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一生雄才大略,晚年犯下大錯,看他幾個兒子下場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先不看孫權的經歷和他的雄才大略,就一代梟雄曹操這一句話,便能看出孫權的能力。

由於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政變不斷,也導致了他的幾個兒子下場都不好。

孫權一生共有7個兒子。

孫登:黃龍元年,孫權稱帝,立孫登為皇太子。

孫登多次勸諫孫權,對時政多有匡弼。

鎮守武昌時,處理政務謹慎得體。

赤烏四年五月,孫登去世,年僅三十三歲,諡號宣太子。

臨終時上疏舉薦賢才,希望孫權任用他們而使吳國昌盛。

孫權悲傷不已。

孫慮:自幼聰慧,多才多藝,深得孫權器重喜愛。

黃武七年,封建昌侯。

後任鎮軍大將軍,駐守半州。

孫慮在半州任職時,遵奉法度,恭侍師友,超過眾人對他的期望。

嘉禾元年,孫慮去世,時年二十歲。

孫和:因在入廟祭祀時拜訪妻子的叔父,而被全公主陷害他無禮,又誣陷王夫人對當時病倒的孫權幸災樂禍。

孫權最後把孫和廢掉,並把他放逐到長沙,改立孫亮為太子。

很多為孫和抱不平的大臣都被孫權責備或懲罰,一些據理力爭的大臣更被殺死。

孫權暮年曾有意召回孫和,但因全公主等人加以阻撓而未能。

孫和之子孫皓後來成為東吳最後一位皇帝。

孫霸:孫和被選為太子時,受封為魯王,與孫和享有相同待遇,因此與孫和之間產生繼位的問題,孫霸糾集黨羽陷害太子及其支持者,導致大批人才受到迫害,史稱「兩宮之爭」。

後來孫霸被孫權降罪賜死。

孫奮:初封齊王,因擅殺封國屬官而被廢為庶人,後轉封章安侯。

孫休: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公元258-264年在位。

十八歲時,受封為琅琊王。

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孫休三次辭讓而受,改元永安。

孫休登基,封孫綝為丞相,孫綝權傾朝野,遂除孫綝。

孫休在位期間,頒布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

孫休好文。

上位後於永安元年創建國學,設太學博士制度,詔立五經博士,為南京太學之濫觴,韋昭為首任博士祭酒。

孫亮: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

252年孫權去世後即位,258年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

260年,孫亮因被誣告而自殺。

時年僅16歲。

微信公眾號:dijiuwenhua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講講三國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孫權篇

今天來講講孫權,孫權作為國君,家事兒和東吳錯綜複雜的政局糾纏在一起,挺難寫的。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

歷史上的帝王 吳廢帝孫亮

孫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吳廢帝,公元252-258年在位。母潘皇后,他是吳大帝孫權最小的兒子(七子)。252年孫權去世後即位,太平三年(258年)被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