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晚年兩個兒子爭位,二人結局一死一廢,直接導致了東吳的衰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三個君主都是雄霸一方的英雄人物。

他們在權力傳承的都遇到了一些麻煩。

曹操是因為諸子爭位相互傾軋,留下了「煮豆燃豆萁」的詩句。

劉備則只有一個扶不起的蠢笨兒子劉禪,不得已也要傳位給他,蜀漢的江山也被這個敗家子折騰完蛋了。

孫權晚年可更慘,兩個成年的兒子爭位,一地雞毛,最後不得已傳位給十歲的小兒子。

小孩子不懂事朝政被權臣把持,東吳沒多久也折騰玩完了

孫權四十七歲時登基自立為帝,稱帝的同時封自己的長子孫登為太子。

按正常的情節發展,若干年後父死子繼,孫權掛了孫登繼位為帝順順利利的也沒有今天的故事了。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孫登做了十二年的太子,還沒等到繼位就自己先掛了(病死),這時的孫權已經五十九歲,在三國時代已經算風燭殘年的老人。

太子的突然病逝震動了東吳的朝野,世家大族早就和孫登搞好了關係,等著孫登繼位過好日子呢。

結果白髮蒼蒼的孫權還活蹦亂跳的,年紀輕輕的孫登卻先死了,世家們事先的準備都白費了。

白髮人送黑髮人,送完還得找繼承人。

孫權很快選擇了自己排行第三的兒子,孫和為太子。

世家大族們得到消息蜂擁而至新太子府。

送禮啊,送女人啊,派自己子侄入太子府為官啊等等,拉攏討好新太子。

這個世界上蘿蔔永遠都比坑多,手快有手慢無,太子身邊頓時站滿了人。

那些反應慢沒趕上第一撥討好太子的家族和一些與巴結上太子家族是仇家的勢力則選擇支持孫權排行第四的兒子魯王孫霸,太子孫登死後朝堂上迅速分成兩黨,支持新太子孫和的一派,和支持魯王孫霸的一派。

這個時候站隊非常重要,一旦站錯了隊伍雖然不至於身死族滅,但是家族被打壓報復幾十年是少不了的。

兩派都不遺餘力的鼓吹自己支持對象並攻擊對方,甚至用上了各種手段。

有一次孫權身體不適臥病在床,讓太子孫和到宗廟祭祀。

魯王孫霸手下一個大臣的住所就在宗廟附近,等太子孫和祭祀完畢後,這個大臣邀請孫和去府中順路小坐片刻。

孫和以為孫霸手下的大臣有心投靠自己,便欣然前往。

誰知道孫和剛進人家大門,那邀請他的大臣就派人快馬告訴孫權。

孫權聽聞勃然大怒:「老子生病了派你這個兒子去為我祈福,結果你不回報消息還跑別人家去玩,還拿我當回事嘛」

重臣陸遜開始是在兩黨之爭中選擇中立。

「老夫聽主公的,主公孫權說誰繼位就是誰」。

後來陸遜看兩幫人馬鬧的很不像樣,朝堂上烏煙瘴氣。

選擇支持太子孫和,寄望於用自己的權威幫助太子孫和壓倒魯王孫霸,結束朝堂上的爭執。

但是長年和陸遜不和另一位重臣步騭立即選擇了支持魯王孫霸,要和陸遜鬥爭到底。

兩位重臣的捲入,東吳的官場全亂了。

幾乎所有官員都介入了兩黨之爭。

即使在對外戰爭時也沒放棄相互傾軋。

讓與自己是一派的將領去完成輕鬆的任務而且多計算功勞,敵對派系的則讓他去做艱難的任務還剋扣封賞等等。

矛盾最激烈時魯王孫霸和手下謀劃刺殺太子孫和,事情被孫權察覺。

兄弟之間鬧到要動用刺殺手段,這是孫權不能容忍的。

孫權賜死了魯王孫霸,同時擔心孫霸死後孫和打擊報復孫霸的支持者造成東吳分裂。

在賜死孫霸的同時也廢黜了太子孫和。

孫和與孫霸兄弟兩勾心鬥角,算計鬥爭了整整八年。

最後一個被廢黜,一個被賜死,都沒好下場。

兩年後的冬天,孫權在郊外祭天時突然中風,匆匆指定當時才十歲的幼子孫亮為太子,不久孫權去世孫亮繼位。

孫亮繼位時年僅十歲,朝政逐漸被權臣孫峻把持,孫亮最終淪為傀儡皇帝。

魏蜀吳三國,政權交接時都出了一些問題,魏國有一個奸相司馬懿。

蜀國有一個忠相諸葛亮,但死的早。

吳國則是在幼君權相時被篡奪了權力。

最後三個國家都沒有落得好下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的戰與亂——六親不認「南魯黨爭」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越發覺得這句話挺對的,如果說我以前把三國當做軍事作品來看,那麼現在就會發現自己錯了,三國不是軍事,而是政治!就像以前總認為諸葛亮是軍事奇才直到研究了三國才發現諸葛亮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