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向諸葛亮交代三件事,到底是哪三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白帝城託孤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情節,說的是劉備攻打東吳,夷陵之戰打敗後,逃到白帝城,招來諸葛亮和李嚴,臨終向他們託付大事,託孤的主要人物是劉備、諸葛亮兩人,歷史上真正的白帝城託孤,跟小說裡面的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一共向諸葛亮交代了三件事,第一就是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就諸葛亮可以自立,諸葛亮自然不敢,於是第二件事來了,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義父,以後凡是都聽義父的,還有第三件事,就是告訴諸葛亮,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馬謖跟《三國演義》頗有不同,小說中的馬謖幾乎沒有戰績,也沒立下什麼功勞,在軍中還被人看不起,於是他才主動請纓去守街亭,就是為了在軍中讓別人瞧得起自己,而真實的歷史上,馬謖是很有才華的。
馬謖智商很高,他和兄弟馬良一起作戰,共同追隨劉備南征北戰,而諸葛亮也非常器重馬謖的才華,經常跟他一起討論軍國大事,所以在守街亭時馬謖對王平說:「丞相都時常向我請教……」這並非吹牛,而是真的。
馬謖守街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那麼這跟劉備有何關係呢?自然是很有關係的,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馬謖兵敗,然後他回來自首,主動請求諸葛亮斬了他以立軍威,這時軍中有許多人請求不要殺馬謖,畢竟在用人之時,但諸葛亮最終還是殺了他,為什麼呢?
諸葛亮之所以殺了劉備,還是跟白帝城託孤有關,劉備說了馬謖此人說話畢竟飄,就是愛吹牛,是不能大用的,而諸葛亮偏偏就「大用」了他一回,讓他守街亭這麼重要的地方,結果兵敗,所以諸葛亮只能殺了馬謖,一時證明劉備的先見之明,二是掩蓋自己內心的對劉備的愧疚之情。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馬謖是兵敗後回來,被諸葛亮痛心斬首,於是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情節,而在真實的歷史上,馬謖或許並不是被諸葛亮斬殺的,根據史料記載,馬謖的結局有三種說法。
《三國志·蜀書·向朗傳》記載「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指馬謖兵敗後逃亡不歸,向朗知情不報,諸葛亮很生氣,免了向朗的官,馬謖的去向則不明;
根據《三國志·蜀書·馬良傳》記載「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指馬謖回來後,被關在獄中,最終病死的;
根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戮謖以謝眾」,就是諸葛亮下令斬了馬謖,跟小說一樣。
這三種說法都來自於《三國志》的記載,作者都是陳壽,同一個作者,對同一件事,竟然有三種不同的記載,這種情況在歷史學界幾乎是從沒見過的,或許是陳壽在寫馬謖時,多喝了兩杯,結果頭暈暈的,寫著寫著,自己也不知寫到什麼地方去了。
來自:轉載
三國一名將違抗軍令喪失一地被斬首,今天看來事實另有真相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們大家喜歡看的小說。作為一部優秀的歷史長篇小說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或者電影。裡面的人物和故事栩栩如生,大多數人物或故事成為我們娛樂桌上談論的對象。今天,我們談一談...
有據可查:馬謖也許並不是被諸葛亮所殺
三國演義中,劉備死後能扛起蜀國大旗的非諸葛亮莫屬了,但是諸葛亮的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最終命隕五丈原。要說幾次北伐中,最重要也是最接近成功的當屬第一次北伐。如果首次北伐讓趙雲或者魏延守住街亭,也許...
三國史被《三國演義》到底演義了多少?連五虎上將和馬謖都是虛構故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時間沒有定論,不過大致是在元末明初的洪武年間, 1328-1398年這期間。三國那段歷史離我們很遠了,甚至連小說,都已經隔了6、700年了。不過現代人多數...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真是諸葛亮殺死的嗎?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背後真相令人唏噓,網友:扎心了,老鐵!文/小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可謂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一段,諸葛亮北伐任用馬謖防守要道街亭,馬謖夜郎自大錯失街亭,進而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利。諸...
被三國演義誤導千年的歷史,諸葛亮其實並沒有殺馬謖?
諸葛亮真的「揮淚斬馬謖」了嗎?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侍中馬良之弟。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並稱為「馬氏五常」。跟隨劉備取蜀入川後,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馬謖「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