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在東吳真沒受到重用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龐統是三國時期的頂尖謀士,素有「鳳雛」之稱,與諸葛亮齊名,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曾向劉備推薦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稱得兩人之一者必得天下,然而,事實是劉備最終既得了諸葛亮,也得了龐統,雖然三分天下有其一,但依然只是最弱的一角,天下對於劉備來說那依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然而,關於龐統為何投奔劉備,似乎一直是個謎,現在,一般的觀點認為龐統在東吳沒有受到重用,龐統自認為是輔助帝王之人,在東吳屈才了,只不過周瑜手下的功曹而已,所以才憤而投劉備。
事實果真如此嗎?翻看《三國志》的《龐統傳》我們看到龐統乃荊州人士,當時在荊州有才能的人紛紛投奔東吳,最著名的當然就包括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和「鳳雛「龐統,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後為東吳周瑜手下的功曹。
普遍的觀點認為功曹對於龐統來說職務太小。
事實上功曹職務是否太小,與當時龐統的才能和展現出來的功績是否不相配呢?在丁丁看來,事實絕非如此,相反,功曹在當時的東吳那是高級官員了。
功曹這個職務在秦時就已出現,如蕭何就是功曹出身。
到西漢,功曹是郡守和縣令的主要佐史,從這方面來看,功曹就相當於市、縣一級的政府秘書長,具體是哪一級的秘書長,那要看這個功曹處於什麼層次,到了東漢末年,功曹的職務更是得到實際的提升,為長官助理,既分管人事,還分管政務,更主持軍事,可以說功曹是長官手下最核心的人物。
大家應該記得在《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當時王朗為會稽太守,他手下的功曹虞翻,孫策活捉王朗,親自拜會虞翻,後來孫策親自兼任會稽太守,虞翻依然為功曹,得到了孫策的重用,成為孫策時代重要的核心人物,但虞翻的職務一直就是功曹。
從另一方面說,龐統為周瑜手下的功曹,周瑜在東吳那是僅次於孫策或後來孫權之下的一批核心人物,在公元208年前,周瑜為江夏太守,偏將軍,而且周瑜直到死,他的職務都不過是偏將軍,而偏將軍在將軍中是最小的將軍,其實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准將。
龐統的才能在當時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周瑜相比,周瑜尚且都只是偏將軍,那龐統能夠成為周瑜手下最得力的助手,那龐統的職務算低嗎?龐統在東吳沒有受到重用嗎?
其實,在東吳,各路英雄的職務都偏低,根本原因是孫策在平定江東之後,他得到的朝廷任命也只不過是討逆將軍,還是孫策向朝廷進貢討來的,之前只不是是校尉。
而討逆將軍只是雜牌或雜號將軍中的一種,僅高於偏將軍。
這樣一對比,大家就應該明白了,東吳在當時公開宣稱效忠於漢,而漢給東吳的最高首領孫策的職務不過是雜牌將軍,所以,周瑜的偏將軍職務也就是僅次於孫策的職務,龐統為周瑜功曹,也就是周瑜手下最重要的人物,周瑜死後,龐統之所以有資格送喪到東吳,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龐統是功曹,是周瑜手下最重要的核心成員。
其實,諸葛瑾雖然最終成為東吳的核心成員,但大家知道嗎?諸葛瑾到東吳時最初的職務只不過是賓待,後來成為都督的魯肅也在其中,也就是門生,後來被發現其才能非凡才被任命為海鹽縣的縣長,直到215年,才轉為中司馬,這才進入東吳的領導層,但直到公元215年,諸葛瑾都不是孫權的領導核心層,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出使東吳,在《三國志》中沒有說見到大哥諸葛瑾的原因,根本原因當時諸葛瑾只不過是縣長。
那龐統為江夏太守之功曹,職務比諸葛瑾大多了。
大家都知道後來的都督呂蒙,從士兵干起,後來也只不過是別部司馬,職務並不比龐統高。
直到呂蒙因為斬獲東吳的心腹大患黃祖有功才才被孫權任命為橫野中郎將,而龐統在東吳的貢獻,我們至少在《三國志》中沒有看到,尤其是在赤壁之戰中我們並沒有看到龐統有何作為,能夠獲得功曹之職那已很不容易了,在打天下的年代,職務的晉升那是需要戰功的。
後來,龐統投靠劉備,最初也只不過是干縣長,職務比在東吳的功曹低多了,而且還被免了官,後來因為魯肅的舉薦信,再加上諸葛亮的推薦,才讓劉備將信將疑任命其治中從事,其實職務也不會比功曹高,而且並沒有多少實權,直到後來才被任命為中郎將,成為副軍師。
所以,龐統在東吳並非是不得志,能夠在周瑜手下任功曹,一方面說明職務已經很高了,如果再進一層,那就是東吳的領導層了;另一方面龐統在東吳受到了周瑜的賞識,而得到周瑜賞識的人,最終都在東吳成就了偉業,如魯肅、呂蒙,包括後來任大都督的陸遜,更何況當時的魯肅已經很賞識龐統了。
所以,龐統如果不三心二意,中途投奔劉備,在東吳未來的成就不見得比在劉備陣營要差,而且已經高居功曹就是最好的平台,在周瑜死後,有資格送喪,那其實就是將受到重用的表現可惜的是,龐統竟然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投奔了劉備。
而且在劉備手下雖然最終得到了重用,但以他放蕩不羈的性格,劉備其實已不能容忍,只不過當時的劉備正是用人之際,而龐統最終命喪雒城,更說明龐統實際的才能遠遠低於傳說,更何況,當時他面對的對手只不過是劉璋手下從事張任而已,從這個方面來看,龐統在東吳能夠干到周瑜手下的功曹,那已經很不錯了。
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名將甩諸葛亮幾條街
看三國,說三國,最具傳奇性的人物應該是諸葛亮了,這個名字已成了中國智慧的代名詞。而歷史上真實的三國人物卻與書中所描述的相差甚遠,甚至可以說大相逕庭。這本也無可厚非,因為這畢竟是小說,當然會有個人...
三國時東吳第一任名副其實的「大都督」是誰?並非周瑜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清楚,三國時東吳前後有四任「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但是這四任「大都督」並非都名副其實。由於《三國演義》的受眾面廣以及影響深遠,導致大家提到大都督總以為是周瑜,...
東吳四大都督,才華橫溢,戰功赫赫,卻不得善終
在三國歷史之中,或許最為耀眼是蜀漢的五虎上將,其次,才是曹魏的八虎騎,五子良將。而東吳的四大都督卻很少被人津津樂道。歷史上,東吳的四大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他們個個才華橫溢,戰功赫赫...
三國周瑜傳、魯肅傳、呂蒙傳
周瑜傳,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兒子周忠,都做過漢朝的太尉。 周瑜的父親周異,當過洛陽縣令。周瑜身體修長健壯、相貌俊美。當初,孫堅舉義兵討伐董卓,將家眷遷置舒縣。孫堅的...
如果周瑜沒有英年早逝,那麼他的兩分天下之謀能否實現?
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
一位能言善辯的文臣,卻被強行任命為一軍之帥,最後帶兵屢戰屢敗
為人君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知人善任,這是一位明主必備的素質。三國時期,誰能稱得上是明主呢?孫權當然算是一個,連諸葛亮都感嘆為「聰明之主」的東吳皇帝,卻在用人上有一個很奇怪的任命。這個任命的...
歷史上魯肅的才能真的比諸葛亮差嗎?
魯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作為東漢末年東吳都督,魯肅死的時候,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來為他弔喪,可見魯肅的重要性。智者之間是惺惺相惜的,而君主與臣子之間也能像魯肅與孫權一樣。 魯...
他差點斬殺「關羽」,受「孫權」重用,但遺憾的是如此方式死了!
先來說說呂蒙何許人也。呂蒙是三國時擊敗關羽的東吳名將。年青時在孫策的勸說下發憤讀書,文武雙全。呂蒙之死聽說是擊敗關羽後不久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新三國呂蒙之死 三國志呂蒙,字子明,汝南...
諸葛瑾屢戰屢敗,官職卻力壓十二虎臣!那些你不知道的職場智慧!
相比起諸葛亮來,諸葛瑾在歷史上的名氣可就小多了。但是從職場的角度,就個人奮鬥來說,諸葛瑾可一點不比他弟弟差。他是孫吳第一任大將軍,相比諸葛亮53歲殉職,他可以在67歲病逝,在當時稱得上高壽。
東吳四代謀主,誰更勝一籌?孫權至死仍念念不忘他,卻被小說醜化
三國時期,魏國文成武將數不勝數,綜合實力絕對第一;蜀國也有小說中吹的五虎上將,無人能力,文有空前絕後宇宙第一的諸葛亮,那也是牛得不行!但是東吳就很尷尬了,明明就是一個小受,文不成武不就,似乎一直...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合稱東吳四英傑,但是四人之中只有一人被拜為大都督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東吳的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是東吳的重要大臣,四人合稱東吳四英傑。他們是東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
如果諸葛亮在孫權那裡,會怎麼樣?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傑出的戰略家,他幫助白手起家的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當了皇帝,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投奔劉備時,劉備什麼都沒有,沒有地盤,沒有兵馬,劉備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