮。
若需要西北的支援,那麼東吳派人從中斡旋使西北暫時性的統-一也是易如反掌。
西北這個聯盟之所以會敗,主要原因是沒有一個總指揮,東吳來做這個總指揮好處何其之多。
在這樣完全掌握主動權的情況下,無論是拼發展,又或是找機會北伐,樣樣不會輸給曹魏。
甚至在周瑜去世後,孫權或孫權的後代完全可以繼續走自己圖帝業的老路,對東吳絕對是利大於弊。
可悲,周瑜這樣宏偉的計劃無法得以實施。
東晉的袁宏在《三國名臣贊序》中說「公瑾卓爾,逸志不群……惜其齡促,志未可量」。
確實,周瑜所想比諸葛亮、魯肅更長遠,更符合東吳的利益,目標更遠大,他是希望漢王朝重新崛起,再塑輝煌。
他又不同於荀彧,荀彧心存理想,空談耳耳。
公瑾說到就要做到,有具體規劃和實施方案,考慮全面,並有很高的可行性,不愧為「逸志不群」。
他的儒雅,他的淡定,他的俊美,他的智慧,他的忠誠,他的武勇……這樣完美的人,為何天不憐惜?
歷史上了諸葛亮與周瑜到底誰更厲害
毛宗崗曾說用美人陪襯大美人是演義很高明的創作手法。演義里周瑜生來就是為了襯托"絕世美人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羅貫中雖然不忘有時在他頭上插點花,但那是為了使他襯得別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
舌戰群儒的主人公是誰?舌戰群儒的故事和意思
舌戰群儒指同很多人辯論,並駁倒對方故事源自三國的諸葛亮與東吳群臣。 成語出處和典故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東漢末年,劉表去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
這幾位是三國中連關羽都懼怕人,一人為將,另兩人是東吳名人
歷史上的關羽是一個義薄雲天、英勇無比的英雄,同時也是一個剛愎自用的武夫。、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可謂其勇略,爭功五虎、辱罵孫權可謂其驕狂。對於雄烈過人的馬超,他敢叫板「馬超之才可比誰類」,對...
二選一,如果孫權採納了周瑜的計策,東吳早就滅亡了
赤壁大戰,大都督周瑜率領東吳水師,聯合劉備,大敗曹操。曹操的船艦都被大火焚毀,將士丟盔棄甲,狼狽逃回了南郡。這次失利後,曹操不得不調整了戰略,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養精蓄銳,休養生息。短時之內...
《三國演義》雖然精彩,但文中存在一處巨大的硬傷,完全不合常理
赤壁之後,劉備占據荊州的南陽、長沙、零陵、桂陽、武陵五郡;荊州的襄陽郡、南郡和章陵郡仍在曹操手中;孫權得到了江夏郡。此時的劉備軍團,向北要直面曹仁鋒芒,必須派重兵抵禦曹軍來犯;東面與孫權雖說是聯...
此人掌控東吳十萬雄師,才能不輸諸葛亮,卻被三國演義黑成渣!
在三國歷史上,很多人物之所以現在家喻戶曉,離不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但是,三國演義畢竟不是正史,其中的內容有真有假。特別是在尊劉貶曹的基調下,曹操一方的人物經常被抹黑,比如大將曹仁等。除此之外...
諸葛亮並未借東風,但赤壁之戰對他的意義重大
孫權在周瑜、魯肅、諸葛亮的勸說下,做出了聯劉抗曹的戰略決策,隨後就派周瑜、程普、魯肅帶領三萬精兵,與諸葛亮一起,從柴桑進至赤壁,同劉備聯軍抗曹。孫權自己整頓人馬,作為他們的後援。接下來,展開了震...
劉備將要滅亡,是誰力挽狂瀾,救他於水深火熱之中?
看到標題,大家首先猜到的人肯定是諸葛亮。因為諸葛亮出山以前,劉備疲於奔命,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天天打仗,天天敗仗。自從諸葛亮出山以後,曹操一直追著劉備從新野到博望再到夏口。雖然諸葛亮幫著劉備放了...
三國時期周瑜的二分天下戰略能成功嗎?
周瑜,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赤壁之戰力挽狂瀾,聯合劉備以五萬大軍大敗曹操二十三萬大軍,使曹操不敢輕易南下,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大環境。歷史上的周瑜曾提出過一個非常有名的戰略,二分天下,與諸葛亮三分天下...
周瑜與魯肅,二分天下還是三分天下?
三國裡面,魯肅是一個謀略家。他較諸葛亮早提出三分天下,與諸葛亮的三分之策不同,變成了曹操、孫權、劉表。而周瑜更多的是一個軍事家,他的目標是二分天下,取荊州、益州與漢中,與曹操共分天下,而且可以結...
面對曹操的猛烈攻勢,諸葛亮盡心輔佐,提出了聯吳抗曹的策略
面對曹操的猛烈攻勢,諸葛亮盡心輔佐,提出了聯吳抗曹的策略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在新野招募士兵操演,曹操派人帶十萬精兵殺奔新野。劉備得知消息後,急忙來找諸葛亮。諸葛亮神情坦然,安撫劉備說他早有破敵之...
孫權和劉備翻臉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關羽,而是劉備對不起此人
諸葛亮在「草蘆對」(俗稱「隆中對」)中,給三顧茅廬的劉備擬定的戰略方向,便是先接管劉表的荊襄地區,然後揮師西進,攻取益州。當時益州大部分地區,在益州牧劉璋的治下。北部的門戶漢中郡,則在天師教教主...
他是個戰略家,也是個糊塗蛋,諸葛亮差點被他害死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魯肅是周瑜推薦給孫權的。在與孫權的交談中,魯肅獻上了著名的「榻上對」,提出了東吳集團的整體發展戰略構想。孫權大喜,次日又忙不迭地「厚贈魯肅,並將衣服幃帳等物賜肅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