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擁有頂級配置,為什麼不能統一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已經在《隆中對》已經講明了當時的情況: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劉備只能奪取劉璋張魯劉表之地,也就是益州漢中荊州三地,這就是三足鼎立的局。

那麼劉備為什麼不能一統三國呢?

第一、地理劣勢的限制

劉備取得了益州之地,雖說是天府之國,易守難攻,但是也很難從川中出擊。

蜀地和中原的隔離程度,就連黃巾起義都沒鬧到蜀地,可見這是一個什麼地方,真正的世外桃源啊!劉備後來又取得漢中,漢中作為益州門戶,也只能保護益州安全,要出兵北伐也還是有難度的。

荊州倒是用武之國,但是從蜀地到荊州還是比較遙遠,蜀地的後勤很難支援到荊州軍,因此荊州和大本營不能成為一個整體,從荊州出擊也不容易。

相對來說,北方的曹操,東南的孫權,其地盤都能連接成為一個整體,輸出武力就比較容易。

第二、外來政權,執政根基不穩

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都是來自中原的士族,劉備入主益州之後,必然面臨益州本土勢力的反抗。

這樣的困境也一直困擾著東吳的孫權。

所以劉備和孫權的大後方其實都不是很安穩,幾乎沒有傾巢而出的條件。

一旦大軍出征,朝中空虛,就可能發生內部叛亂。

劉備為了安撫益州本土人士,提拔重用益州士人李嚴,但是李嚴和諸葛亮之間也不是太融洽。

李嚴曾經在諸葛亮出征北伐時故意斷糧,造成此次北伐失敗。

第三、人才劣勢難以改變

大家看三國演義,肯定會不禁感嘆:三國的牛人都在劉備手下啊!什麼五虎上將,什麼臥龍鳳雛。

其實如果看三國志,就會明顯看到,人才最多的是曹魏,而不是蜀漢。

三國志是紀傳體史書,按人物傳記的方式記述史實。

我大概統計了一下,三國志魏書27卷,蜀書15卷,記載魏國人才的篇目20卷,記載蜀國人才的11卷,而且諸葛亮單獨成一卷。

這說明實際上蜀國的人才是遠遠比不上魏國的。

大家比較熟悉的張遼徐晃張郃等人,在魏書中列在第十七,曹家將(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列第九。

荀彧荀攸賈詡列在第十。

而蜀國的一桿主要人物,只一卷蜀書六就寫完了,諸葛亮單獨寫在蜀書五中。

僅僅從三國志人物傳記的數量差就可以看到,魏國一流人才數量比蜀國多,二流人才更是遠遠多於蜀國。

治國不能僅靠幾個大才包打天下,而是需要靠大量的基層人才的。

到了三國後期,蜀國人才嚴重青黃不接,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樣的說法,反應的正是蜀國後備人才不足的窘境。

相比之下,曹操曾三次頒布求賢令,唯才是舉,求才不求德,可見對人才的渴求程度。

而劉備是重德不重才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劉備重用的人,在品德上都比較突出,那些有才能卻品德不佳的人,都沒有太好的發展。

劉備就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劉備諸葛亮追求的是完人,可是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完人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第一個被滅,都因為諸葛亮的一個天大錯誤

在三國時期,蜀漢曾經一度兵強馬壯,打的曹操都沒有還手之力,而且劉備死後,諸葛亮不斷的北伐更是對曹魏形成了很大的威脅。但是,諸葛亮死後,蜀漢卻是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這一切都源自諸葛亮的一個失誤,或...

三國亂世里,三大戰略要地,你知道嗎?

三國時期,曹操曾經跟袁紹有過一番爭論。袁紹認為,想要奪取天下,就得奪取以冀州為中心的地盤,因為這裡十分的富裕,進而奪取天下。曹操則不這麼看,他認為想要奪取天下,就得任用天底下的人才,歸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