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很有趣兒(連載18)——大宋三百年的滄桑和繁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朝很有趣兒(連載18)
——大宋三百年的滄桑和繁華
作者:月潤江南
全文4544字,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01
【第十二章 世宗柴榮】
公元953年,趙匡胤升官了!
在擔任中央禁軍軍官的兩年時間裡,趙匡胤充分施展了自身的才華。
無論是守衛皇宮安全還是隨軍征戰沙場,他總是身先士卒,事必躬親,一旦得了賞賜,必定大手一揮,分給手下眾將士。
大家很快發現,他們這位領導,雖然年輕,但是為人謙遜厚道,做事有板有眼,尤其是軍紀嚴明,賞罰分明,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帶頭遵守,從來不搞特殊化。
於是,將士們心裡都很服氣,工作起來也很帶勁。
郭威發現,趙匡胤手下的禁軍士兵與其他士兵不同,一個個精神抖擻,龍精虎猛,眼眸中透出一股精氣神。
郭威還發現,趙匡胤似乎與其他禁軍將領也不同,別的將領業餘時間不是喝酒就是賭博,趙匡胤卻總是在辦公室安靜地看書。
這是一個會帶兵還上進的年輕人。
帝國需要這樣的年輕人。
郭威很滿意。
由於績效考核不錯,個人業績突出,953年的春天,郭威決定提拔趙匡胤為滑州軍區副司令(滑州副指揮使)。
如果趙副司令就此成行的話,那麼他個人乃至中國的歷史就將重寫。
正在趙匡胤準備赴任滑州(今河南省滑縣)的關鍵時刻,又一個貴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02
【貴人柴榮】
這個貴人就是柴榮。
柴榮是郭威的內侄,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郭威老婆柴夫人的侄子,從小就跟隨姑姑生活在郭威家。
他性格少言寡語,性情敦厚老實,小小年紀就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得姑父郭威的喜愛,被收為養子,改名郭榮(鑒於中國人認祖歸宗的傳統,史書上還是一直稱其為柴榮)。
柴榮小時候,姑父家的家境並不富裕,柴榮為了貼補家用,就外出經商,做點小買賣,個子還沒有貨擔高的時候,就天南地北、走街串巷的招攬生意了,因此柴榮少時也吃了不少苦,經歷了很多磨難,同時也鑄就了堅毅沉穩的性格(小時候吃苦並非壞事!),郭威對他的感情很深,可以說不是父子勝似父子。
柴榮從小就很聰明,喜歡讀書,自學了很多儒家經典著作以及古代歷史書籍,再加上他受郭威的影響,對於弓箭騎射也很感興趣,練就了一身不俗的武藝,等到長大成人的時候,就棄商從軍了。
從此以後,柴榮就跟隨養父征戰天下。
公元951年正月,郭威立國,建立後周,柴榮以佐命之功被任命為澶州刺史、鎮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被正式過繼給郭威,成為朝野共知的「皇太子」。
而在這一點上,不得不提到劉承佑的「功勞」,正是當初小劉皇帝把郭威留在京城的家眷來了個一鍋端,導致此後郭威身邊的親人僅剩養子柴榮和外甥李重進兩個,柴榮也才終於有機會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
掛了一堆頭銜的皇位繼承人柴榮被調任鎮守北方重鎮澶州(今河南濮陽南,也就是郭威黃旗披身的地方),但是柴榮一去澶州將近兩年,卻一次也沒有回過京城朝見他日思夜想的養父郭威。
是他不想麼?當然不是。
而是因為宰相大人王峻不允許。
熱衷於弄權的王宰相,非常忌憚柴榮,生怕手中的權力被柴榮奪走,於是,他頻頻在郭威和柴榮中間製造障礙,搞點麻煩,百般阻撓,無事生非,逼得郭威最終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
由於與王峻不和,柴榮也就一直呆在澶州沒有挪窩。
現在,擋在柴榮和養父之間的絆腳石已經順利踢開了,柴榮很快便奉調進京。
03
【機遇與才能】
公元953年三月,郭威任命柴榮為開封市長(開封尹),御封晉王,正式確定了柴榮的繼承人身份。
剛上任的柴榮,決心效仿戰國四公子,廣攬人才,收買人心,很快,他想到了趙匡胤,對於這個素有韜略、敢想敢做的年輕人,他一直非常欣賞,早有結交之心。
於是,就在趙匡胤即將奔赴外地上任的當口,命運之神又一次眷顧了他。
柴榮上奏朝廷,要求把趙匡胤留在身邊,並擔任開封警備區騎兵司令(開封府馬直軍使)。
郭威批覆:准奏!
從此,趙匡胤進入了未來皇帝的核心幕府,成為了柴榮的心腹,他也由此步入了人生的快車道。
每每讀史,我總是不得不感嘆,帝王將相的人生際遇,何其精彩!何其難得!
就像趙匡胤,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得到未來皇帝的眷顧,在郭威稱帝前,追隨郭威左右,在柴榮登基前,陪伴柴榮身邊,運氣好的不是一點點啊!
不過說到底,實力終究還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肚子裡沒有點真才實學,天天在領導面前晃來晃去,領導不煩死也得噁心死。
所以,趙匡胤能有日後的成就與其冷靜沉穩、堅毅果敢的個性,文韜武略、能謀善斷的才情是密不可分的。
也正因為如此,趙匡胤才能得到後周兩位皇帝的青睞和信任。
要知道,這兩位皇帝可都是雄才大略的皇帝,而不是什麼昏君,所以能在他們手下混,沒有點本事恐怕是不行的啊。
所以,還是那句話:機遇的確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
04
【治亂之樞機】
公元954年正月,已經身染重病自知時日無多的後周太祖郭威任命晉王柴榮為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即以王判內外兵馬事」),同時火速任命戶部侍郎王溥為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命鎮寧軍節度使鄭仁誨為國防部長(樞密使),以此二人作為柴榮日後親政的文武首輔。
人事任免安排妥當之後,郭威速詔中央殿前禁軍總司令(殿前都指揮使)——外甥李重進入宮,當面向柴榮行跪拜之禮,確定君臣名分,並囑咐李重進用心輔佐柴榮,共保江山。
當天,郭威於滋德殿駕崩。
柴榮隨即在郭威靈柩前繼位,是為後周世宗。
剛剛登基的年輕皇帝馬上就遇到了一個決定生死存亡的大難題。
後周的世仇—— 被凍成「剩蛋」老人的劉崇,乘後周新喪之機,親率三萬漢軍,並聯合一萬遼軍,進逼潞州(今山西省長治市)。
潞州古稱上黨,號稱「天下之脊」,是連接山西和中原的重鎮。
打個比方,潞州就如同一根扁擔,一頭挑起山西,一頭挑起中原,其位置就如同遼瀋戰役時的錦州,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這是一場決定後周生死存亡的關鍵之戰。
柴榮心裡非常清楚此戰的意義與影響:成功則天下大定,失敗則國滅身死。
作為一直活在養父影子裡的人,柴榮急需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樹立威望,鞏固皇權,於是,柴榮果斷決定御駕親征。
05
【新皇帝的威望】
皇帝的決定幾乎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對。
大臣們的擔憂也不無道理:如此重大的戰役,皇帝親臨前線,萬一有什麼不測,國本動搖,後果不堪設想。
可是胸懷大志的柴榮卻樂觀地認為:劉崇目空一切,飛揚跋扈,欺我國新喪而志在必得,必定驕橫自滿,輕敵冒進,他也一定想不到我柴榮敢於御駕親征,我若出其不意,親臨前線,必能一戰而定,大獲全勝。
是不是很像當初的小犢子李存勖?
可見,英雄所見略同。
不過即使世宗這樣自信,群臣依然不依不饒地勸阻柴榮親征,其中最起勁的就是那位神奇的不倒翁——宰相馮道。
作為五代中的官場老油條,馮道侍奉了四個朝代十位皇帝(如果算上耶律德光短短兩個月的中原任期,就是5個朝代了),位居宰相高位,始終不倒,稱得上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神仙人物。
在馮道的官場哲學裡,老於世故、精於圓滑似乎就是他的為官之道。
所以,馮道能成為「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五代中唯一一支堅挺的藍籌股,是有他的道理的。
可是現在,居然連老油條馮道也敢於忤逆龍鱗,直言犯上了。
這天,馮道不知道吃錯了什麼藥,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勸止世宗親征,於是,就有了下面這段載入史冊的對話(「道前事九君,未嘗諫諍。
世宗初即位,劉旻攻上黨,……,道乃切諫。
」):
柴榮:御駕親征有何不可?當年唐太宗平定天下,不就是御駕親征的結果嗎?(「吾見唐太宗平定天下,敵無大小皆親征。
」)
馮道一句話就把柴榮噎住了:皇帝,你未必比得上唐太宗。
(「陛下未可比唐太宗。
」)
柴榮:劉崇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我若御駕親征,必定像泰山壓頂一樣,將他碾個粉碎。
(「劉旻烏合之眾,若遇我師,如山壓卵。
」)
馮道不慌不忙地來一句:皇帝,你未必就是山啊!(「陛下作得山定否?」)
柴榮:我勒個去!@#%$%%……
領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連一向圓滑的馮老油條都敢這樣摸老虎屁股,柴榮當時在國內的威望也就可想而知了。
柴榮一怒之下,乾脆將馮神仙一擼到底,罷了他的相位,打發他給太祖郭威修陵墓去了(「馮道為大行皇帝山陵使」)。
柴榮決心已下,不容動搖,即刻鳴炮點將,號令三軍。
目標潞州,出發!
06
【高平之戰】
劉崇的行動果然在柴榮的預料之中。
由於在堅固的潞州城下沒有討到什麼便宜,驕傲自大的劉崇居然置側後的威脅於不顧,繞過潞州向南直逼京城而來。
驕兵必敗,柴榮果然沒有看錯——猛將兄的眼光就是不一般那!
柴榮率軍日夜兼程,終於在三月十九日,趕到了高平郊外的巴公原(今山西高平市巴公鎮),與劉崇大軍不期而遇。
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戰役——高平會戰拉開了帷幕。
漢遼聯軍的四萬精銳齊聚巴公原,北漢皇帝劉崇作為主帥領兩萬禁軍居中掠陣,遼將楊袞率一萬契丹鐵騎以為左翼,北漢第一猛將張元徽率一萬漢軍以為右翼,軍容嚴整,殺氣騰騰。
而此時,柴榮率領的後周軍,只是整個北伐大軍的先鋒部隊,總兵力還不到兩萬人,另一支重要的戰略預備隊——河陽節度使劉詞所率的萬餘精銳部隊正在趕往戰場的路上。
因此,從雙方兵力對比來看,柴榮明顯處於下風。
兩強相遇勇者勝!
既然退無可退,不如放手一搏!
柴榮很快穩住陣腳,立即做出部署:
滑州義成軍節度使白重贊與侍衛禁軍總參謀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侯)李重進統領左軍,侍衛禁軍騎兵司令(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侍衛禁軍步兵司令(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統領右軍,內務部長(宣徽使)向訓、鄭州警備區司令(鄭州防禦使)史彥超率精銳騎兵居中,柴榮自己則在殿前禁軍總司令(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的保護下,親臨督戰。
北漢皇帝劉崇在陣前一探頭,那個後悔啊!悔得腸子都青了:早知道柴榮這個毛頭小子才帶這麼點兵,我又何必找契丹人來幫忙呢,心疼那白花花的銀子啊。
於是,劉崇決定不用契丹鐵騎參戰,用自個兒的部隊就要把柴榮收拾得乾乾淨淨,服服帖帖。
遼將楊袞看到後周軍隊雖然兵少,可是排兵布陣卻頗有章法,便好意規勸劉崇不可輕敵,驕傲自大的劉崇摸著鬍鬚,做諸葛亮狀,訓斥道:機不可失,不要胡說!楊袞氣得在一旁吹鬍子瞪眼。
此時正值初春,天氣還是異常的寒冷,而且北方的春天是出了名的多風季節,當日,正好颳起了凜冽的東北風,處於下風向的後周軍隊被吹得連眼睛都睜不開,戰旗颳得呼呼作響。
一陣尷尬的沉默……
雙方都在積蓄力量,就像我們在玩街霸遊戲的時候,最厲害的招數總是需要積氣的,氣滿了,才能一擊斃敵。
漸漸的,風勢減小了,可是,一個重要的變化出現了。
風向變了!
原來的東北風變成了南風,原來順風的北漢軍隊變成了逆風。
剛愎自用的劉崇不顧大臣的勸諫,決定逆風發起攻擊。
劉崇令旗一揮,漢軍左翼在猛將張元徽的率領下向周軍的右翼猛衝過來。
統領右軍的後周將領樊愛能、何徽措手不及。
這二位剛才一直在打小算盤,他們想著劉崇既然花錢請了打手,當然得先讓契丹人上,那麼首先開戰的就應該是白重贊與李重進那兩個倒霉蛋率領的左軍,咱哥倆就可以先鼓鼓掌,加加油,有了便宜再出手,既不失體面,又得了好處,兩全其美啊。
他們這正想得美著呢,誰知道,張元徽已經張牙舞爪、呲牙咧嘴地殺了過來,只幾個回合就把樊愛能、何徽打得大敗。
平日養尊處優的樊愛能、何徽嚇破了膽,撥轉馬頭,立刻後撤。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有這麼兩個膿包將領,他們手下的兵也就不堪一擊了,在「榜樣」的帶領下,後周右軍迅即潰敗,跑在最後的一千多名步兵乾脆丟盔棄甲、繳械投降,對著北漢皇帝劉崇山呼「萬歲」。
陣前督戰的柴榮氣得眼冒金星,咬牙切齒。
心急如焚的皇帝此刻已經顧不了許多了,只見他挺槍策馬,直衝敵陣,誓於百萬軍中取劉崇首級。
皇帝如此英勇,軍心頓時大振。
當皇帝的都上了,當兵的還愣著幹什麼?!
禁軍迅速跟進,護衛柴榮左右。
就在這孤注一擲、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一個冷靜而機警的年輕人在歷史的舞台上閃亮登場!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歡迎關注,給你真實而有趣的歷史。
在這裡遇見最樸素的情懷
在這裡遇見最有趣的歷史
○
月潤江南
○
純歷史|新解讀|很有趣
快,關注這個號,一起漲姿勢~
周世宗柴榮第一次御駕親征——宋史319復盤進行時(十五)
劉崇等這一天已經等很久了。自此被郭威耍了以後,劉崇就一直在尋找報仇的機會,想一洗前恥。現在,這個機會終於來了,這三年的苦等沒有白費。劉崇覺得,周朝皇位剛剛易主,朝廷局勢肯定很不穩定,
柴榮若多活幾年到底能否統一中國,我們看看他的軍隊到底有多強
後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的著名君主,此人執政期間擊敗了契丹入侵,並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外進行了一系列統一戰爭,他臨死前還在策劃北伐契丹收復幽雲十六州。可以說,沒有柴榮的雄才大略就沒有後來的北宋...
合法性不足的柴榮一戰定江山,用七十個人頭換來絕對權威
公元954年的正月,後周太祖郭威駕崩,時年五十歲。病終之前,他將權力全部移交給了養子(實為妻侄)柴榮,並留下臨終遺言:「此生無憾。」在郭威的精心安排和全力扶持下,柴榮順利繼位,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和...
北宋王朝盛世夢15:趙匡胤一戰成名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15篇。後周柴榮繼位時33歲,剛過而立之...
五代第一血戰,趙匡胤一戰揚名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元月,後周太祖郭威去世,養子柴榮(郭榮)繼位稱帝,史稱後周世宗。北漢主劉崇聞訊,認為滅周的時機已到,他摒棄 「禮不伐喪」的古訓,聯合契丹,大舉南下。二月,後漢主劉崇親...
柴榮的偉大不是他多想偉大,而是不偉大他連命都保不住!
柴榮我們大家都有所了解,他是五代最後一個朝代後周的第二個皇帝,在位期間內正朝綱,外御契丹是位了不起的皇帝。可是大家知道柴榮剛當上皇帝的時候有多慘嗎,由於柴榮既不是太祖郭威的親子,之前的資歷又平平...
史上堪稱聖主的他,在山西晉城指揮的一次經典戰役,以弱勝強
----三晉戰事之高平之戰 中國古代史上,亂世中總有稱之「周」的朝代,還總要幾個很有作為的皇帝。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出了太祖宇文泰和武帝宇文邕,一個建立府兵制,一個統一了北方,為隋文帝楊堅...
宋太祖最不願聽的一段往事,徹底暴露了趙匡胤本性,誰說誰被砍頭
公元947年,石晉被契丹攻滅。契丹人撤出開封北還後,駐守太原的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中原無主,立刻領兵南下,兵不血刃地進入開封建立新朝,國號為漢,是為後漢高祖。劉知遠病死後,其子劉承祐繼位。但...
此戰明明柴榮打贏了,為何得益最多的卻是趙匡胤
後周顯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逝。因其無子,所以遺命妻侄柴榮即位。郭威在位多年的勵精圖治, 柴榮即位時後周國力大增, 隱隱然具備了統一中原的基礎。 年富力強的柴榮豪情干雲,決心「十年開拓天下...
此戰成功叫周世宗,此戰若敗叫周末帝,揭秘柴榮的人生第一戰
柴榮,又名郭榮,郭威皇后柴氏的侄子,生父是柴守禮,柴榮後來被郭威收為養子,所以也叫郭榮。 柴榮出生於邢州(今河北邢台),當時郭威還沒有兒子,家裡不寬裕,生活非常拮据,小小年紀的柴榮生性寬厚謹慎,...
再上戰場,柴榮還會救趙匡胤一條小命嗎?
01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後改名郭榮),剛接他養父郭威的班坐上龍椅成為後周皇帝,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就有人不想讓他坐了。那人叫劉崇,北漢老大,也就是所謂的北漢世祖。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