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冷知識:吳國為什麼滅亡?根本原因是孫權活的太長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以史為鑑看來,三國魏蜀吳後期的問題歸根到底都是繼承人問題。

魏國的問題是繼承人曹丕、曹睿都活得太短。

蜀國的問題是繼承人劉禪活得太傻。

而吳國的問題就是創始人孫權活的太長。


孫策被刺客刺殺後,臨終託孤,告誡弟弟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此時孫權十八歲。

隨後孫權排除異己,鞏固權力,終於坐穩了半壁江山,先後靠自己長壽耗死了曹操(病逝於220年)、曹丕(病逝於226年)、劉備(病逝於223年)等同期梟雄。

等到公元229年,孫權於武昌正式登基為皇帝,建國號大吳,立長子孫登為皇太子。

開始了三國最長壽君主的統治。

孫登這位太子據記載是個不錯的統治者,孫權對其也基於厚望,可惜孫登於赤烏四年(241年)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三歲

而孫權的二兒子孫慮,自幼聰慧,多才多藝,深得孫權器重。

黃武七年(228年)的時候就封建昌侯。

後任鎮軍大將軍,結果僅僅過了四年,到嘉禾元年(232年),孫慮就去世,時年二十歲。

在太子孫登死後,孫權開始了瘋狂的換立繼承人之路。

赤烏五年(242年)春正月,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大赦,改禾興為嘉興。

八月,立四子孫霸為魯王。

太子孫和和自家姐妹全公主不和,這個全公主曾經舉報過孫和母子。

全公主一看孫和成太子了,等孫和繼位,自己肯定藥丸。

四子孫霸覺的自己的魯王也不比孫和差,於是糾集黨羽陷害太子哥哥及其支持者,史稱「兩宮之爭」。

全公主看孫權疼愛年輕的潘妃,也非常喜歡年幼的兒子孫亮。

於是使出渾身解數,成功誣陷孫和母子對當時病倒的孫權幸災樂禍。

孫和在兩面夾擊之下,最終失敗,被年老昏聵的孫權於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廢除太子之位,流放到長沙。

另一個爭權奪利的魯王孫霸更慘,直接被賜死。

十一月,孫權決定立年幼的第七子孫亮為太子。

並且把搗亂的全公主嫁給孫亮,為太子妃。


東吳政權繼承問題貌似安定下來了。

但是孫權以及老了,繼承人還不到十歲。

這樣的東吳能長久嗎?

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春正月,孫權臨死前不知道想起啥,又立前太子第三子孫和為南陽王,居長沙;第五子孫奮為齊王,居武昌;第六子子孫休為琅邪王,居虎林。

等到十歲的孫亮繼位為皇帝。

東吳的政權一直控制在諸葛恪、孫峻、孫綝等多個權臣手裡,由此東吳陷入了爭權奪利相互殘殺的局面。

孫亮當了六年皇帝,就被權臣孫綝所廢為會稽王,然後安排孫權第六子琅琊王孫休繼承皇位。

孫休繼位後聽到有人說孫亮還有重新復起的可能,就殺了弟弟孫亮。

但是孫休也沒能長壽,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時年二十九歲。

孫休死後正好趕上蜀國滅亡,再加上交阯發生叛亂,東吳國內大為震驚。

孫休兒子年幼,吳國大臣又想起孫亮在位時權臣專權的恐怖。

於是一致推薦廢太子孫和的長子孫皓為帝。

結果沒想到孫皓更為殘暴,動不動就挖人眼睛,砍人手腳,最後孫皓作為吳末帝投降晉朝那就是後話了。

所以以史為鑑說造成東吳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孫權活的太長,而繼承人不是太年幼就是早早亡故。

吳國國政大亂,出發點就是孫權晚年昏庸導致的,所以當然要怪孫權了。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講講三國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孫權篇

今天來講講孫權,孫權作為國君,家事兒和東吳錯綜複雜的政局糾纏在一起,挺難寫的。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