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三國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孫權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來講講孫權,孫權作為國君,家事兒和東吳錯綜複雜的政局糾纏在一起,挺難寫的。

人物生平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

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

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後宮組成

先梳理一下後宮吧。

孫權的第一個夫人謝氏,是孫權的母親還在的時候娶的。

開始孫權還挺喜歡她的。

後來孫權要娶徐夫人,要謝氏地位在徐氏之下。

謝氏不依,就失寵早死了。

這位徐夫人是孫權的親戚——徐夫人的祖母是孫權的姑姑,孫堅的妹妹。

不過徐夫人性情妒忌,孫權不喜歡就把她廢了仍在吳郡。

不過徐夫人養育了孫權的長子孫登,後來孫登被立為太子,群臣要孫權立徐夫人為後,孫權喜歡步練師,堅決不干。

後來徐夫人病死了...

然後就是孫權最喜歡的步練師了,步練師很賢良,就是古代好妻的標準——不嫉妒,還給孫權推薦美人,孫權非常高興。

而且步練師還很漂亮,可惜沒兒子,渣權想立她為後,但群臣不干,渣權為此抗爭多年,不立正宮。

步練師。


步練師生有兩女,即全公主孫魯班和朱公主孫魯育。

孫魯班。


孫魯育。


然後孫權還有兩個姓王的妃子。

一個是孫和的生母,孫權本來也挺喜歡她的,史書說寵次步氏。

可惜全公主看不慣她,就在孫權面前誣告她。

孫權大怒,結果王夫人憂慮而死。

另一個是孫休的生母。

最後還有個潘氏,孫亮生母,史書說「性險妒容媚」,禍水一個,害了後宮不少人,包括袁術的女兒袁夫人。

後來潘氏被宮人殺了,不得善終。

孫權子嗣

孫權家有七個兒子,其中長子次子掛得比較早。

令人遺憾的是,從史書記載看,掛得早的是好孩子。

長子孫登是第一任皇太子,史書記載簡直是優秀儲君的典範,主要事跡如下:

1. 尊敬賢士,孫登和諸葛恪、張休、顧譚等人關係很好,史書記載:這幾人經常同乘一輛車,在同一個帳子裡睡覺(同輿而載,或共帳而寐)

這是一種對於賢士的標準待遇

2. 尊重養母徐夫人,把步夫人賜給她的衣服轉送給失寵的徐夫人,並且在孫權想立後的時候提及徐夫人,這或許也是孫權一直沒有立步練師的原因之一。

3.孝順。

他弟弟孫慮掛得比他早,孫慮掛時孫權很傷心,孫登勸孫權不要傷心過度。

4. 臨死時留下遺書,舉薦賢良...

次子孫慮不多說了,挺聰明一個娃,孫權很喜歡他,結果20歲不幸早逝,連子嗣都沒。





然後是三子孫和

孫和從記載上看也是個不錯的孩子,卻是吳國宮廷血雨腥風中比較無辜的主角。

孫和的母親王夫人比較受寵,孫和聰穎,也很受孫權待見。

孫和本人好學,文武兼修,禮賢下士,孫權對他非常好。

吳書記載「權尤愛幸,常在左右,衣服禮秩雕玩珍異之賜,諸子莫得比焉」

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孫和繼孫登之後被立為太子。

他本人處事也比較穩重,孫權在外打仗,他非常擔憂,行事務求完全,孫權回來才安心。

當時的司法比較嚴苛,孫和勸相互告發的大臣和好,並且勸阻臣僚不要沉迷於博弈遊戲耽誤正業。

孫和說得很好,人生在世短暫,不要把太多時間投入遊戲,妨礙的自己增進德行,建功立業。

與孫和比較爭鋒相對的是魯王孫霸

史書記載孫權對孫霸的待遇和太子差不多,兩人常有不和.

當時的大臣分為兩派

支持孫和的有: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顧譚、驃騎將軍朱據、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尚書丁密。

另外吾粲也是支持孫和的,被孫權下獄弄死了

支持孫霸的有:宗事太子,驃騎將軍步騭、鎮南將軍呂岱、大司馬全琮、左將軍呂據、中書令孫弘,還有吳安,孫奇、楊竺等人

史書記載,「舉國官僚中分」

孫奮,孫權的第五子,初封齊王,因擅殺封國屬官而被廢為庶人,後轉封章安侯。

孫休,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孫權的第六子,公元258-264年在位。

孫亮,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

他是孫權與潘皇后的第七個兒子,孫權去世後即位,後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


以下是正文

一般出大事的之前,都有小人從中作亂。

這個禍亂吳宮的人就是全公主。

原因是全公主和孫和他娘王夫人互相看不順眼,在孫權生病舉行祭祀的某個時候孫和剛好不在廟中,去娘家人那兒了,全公主趁機對孫權說孫和居然這時候跟娘家人在一起,不專心給老爹祈福,而王夫人臉上還有喜色。

並不高明的讒言,孫權就信了

於是王夫人憂慮而死,孫和也不那麼被孫權喜愛了,自己也很害怕被廢。

當孫權有改立太子心思的時候,太子的忠臣們自然要抗爭了。

孫和被幽禁,於是血腥開始了...

首先是驃騎將軍朱據、尚書僕射屈晃率領手下自縛去向孫權進諫,孫權很煩躁,罵了這些人一頓。

但是對於嫡庶之義非常在意的太子支持者們不會停止,陳正,陳象進諫,提到了晉獻公時太子申生被殺引發的亂局。

孫權暴怒,結果陳正陳象被滅族,朱據,屈晃每人拉上殿杖一百。

群臣中收牽連被殺被流放的有幾十人,陸遜憂死,吾粲被誅,顧譚被流放交州...

後來孫和被改封為南陽王派到長沙,挺淒涼的。

後來孫和之妃的舅舅諸葛恪當政時曾有傳言說諸葛恪要迎力孫和。

後來諸葛恪被殺,掌權的孫峻又賜死了孫和...孫和之妃同時自殺...

淒涼的結局啊...

再看魯王孫霸這邊,孫和遭難,孫霸更慘。

由於孫霸一黨一直致力於詆毀孫和,煩躁暴怒的孫權直接賜死孫霸....

虎毒不食子,帝王家殘忍更勝虎百倍.....

依附孫霸的一黨中表現惡劣的全寄、吳安、孫奇、楊竺等人全部被殺...

吳書也曾記載,孫權晚年曾經想迎回孫和,被全公主及孫峻、孫弘等人阻止...

後來的大家都知道了,孫權立了潘氏的小兒子孫亮為太子。

孫亮繼位之後,孫峻殺諸葛恪,他的堂弟孫綝廢了孫亮。

孫亮被廢時才十六歲。

孫綝迎立了渣權的第六子孫休,孫休後來除掉了權臣孫綝。

孫休整體上是個良主,賢才陸抗等人得到重用,只可惜吳國亂得太久,孫休無力挽回大局。

當然孫休在位期間,他小弟孫亮被逼自殺

孫休臨死前為了吳國大局,想立一個年歲較長的人而非自己的年幼的兒子,可惜識人不准,挑中了孫和的兒子孫皓。

最後殘暴的孫皓把孫堅孫策孫權等人開創的吳國基業徹底折騰完蛋....

當然前面這段敘述的因果有些問題。

孫和和孫霸黨爭,可歸為渣權一手挑起。

若不是孫權對太子和魯王待遇無嫡庶之分,也不會造就「舉國官僚中分」的局面。

所以一直說黨爭的實質是孫權要把清理江南這幫士族.....所以有意無意培養了魯王一黨的野心,讓他們和支持太子的大臣相鬥,最後同歸於盡......

但是賠上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也陷吳國於到滅亡都沒有停止的動亂中.....


好吧這段描述比起真實歷史很簡略,很多牽涉其中的家族和事件都沒有細寫,早期還有酷吏呂壹亂政,一定程度反應了孫權對臣下的不信任,逐步釀成黨爭的悲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的帝王 吳廢帝孫亮

孫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吳廢帝,公元252-258年在位。母潘皇后,他是吳大帝孫權最小的兒子(七子)。252年孫權去世後即位,太平三年(258年)被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