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辨我是雄雌,盤點三國時期同名的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兩個孟達

孟達1:曹魏安定太守,最有名的事跡是推薦幽州刺使王雄(後來派刺客韓龍刺殺軻比能的那位)

孟達2:這個很有名了,先是劉璋部下,後來歸降皇叔,因為不發兵援救關羽而被皇叔遷怒投奔了曹魏, 又欲反曹魏而歸蜀漢,事敗遭到魏國司馬懿的進攻敗死。

這位老兄可謂很有名了,關於不援救關公的種種猜測,關於重新投奔蜀漢的村夫故意坑死說(晉書),也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 文帝時初即王位,既宿知有達,聞其來,甚悅,令貴臣有識察者往觀之,還曰『將帥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欽達。

達既至譙,進見閒雅,才辯過人,眾莫不屬目。

2、兩個 羊衜

羊衜1:曹魏上黨太守,他有個牛逼的一家子, 他的父親羊續是漢代的南陽太守,為官清廉,留下羊續懸魚的典故。

羊衜的元配孔氏是漢末名士孔融的女兒,繼妻蔡氏是漢代大儒蔡邕的女兒。

長子羊發,官至都督淮北護軍。

羊發有四子:高陽相羊倫、陽平太守羊暨、鎮南將軍羊伊、散騎常侍羊篇。

羊暨的兒子羊曼是東晉名士,羊曼的兒子羊賁娶晉明帝的女兒南郡公主。

羊徽瑜是司馬懿長子司馬師的繼妻,史稱景獻皇后,無子。

最有名的是少子羊祜,字叔子,是西晉名將,爵封南城侯,官至征南大將軍。

羊衜2:我吳一方的, 才博辯捷,初為孫權長子孫登賓客,任中庶子。

孫登死後,歷督軍使者,直至始興太守。

印象最深的是他對東宮四友 「元遜才而疏,子默精而狠,叔發辨而浮,孝敬深而狹。

3、三個張苞

張苞1: 曹魏督郵(又一個出名的督郵,看來這項差事就是個受氣包)縣人張苞為郡督郵,貪穢受取,干亂吏政。

寵因其來在傳舍,率吏卒出收之,詰責所犯,即日考竟,遂棄官歸。

——《三國志·魏·滿寵傳》

張苞2:李榷部將, 「汜與傕將張苞、張龍謀誅傕,汜將兵夜攻傕門。

候開門內汜兵,苞等燒屋,火不然。

汜兵弓弩並發,矢及天子樓帷簾中。

」獻帝紀

張苞3:張飛之子,這個很出名了,可惜正史記載沒多少, 記載非常少,《三國志·蜀書·張飛傳》:「長子苞,早夭。

次子張紹,繼承張飛爵位.官至侍中、尚書僕射。

張苞兒子張遵,為尚書,隨諸葛瞻守於綿竹,與鄧艾交戰時,戰死。

」.張飛傳

4、兩個許攸

許攸1: 時將軍許攸擁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

太祖大怒,先欲伐之。

群臣多諫:「可招懷攸,共討強敵。

」太祖橫刀於膝,作色不聽。

襲入欲諫,太祖逆謂之曰:「吾計以定,卿勿復言。

」襲曰:「若殿下計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計非邪,雖成宜改之。

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闡乎?」太祖曰:「許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襲曰:「殿下謂許攸何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

」襲曰:「夫惟賢知賢,惟聖知聖,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當路而狐狸是先,人將謂殿下避強攻弱,進不為勇,退不為仁。

臣聞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萬石之鐘不以莛撞起音,今區區之許攸,何足以勞神武哉?」太祖曰:「善。

」遂厚撫攸,攸即歸服。

——《三國志·魏書·杜襲傳》

許攸2:這個知名度比較高, 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許攸因此背袁投曹,並為曹操設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於官渡。

後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5、兩個王朗

王朗1:推薦于禁的伯樂, 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為都伯,屬將軍王朗。

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軍。

–于禁傳

王朗2:這個很出名了, 漢末三國經學家,曹魏初期重臣。

王朗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

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為其服喪,後來被舉孝廉,但王朗不應命。

徐州刺史陶謙又舉其為茂才,拜治中從事。

遷任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

孫策攻會稽時,王朗舉兵抵抗,為其所敗,在無法逃亡時投降,孫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後為曹操所征,輾轉數年後才抵達,被拜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後為魏國軍祭酒,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

曹丕繼王位時,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曹丕受禪建魏後,王朗改任司空,又進封樂平鄉侯。

曹叡繼位後,遷司徒,進封蘭陵侯。

太和二年,王朗去世,諡號成。

其孫女王元姬,嫁於晉文帝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6、兩個張允

張允1:東吳大臣張溫之父,  張溫字惠恕,吳郡吳人也。

父允,以輕財重士,名顯州郡,為孫權東曹掾,卒。

–張溫傳

張允2:劉表部將, 初,表及妻愛少子琮,欲以為後,而蔡瑁、張允為之支黨,乃出長子琦為江夏太守,眾遂奉琮為嗣。

琦與琮遂為讎隙。

【《典略》曰:表疾病,琦還省疾。

琦性慈孝,瑁、允恐琦見表,父子相感,更有託後之意,謂曰:「將軍命君撫臨江夏,為國東籓,其任至重;今釋眾而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

」遂遏於戶外,使不得見,琦流涕而去。

–劉表傳

7、兩個黃蓋

黃蓋1:東吳日南太守– 及臣所見,南海黃蓋為日南太守,下車以供設不豐,撾殺主簿,仍見驅逐。

–薛綜傳

黃蓋2:這個很有名了,不多說了,東吳元老, 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

8、兩個劉岱

劉岱1: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劉繇的哥哥,兗州刺史,死於青州黃巾手下。

劉岱2:老闆部下,先主據下邳。

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

一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

9、四個李豐

李豐1:曹魏中書令- 庚戌,中書令李豐與皇后父光祿大夫張緝等謀廢易大臣,以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

事覺,諸所連及者皆伏誅。

–曹芳紀

李豐2:袁術部將– 術聞公自來,棄軍走,留其將橋蕤、李豐、梁綱、樂就;公到,擊破蕤等,皆斬之。

術走渡淮。

公還許。

–武帝紀

李豐3:李嚴之子– 諸葛亮又與平子豐教曰:「吾與君父子戮力以獎漢室,此神明所聞,非但人知之也。

表都護典漢中,委君於東關者,不與人議也。

謂至心感動,終始可保,何圖中乖乎!昔楚卿屢絀,亦乃克復,思道則福,應自然之數也。

原寬慰都護,勤追前闕。

今雖解任,形業失故,奴婢賓客百數十人,君以中郎參軍居府,方之氣類,猶為上家。

若都護思負一意,君與公琰推心從事者,否可復通,逝可復還也。

詳思斯戒,明吾用心,臨書長嘆,涕泣而已。

」–李嚴傳

李豐4: 叛賊–冬十月,南康平固縣吏李豐反,聚眾攻郡縣,自號將軍。

–晉書武帝紀

10、兩個馬延

馬延1:馬岱之子– 延熙元年,進封陳倉候,無幾卒,追曰武平候。

子泰嗣,泰官至屯騎校尉,偏將軍。

泰弟奉,牙門將。

奉弟延,振威將軍–蜀世譜

馬延2:袁尚部將– 尚夜遁,保祁山,追擊之。

其將馬延、張顗等臨陳降,眾大潰,尚走中山–三國志武帝紀

11、兩個張昭

張昭1:曹魏官員張范的弟弟– 董卓作亂,承欲合徒眾與天下共誅卓。

承弟昭時為議郎,適從長安來,謂承曰:「今欲誅卓,眾寡不敵,且起一朝之謀,戰阡陌之民,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

–張范傳

張昭2:這個太有名了, 東漢末年,張昭為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

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

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赤壁之戰時,張昭持主降論。

孫權代理車騎將軍時,以張昭為軍師。

後拜綏遠將軍,封由拳侯。

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張昭,先後用孫邵、顧雍。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改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

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今皆佚失。

嘉禾五年(236年)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諡號文。

12、兩個馬忠

神將馬忠1(吳) 簡明歷史傳記 馬忠,東吳將軍潘璋部下司馬。

在呂蒙襲荊州之戰中,馬忠於章鄉擒獲關羽、關平、趙累等人。

簡明演義傳記 馬忠,東吳將軍潘璋的部將,於麥城之戰中設伏擒獲關羽。

劉備伐吳時,馬忠隨潘璋等往拒,突襲射傷蜀將黃忠,導致黃忠死亡。

不久,潘璋為關興所殺,馬忠收拾敗軍,引降將糜芳、傅士仁屯於江渚。

糜、傅二人發現軍士不滿,欲兵變,於是刺殺了馬忠,將首級獻於劉備。

馬忠2 (蜀漢)(?-249) 馬忠(原名狐篤) 字:德信 籍貫:益州巴西郡閬中縣(今四川省閬中市) 官職:鎮南大將軍 彭鄉侯 家庭成員:子:馬修、馬恢 馬忠[蜀] - 簡明歷史傳記 馬忠,字德信,巴西閬中人,出身士大夫,三國時蜀漢名將。

東漢末期為巴西郡吏,察孝廉,為漢昌長。

昭烈帝劉備兵敗夷陵,駐蹕永安。

巴西太守閻芝徵集五千人,為劉備補充兵員,派馬忠帶兵前往。

劉備與之交談,甚為器重,對尚書令劉巴稱讚說是黃權一類的人才。

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辟馬忠為門下督。

諸葛亮南征,拜馬忠為牂牁太守,率偏軍平定當地叛亂。

馬忠治理牂牁政績顯著,諸葛亮又闢為參丞相軍事,作為丞相長史蔣琬的副手,處理後方軍政事務。

接著又兼任益州治中從事。

魏軍大舉進攻漢中,馬忠到諸葛亮軍中幫辦軍務。

之後,又指揮牙門將張嶷等將領平定叛亂的汶山郡羌人。

南中豪族劉胄叛亂,各郡騷動。

諸葛亮以馬忠接替原庲降都督張翼。

馬忠不負使命,平定了叛亂。

諸葛亮加忠為監軍、奮威將軍,封博陽亭侯。

建寧郡曾經殺害太守正昂,綁架太守張裔送給吳國,所以以前庲降都督常常駐紮在漢族居多的平夷縣。

馬忠移屯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味縣。

越巂郡一直處於混亂狀態,馬忠指揮並協助越巂太守張嶷恢復秩序,並因此直接晉升為安南將軍,進封彭鄉侯。

大司馬蔣琬北駐漢中,而馬忠入朝述職,於是受命到前線宣傳詔旨,加拜為鎮南大將軍。

魏國進攻漢中,大將軍費禕率軍北上增援,馬忠留在成都處理政事。

費禕班師,馬忠才回到南中。

延熙十二年死於任上,兒子馬修嗣侯。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補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不帶趙雲?

關羽被殺,劉備舉蜀漢全國之力討伐東吳。在這場事關生死的戰鬥中,劉備並沒有帶他的軍師諸葛亮,也沒有帶五虎將軍趙雲(關、張、黃已死,馬超鎮守蜀北),因而成為了劉備伐吳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劉備本來就不...

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謀略勝過諸葛亮嗎?

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三國時期有一個出名的大將周瑜,相信他也是眾所周知的人物。周瑜,字公瑾,出生於今天的安徽廬江西南,他是三國時期吳國出名的將領。周瑜不僅品質十分完美,並且他長相俊俏,風流倜儻,才...

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關羽、張飛??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一曲盪氣迴腸的「忠義、信義、仁義、恩義、俠義」之歌,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神往和慨嘆。...

我看《三國演義》中的「張昭」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三國時期張昭在吳國的份量。《三國志·吳書·張昭傳》記載:「孫策創業,命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文武之事,一以委昭」。這段話不難理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