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一年讀100本書的終極技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我們倆互相交換了最近看的書。

她跟我說她買了很多書,但是看過的卻沒有幾本。

我問她為什麼那麼喜歡買書,她說她看到那些書就想買,而且覺得自己會去看。

有多少人喜歡買書,卻不看書,有一顆想看書的心,沒有一個願意看書的身。

上班太忙太累不願看書,周末要睡覺不看書,今天跟朋友有約沒時間看書,你要是不想干一件事有千萬個不去做的理由。

不愛讀書的人,那是沒有看到讀書的趣處和好處,沒趣又沒有好處的事誰願意幹嘛。

為什麼發現不了讀書的趣出和好處,我覺得是人的問題,有人就是覺得什麼都無趣,對生活很絕望。

還有就是讀了書,不實踐書了方法。

我們從小就開始學英語,但是讀完大學都不一定能進行完整的英文對話,就是因為我們平常背單詞,背語法但是除了考試的什麼沒用過。

齋藤孝的《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的我們如何讀書》從各方面闡述讀書的必要性,還列舉了讀書的三大好處、五大習慣。

齋藤孝,日本資深教育學家、文治大學文學部教授、著有《規劃力》、《如何有效提問》、《學會學習》等多部著作。

《如何有效提問》、《學會學習》我都有看過,都是齋藤孝結合自身經驗、閱讀、實踐,總結出來的提高自己的方法。

01 讀書的好處

  • 讀書可以獲取信息

書看多了就會覺得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發現的大部分問題,前人都遇到過。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工作或考試的原因必須讀書。

當然現在網絡信息這麼發現,你要獲取信息可以上網尋找。

輸入一個關鍵詞會有一堆的解釋。

但那些都是零散的信息,或者是網友們了解的方面。

要了解整體框架還是要去看書,並且是一系列書。

  • 能有獨處的時間

深思是需要獨處的時間的,讀書能夠讓你也一定的獨處時間。

學會和自己相處是人生一大課題。

用書來填滿獨處的時間,能夠消除心中的空虛。

書是文明的傳承,書是別人經驗的總結,讀書是了解這個世界最簡單的方式。

了解這個世界越多就越能夠發現自己的渺小和狹隘。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選個每天能固定的時間讀書,是一個很有用的習慣。

靜下心來讀書,讓自己暫時性的遠離塵世的浮躁,去了解自己的內心。

固定的時間要選沒有人打擾的時間,比如早起家人都在沉睡沒人也沒有工作來打擾你,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自己的事。

  • 磨練決斷力和判斷力

齋藤孝在本書中指出 「聰明是能夠抓住事物本質,確定優先級、配合自身能力做出判斷,妥善選擇如何行動的能力。

我們整天要做出這樣那樣的選擇,做出選擇需要知道事情是怎麼回事才能夠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這看起來是件顯而易見的事,但當人整天沉浸在忙碌的生活中真的不一定能夠看到。

書能夠讓我們靜下心來,也可以獲取知識,知道的越多越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

當我們讀書的時候沉浸在書里脫離自身生活,有時候離得遠才能夠看得到事情的全貌,才能做出冷靜的判斷。

書中記錄的為人處世的智慧也可供我們參考,增加我們的自信。

書是作家們以他們自己的視角寫下來的。

所以讀書能開闊我們的視野,讓我們以不同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

我覺得讀書總能夠讓我發出這樣的感慨「原來還可以這樣啊!原來是這樣的啊」

02 讀書五個習慣

楊絳先生曾把讀書比作是隱身的串門

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另請高明,和它對質。

在愛讀書的人眼裡,自有讀書的樂趣。

本書總結了讀書的五大習慣也可以叫讀書的五大方法:

  • 一邊問一邊讀

我記得從小我語文老師就教過我們做閱讀理解的時候要帶著問題去閱讀。

因為這樣在閱讀的時候會不自主地去注意跟問題有關的內容,提高關注力。

我們總是對許多問題視而不見,或者不去追究問題的本質。

但不主動去解決的話,問題是不會主動消失的,反而可能會因為沒解決而帶來新的問題。

我們總以為遇到問題換工作,去旅遊就能解決問題,這些行為都是逃避問題的藉口,換了工作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旅遊回來也許心情會更好,之前困擾的問題暫時擱置了,但依然存在。

甚至幾個月幾年前困擾你的問題依然是一樣的。

很多人剛工作的時候迷茫,不知未來幾何,工作幾年後依然迷茫不知前路幾何。

因為他們根本沒去發現自己的問題,只是被動的等待期望問題被解決。

解決問題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但有時顯現的問題並非真正的問題,所以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一環。

培養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非常有必要。

  • 朗讀的好處

在教小孩的時候朗讀出來可以增加孩子的語言感知力。

沒事的時候朗讀一篇喜歡的詩歌,散文也是挺愜意的一件事。

  • 書脊的效用

有的時候看著書脊就能猜測這本書大概是寫什麼內容的,然後翻開書去驗證心中的想法。

整理書架的時候書脊就等於是書的標籤,便於整理,便於查找、便於記憶。

有的時候看著那本書就能回憶起一些書里的深刻內容,這是電子書所不具備的。

  • 一天讀一本書

一天讀一本書並不是空談,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並不是每本書都值得一字一字從頭看完,不同的書不同的閱讀速度。

難讀的書可以選擇不讀,也可以現在先讀註解版的。

像《論語》這樣的古文,我這種水準的估計幾句我也讀不下去,可以先去找不同的註解版本來讀。

太難的段落也可以直接跳讀,並不會影響你理解整體的架構。

讀小說也可以跳讀,只要理清小說人物關係,有些情節忽略也可看懂的。

像《安娜卡列尼娜》還挺厚的,可以只挑安娜和情人、或安娜和丈夫的情節來看,可很快就看完。

這就像一列火車,在各個站點停靠,在大戰停留的時間就多一些。

我還是第一次知道小說還可以這麼看呢。

  • 輸出使書成為自身血肉

我經常覺得看書的時候明明都看懂了,還會有自己的感想,但讀完以後又很難說出來你看了什麼。

後來開始寫書評,真正開始寫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以為自己懂的地方,其實並不懂,就得回去翻書或查資料,然後重新整理,組織語言。

之前我看《高維度思考法:如何從解決問題進化到發現問題》的時候直到看完我都迷迷糊糊的沒太看得懂。

但是因為要交書評,我只得硬著頭皮寫,再翻著書,試圖畫思維導圖理清書的基本框架。

理著理著就開始有點思路了,順著往下走就理出了一篇書評,並且現在遇著事就會記得對自己說,「問題是什麼呢?,這樣能解決問題嗎?我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呀,吵架發脾氣是沒有用的。

輸出是我們更加了解書中內容並且活用的最好辦法。

當你要向別人說書中的內容的時候,你就要思考說什麼呢。

這個過程你必須思考,並且對書中的內容進行,選擇、提煉。

寫讀書筆記、寫短評、長篇書評、引用書中內容、參加/舉辦讀書會都是輸出的形式。

關鍵不在於形式而在你是否真的了解和運用書中的方法。

說了這麼多最終是為了讓書中的內容能夠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啟發。

對你有用的東西產生興趣的機率當然會更大。

《深閱讀》這本書提倡閱讀,是為了幫助我們的解決問題、培養能力、豐富精神使人感到幸福。

人生的終極目標是幸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當跟我談閱讀的時候,我會想到什麼?

閱讀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線上線下各式各樣的讀書會層出不窮,而且以書為粘性劑去黏住顧客群體,成本低,黏度卻很高。但現代人對於閱讀卻越來越迷茫和焦慮,迷茫表現在不知道如何去選書...

深入其中,才能獲得知識的清流

用三毛的話來講:「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這便...

不好意思,你可能真的不會讀書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曾不止一次的被問到類似這樣問題,讀書究竟還有用嗎?讀書所帶來的薪資夠得上消費嗎?書能給你個男朋友嗎,也不出去多見見人……以前上學的時候乘火車總會被問到類似前者的問題,工作之後單身...

電鋸殺人犯最後悔的事竟是沒讀書!

在日本,曾經發生了一樁頗為殘忍的殺人案。兇殺用電鋸將受害者殘忍殺害。這樁殺人案使法院做出自審判員制度實施以來的首例死刑判決。據新聞報導,犯罪嫌疑人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般冷酷無比,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大約統計了一下我的讀書情況,2016年4月至9月,共計閱讀40+本書,8月24日進駐簡書,加上這一篇,共完成9篇讀書筆記。大概總結一下,6個月時間,每個月平均閱讀7本,與大神...

如果你想提高閱讀效率,這五本書你得看

上大學的時候,學校在郊區,四周荒無人煙的,去市區又要坐一個小時的公交,所以大部分的時候,我是待在學校圖書館的。不是未曾離開學校去市區見識繁華街道,只是每回舟車勞頓,往往歡笑變為陰影。因此經歷幾次...

這樣讀書還不如不讀,難怪你讀完就忘了

你有沒有聽說過讀書大神一年讀了300本書!或者幾分鐘就帶你讀完一本書?又或者繪製讀書思維導圖帶你揭秘書中的知識奧秘?於是你花錢在購書網站中篩選優惠,一買就是十幾本。買完之後卻放在書架上,只供自己...

碎片化時代的正確讀書「姿勢」

文/漂泊小魚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我們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包圍,總是害怕失去重要的信息,仿佛一會不刷微信就已經脫離了圈子和組織,一會不刷微博就不知道當下在流行什麼話題。同時,不停地刷刷刷之後,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