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只能偏安一隅,沒能力統一三國?我是不信 欺我東吳無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孫堅,孫策,孫權

小說,電視,電影,電視劇中東吳的形象好像多半是陪襯。

好像最不可能統一三國的就是東吳。

我是不信。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先來看一下東吳創立初期的雄主。

老爸孫堅。

老哥孫策和老弟孫權。


孫堅打敗過董卓,斬殺過華雄(演義里是關羽斬殺,正史里是孫堅斬殺,不過多贅述)作為一位武將。

勇猛無敵。

作為一方諸侯貪戀玉璽,遺憾被射殺。

還有有點瑕疵的。

孫策收復太史慈,集合父親眾將。

得到周瑜大才。

用玉璽換江山,創造自己的一番事業。

可以脾氣太大,面容受傷,又斬殺了于吉。

可憐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如若長壽,和曹操的赤壁之戰不知誰主沉浮。

孫權,雄主在世。

繼承父兄遺志。

開疆拓土,聯劉抗曹。

三分天下的最穩固一方。

可惜十萬還打不過張遼。

由此得到外號,孫十萬。





最為統帥,領兵打仗卻是軟肋。

這就比較尷尬了。

三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父兄政治上的頭腦不足。

弟弟孫權領兵打仗能力實在欠妥。

如果孫氏一家不早夭,三人齊心協力。

天下。

確實指日可待。

綜合來看東吳在領導人方面雖然有瑕疵。

但沒有多大問題。

很有機會一統三國。

江表之虎臣(東吳十二虎臣)

現在來說說戰將。

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

蕩寇將軍程普和偏將軍、武陵太守黃蓋,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

黃蓋的苦肉計婦孺皆知。

這兩位忠心可鑑。

韓當,蔣欽,陳武,董襲,徐盛,凌統都是統領一方的將軍。

威震一方,保境安民。

潘璋擊敗關羽,雖然令後人唾棄。

但確實說明了他的實力。

丁奉,東吳後期將領。

政治上的作用更多一點,成功清君側。

演義中又一箭射死了曹魏張遼。

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吳將朱然、徐盛等因此對其拜服。

後來孫權為了表彰周泰為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青羅傘蓋。

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

其重要程度相當於蜀漢的趙雲,曹魏的典韋、許褚。

雖然,太史慈英年早逝,還是要多說兩句。

太史慈的歸降對於只有三千兵就來爭天下的孫策太重要了。

這裡多說兩句。

東吳將才不比曹魏,蜀漢稀少。

也是將星雲集。

不過在演義尊劉貶曹中,曹劉的曝光度更高一點而已。

東吳四英傑

東吳四英傑的四人並提說法最早出自陸機的《辯亡論》,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

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其弟孫權繼任後,周瑜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周瑜在赤壁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領南郡太守。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病逝,年36歲。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官至漢昌太守、橫江將軍。

後隨從孫權破皖城後,守陸口。

曾與關羽各帶單刀赴會索取荊州。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

白衣渡江擊敗蜀漢名將關羽,為孫吳奪得了荊州,後來病逝,享年42歲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早年即入孫權幕府。

與山越作戰十餘年。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陸遜在夷陵擊敗了劉備,一舉成名,負責主持吳蜀外交相關事宜。

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後又取得對魏石亭之戰的勝利,孫吳建國後被拜為上大將軍。

陸遜主持吳國軍政十餘年,赤烏七年(244年)為丞相,次年去世。

終年63歲。

東吳謀臣方面確實顯得捉襟見肘。

智謀人才不足。

去世又早。

這是一點東吳的軟肋。

張昭張紘


張紘因為避難來到江東,適逢孫策平定了江東。

孫策曾親自拜訪於他,張紘遂出仕為官,投靠在孫策麾下。

張紘最著名的小故事就應該屬於和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之間的故事。

張紘早些年在許都擔任侍御史時,曾與陳琳有過一面之緣。

當時張紘稱讚陳琳文章寫得好,陳琳卻說:「我的文章比起你的又或者張昭的比起來,就像小巫見了大巫一樣。

」這也是小巫見大巫這一成語的由來。

東吳謀臣去世的早,英年早逝。

留下的老謀臣多是書法大家,道義大家。

領兵打仗的有點少。

這也可能是東吳最大的軟肋了。

陸抗

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

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

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

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

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終年49歲。

與陸遜皆是吳國的中流砥柱,並稱「遜抗、

羊祜陸抗的故事也成為美談:

三國末年吳國國勢雖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實力,特別是荊州尚有陸抗這樣的優秀將領主持軍事。

於是對吳軍採取懷柔政策,每次兩軍交戰,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

對於主張偷襲的部將,羊祜用酒將他們灌醉,不許他們再說。

羊祜的部隊進入吳國境內,收割田裡稻穀以充軍糧,但每次都要根據收割數量用絹償還。

羊祜常會集部隊在江沔一帶遊獵,但範圍往往只限於西晉境內。

如有禽獸先被吳國人所傷而後被晉兵獲得,羊祜命令一律送還。

於是一時晉、吳兩國和睦相處,相安無事。

一次陸抗生病,向羊祜求藥,羊祜馬上派人把藥送過來,並說:「這是我最近自己配製的藥,還未服,聽說您病了,就先送給您吃。

」吳將怕其中有詐,勸陸抗勿服,陸抗不疑,並說:「羊祜豈鴆人者」!仰而服下。

對於羊祜的這些作法,陸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誡將士們說:「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

各保分界而已,無求細利」。

吳主孫皓聽到陸抗在邊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責他。

陸抗回答:「一邑一鄉,不可以無信義,況大國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於祜無傷也」。

孫皓無言以對。

東吳其實絲毫不弱於曹魏和蜀漢。

有些方面甚至還強於他們。

只是在後世傳送中。

東吳被做了背景。

顯得力量越來越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吳國的十大名將,看看你認識誰?

話不多說:1.甘寧甘寧(?—220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少年時好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身佩鈴...

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或許他讓你意想不到!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留名青史的軍事將領也不計其數。可以說,這既是一部三國史,也是一部英雄史,他們創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然而,真正能稱得上頂級名將的卻是屈指可數。所謂頂級名將必須具備超乎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