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史丨孫權為何不拜張昭為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方「東大街5號」 能訂閱哦!

江東小霸王孫策臨終時對其弟孫權言之「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

」孫策如此看重張昭,張昭也不負所托,扶持孫氏政權實現平穩過渡。

但是德高望重的張昭,為什麼終其一生,都沒有被孫權封為丞相呢?

公元200年,孫策終於平定了江東,為東吳立國奠定了基業,卻不幸遭遇刺客重創。

臨終前,他把弟弟孫權託付給長史張昭輔佐。

張昭不負重託,果然扶持孫氏政權實現平穩過渡。

影視劇《三國演義》劇照

起初,孫權擬設丞相一職,大家以為非張昭莫屬,紛紛予以舉薦,結果被孫權否決了,理由是,眼下正是多事之秋,統領百官責任繁重,並不是什麼優厚待遇。

首任丞相孫邵去世後,群臣又推舉張昭,孫權說,我難道是捨不得這個職位給張公嗎?丞相事務繁雜,他這人性情剛烈,所言若有不從,就會引起怨憤和責難,做丞相對他沒好處。

最後,啟用顧雍為丞相。

按理說,張昭資深德厚又身負重託,丞相一職當之無愧,也是眾望所歸,孫權卻先後兩次否決不授,說出來的理由更像搪塞。

那麼,孫權內心究竟是怎麼盤算的呢?

這要從孫權繼位時說起。

當時,孫權才十八歲,血氣方剛,好勇不羈,尤喜騎射獵虎,宴飲取樂。

只要張昭在場,就會上前嚴詞勸阻。

照此看來,孫權不拜張昭為相,似乎是不願受其管束。

但再看後來發生的事,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後來,孫權因公孫淵有稱藩之意,擬派兩位使臣到遼東拜其為燕王。

張昭進諫說,公孫淵害怕曹魏討伐,才向我示好。

他若翻臉向曹魏表白自己,派去的使臣回不來,不就取笑於天下了嗎?孫權與他反覆爭執,並堅持派使臣去了遼東。

結果,公孫淵果然殺了吳國使臣。

孫權情知自己是錯,親到張門認錯,迎其入宮,深自苛責。

孫權對張昭既然如此敬重,為何又不拜他為相呢?

影視劇《三國》劇照

我們知道,當時的天下大勢,曹操已成氣候,劉表立意自守,劉備立足未穩,孫權也只是憑天塹坐領江東,三足鼎立的局面尚未形成。

公元208年,曹操寫信恐嚇孫權說,我現有80萬水軍,奉天子之命南征。

形勢十分危急,儘管以張昭為首的主和派居於多數,孫權仍然支持魯肅為代表的少數主戰派,果斷派遣周瑜、程普等,同劉備率領的蜀軍聯合作戰,通過赤壁一役大敗曹軍。

由此可見,孫權雖然非常敬重張昭,有時甚至不惜降尊紆貴,但在原則問題上始終不肯讓步。

再者,張昭性格倔強認死理,牛脾氣上來,不撞南牆不回頭,他若總攬朝政,決策走向勢必偏激。

不照他說的辦吧,勢必跟你較勁;照他說的辦吧,又會錯失良機。

綜上所述,孫權所以不拜張昭為相,是因為張昭缺乏統攝全局的宏遠眼光和協調百官的寬厚胸襟。

有鑒於此,孫權才可以「待張昭以師傅之禮」,「更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食邑萬戶」,卻始終不拜其為相。

反觀孫權起用的顧雍,擔任丞相十九年,寬宏大量,外柔內剛,選賢任能,公正廉明,謹言慎行,謀無不當,封爵歸第,家人不知。

我國古代向來有「賢者在位、能者在職」的說法,對張昭這樣忠心耿耿的老臣,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是對的,但從事業的發展壯大計議,也不可瞻前顧後,束縛了自己的手腳。

就像在足球場上,用人、換人的直接目的,或是為了加固防線,穩打穩紮,擴大戰果,或是為了彌補短板,爭取主動,扭轉頹勢,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取勝。

這樣的思維邏輯和用人策略,同樣適用於戰場和職場。

因此,不能受制於年資、名分、面子等非理性因素,而是要著眼於全局和長遠,起用合適的人從事合適的事。

原載於光明日報11月15日16版

圖片源自網絡

本期編輯:小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志》中的細節:周瑜為什麼沒有諡號

諡號可以說是古代功臣的標配,然而三國時期的周瑜,作為東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死後卻沒有獲得任何諡號。不僅如此,與他同時代的東吳功臣都沒有得到諡號。蜀漢雖然在劉備在位時期,只有法正有諡號。不過,關羽...

第二十二章 鎖二喬!

卻說吳國太見吳候孫權疑惑不決,乃對吳候孫權說道:「先姊遺言說過:『你父孫堅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今周瑜與你兄長伯符掌管江東軍事,今何不請周公瑾前來問之?」吳候孫權聞聽吳國...

我是孫權,我為渣男代言

文/三國文藝范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其實從寫第一篇文章開始,就本著不黑任何一個人的初衷。「鳳雛」龐統喜歡品藻當時的人物,可是他的評價多是高於被評人的能力。時人問他問什麼要這麼做,他說當今天下世風...

張昭為什麼不能當丞相,原因值得深思!

公元200年,孫策終於平定了江東,為東吳立國奠定了基業。正當他躊躇滿志地鞏固和拓展勝利成果時,卻不幸遭遇刺客重創。臨終前,他把弟弟孫權託付給長史張昭輔佐。張昭不負重託,「率群僚立而輔之。上表漢室...

一句話讓他說錯了,他就永遠沒當上丞相

我們都知道張昭是東吳老臣,最早跟著孫策混的,可以說為東吳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可是他卻一直都沒有當上東吳集團的丞相,其中各種原因讓後人不斷猜測。公元200年,孫策終於拿下了江東,為東吳立國奠定了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