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諸葛亮有多偉大?九大才能足以流芳千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無所不能的諸葛亮,所以當諸葛亮身死五丈原的時候,羅貫中和他的後繼者們只好不斷的解釋:只因為天數已定,非人力可及。

後世的能者們每每讀到這裡,自然是竊笑:「為了造神可什麼方法都想盡了,這是蒙小孩兒呢?」於是群起而攻之,務必將諸葛先生請下神壇。

隨之而來的則是大量不利於諸葛的事例被發現出來:說戰略,他的草廬對有致命的硬傷;說戰術,他數出祁山無功;說用人,他死後蜀中無能人;甚至說起他被人津津樂道的品德,也被發現有搶班奪權,假公濟私的嫌疑。

於是一個曾有良好口碑的名臣被數落得體無完膚,漸漸的顯露出頹廢來。

近日讀《史記》,於《吳起列傳》中讀到一段,於是重新興起了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這段文字的文意很簡單,吳起自以為文治武功皆強於田文,對田文成為魏國國相不服,可田文一句話就讓吳起沒了脾氣,因為田文有穩定社稷的功勞。

以此觀諸葛亮,我覺得他應該被誇獎,大大的誇獎。

夸其一、隆中一對定三分。

想劉備半生戎馬,也曾搶關奪地,將有關羽張飛,然而屢次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看看年老而一事無成,不亦惑乎?然而諸葛亮讓劉備看到了希望,一席話讓劉備茅塞頓開。

那段著名的「隆中對」,無論在今後的實施中產生了什麼樣的變數,都已經成了劉備和他的集團的指南針,後來形勢的發展也幾乎完全是按照這個模式在進行。

諸葛亮已經不需要再做什麼了,龐統是劉備奪益州的第一功臣,法正是劉備奪漢中的第一功臣,但他們都只是諸葛亮那個戰略的執行者,作為這個戰略的設計者的諸葛亮的功勞是不言而喻的。

諸葛亮是仔細評估過他的戰略的可行性的,在這個戰略中他明確的提出了奪取荊州、益州、漢中,劉備後來確實也占領了這些地方,他設計了孫權這個盟友、曹操這個敵人,後來雖然出現了些問題,但總的說來也沒有離譜。

這恰恰表明諸葛亮已經認識到二者的實力並不是劉備們能夠憑一腔熱血就收拾得了的,膜拜一哈。

夸其二、東連吳會辯術高。

孔明先生顯然技不止此,隨著劉備在當陽軍潰,他又天才的當起了外交家,成功的說服了孫權出兵抗曹,而這時他才二十七歲。

諸葛亮的舌辯技巧相當高明,第一步是陳述厲害,第二步是激以志氣,第三步則分析了有利形勢,環環相扣、層層進逼,使孫權不得不服。

諸葛亮當政後為了集中力量北伐,又不斷的派人出使東吳,而派出的人都非常成功,說明諸葛亮選拔外交官的能力也值得信賴。

夸其三、後勤司令當得好。

劉備取得南荊州就讓諸葛亮「董督三郡以充軍實」。

如果說在此之前諸葛亮還僅僅是劉備一個師爺,現在他已經成為了劉備集團的實權派。

劉備和關羽在江北要兵要錢要糧,諸葛亮都的蕭何之功已然確立。

等到劉備取得益州,諸葛亮馬上被任命為「署左將軍府事」,這個位置實際上就是曹操給荀彧的位置。

「坐鎮後方,足兵足食」,這當然包括了「劉備五萬下荊州」和「舉國北上爭漢中」二役,特別是漢中一戰,關係到蜀漢的戰略發展空間,劉備打得很辛苦,但諸葛亮沒給他拖絲毫的後腿,就算我們假設他的「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是對四川竭澤而漁,但從記載中沒看到四川大的反抗,諸葛亮也應該被狠狠的崇拜了。

夸其四、鬥戰疆場有高招。

儘管後來的連番北伐並沒有取得成功,反而留下了關於「子午谷」的千古之辯,但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也應該受到誇獎。

諸葛亮南征一直被世人所看輕,以為那完全是一次以強陵弱,這顯然是低估了雲南一帶的險要地形對軍事的影響。

諸葛亮以連受創傷,數面受敵之國數月即平定整個南中。

北伐的戰場上諸葛亮屢屢受挫,但除卻街亭外,都是戰略上的失利,在戰場上諸葛亮讓魏國許多宿將不得不服,連司馬懿都感嘆是遇到了「奇才」。

司馬懿最後拖垮了諸葛亮,但只是拖跨而已,不是打敗。

司馬懿消滅孟達、消滅公孫淵的戰鬥非常的漂亮,但那是因為對手相當弱小,諸葛亮平定南中的戰役應該能夠與之相當,而在祁山的戰局中司馬懿擁重兵而處於下風,在戰術上(或者是在軍隊的素質上)司馬懿要遜色多了。

夸其五、治理四川成模範。

諸葛亮治蜀的十幾年給四川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印記,如果歷史上能夠數出幾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地方,那麼諸葛亮治理的蜀國無疑是其中之一。

無疑那種說法很是誇張,但這是人們讚美蜀政的一種方式,除開在小說評書中隨口亂說的情況,中國歷史中能得到這樣讚美的地方確實不多。

在諸葛亮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一直在致力於北進中原,可這個在某些人眼裡的「窮兵黷武」卻沒有在四川造成混亂。

我也不相信蜀兵們會「高高興興」的上戰場去死,但他們確實沒有反抗。

無論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還是傳說,諸葛亮都努力的抓了四川的生產。

馬超就曾督修都江堰,四川的鹽鐵絲綢都是三國時代的精品,糧食雖然老是運不到前線,但不是生產不出來,這樣的治理落在吳國使臣張溫眼裡,就再也看不上東吳的管理了。

夸其六、治國必是法當頭。

諸葛亮治國治軍,都講究法律為準繩。

這一點在法正的問題上尤為明顯。

法正乃是蜀國有大功且有大才的人物,他的死就是蜀國的一大損失,諸葛亮出於統籌全局的考慮,是不可能去動法正的。

而且諸葛亮有一個巧妙的處理,他通過和其他人對話表示了對法正功勞的尊敬,而法正聽到後就有所收斂,這是藺相如處理和廉頗的矛盾的方法,在這裡諸葛亮既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又維護了蜀漢的力量,何來不公正之說。

至於後來馬謖、李嚴等人被處理,那才是他們咎由自取,而且兩人都表示服從。

夸其七、克己自律是忠臣。

隨著劉備的身死,諸葛亮很快就整合了蜀國的政治力量,成為了蜀國事實上的領導者。

他的權力都用在了光復漢家山河上,從沒有表現過對皇權的侵凌。

在私人的品德上,他身居高位,但家無餘財。

他向皇帝報告自己的財產:「有桑八百株,良田十五頃」,這對地廣人稀的四川來說,估計也就一個富農的規格,而他作為丞相,總還得養一批僕人護衛。

諸葛亮只養了一個兒子,可以推測他的小老婆一定不多,不耽於女色,對政治家說也是一種好品格。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這是對諸葛亮墓葬的記載。

一代權相就這樣簡樸的走了。

怪不得死後的幾十年里蜀國四野私祭,連三十年後鍾會進漢中,也命令士兵不得在墓地周圍樵採。

夸其八、遺命能安漢家邦。

撇開梟雄劉備,說蜀漢是諸葛亮的蜀漢也未嘗不可。

諸葛亮在生前掌握著蜀國的大權,死後通過他的學生門客們繼續支配著蜀國的朝政。

我們可以懷疑蔣琬等人的能力不足以發展壯大蜀國的事業,但蜀國國政的安定無疑是吳魏所不能比的,吳國迭經政變,魏國權臣當道,只有蜀國雖然逐漸消瘦,但沒有人去窺視王器。

對於一個政權,有什麼比保持政權的延續更重要呢?諸葛亮已經把他的忠誠化為了蜀漢的精髓,據史書記載,蜀國的官吏中貪官的比例都少得可憐。

不要說諸葛亮任人唯賢是阻擋了蜀國人才的發展,諸葛亮也沒處理幾個人,如果要列個害才的名單,曹氏孫氏都比諸葛亮做得過火。

蜀國後期人才匱乏是因為蜀國人太少了,看著前蜀的人才興旺,可有幾個人是蜀國本地的?這些人因為漢末的亂世被集中到劉備帳下,自然讓人感覺人才濟濟。

等到三國穩定過後,蜀國的人才來源只限於四川附近,哪裡來積起這麼多的能人?而實際上,蜀國後期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四川本地生產的,王平張嶷是巴郡人,張翼是犍為人,他們在和魏國的較量中都表現了較高的水平。

夸其九、多才多藝有發明。

從前面的溢美之詞中,我已認定諸葛亮是中國古代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經濟學家、法律學家等等,可他的才能還不止於此。

「木牛流馬」是否現在四川俗稱的「雞公車」我不清楚,但作為一項運輸工具的發明,諸葛亮值得懷念。

「損益連弩」的發明使得蜀國的戰鬥力大增。

諸葛亮不是我們通常意義的文學家,可他的《出師表》已經成了千古絕唱,再沒人寫出這麼優秀的表來。

而諸葛亮的書信札記兵法等,也成了千古的名篇被人不斷引用。

諸葛亮不是藝術家,可有資料表明他音樂書畫都有所成就。

諸葛亮少年時自比管樂,管仲相齊而桓公霸,樂毅相燕而齊國幾滅,而諸葛亮一生功績似有不如,是真不如嗎?管仲所相齊國,有周以來即大國,樂毅滅齊一役,動用天下兵馬,而諸葛亮自從劉備,白手起家而有三分,到底是誰的功勞大呢?我誇獎諸葛亮。

等待板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放大招,劉備若從則能統一天下!

諸葛亮作為劉備的首席軍師,是劉備建立霸業最重要的功臣。早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諸葛亮就為劉備量身定製了「先取荊州、再取益州」的戰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這個戰...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

揭秘: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三國謎團:諸葛亮為何要致力於北伐?

諸葛亮的後半生幾乎和「北伐」緊密相連,就連生命的終結也是在北伐的路途上。人們對此的普遍認識是因為諸葛亮繼承了劉備的遺志,誓要「匡復中原,恢復漢室,還於舊都」,但實際情況並非這麼簡單。首先,蜀漢已...

劉備擁有頂級配置,為什麼不能統一三國?

諸葛亮已經在《隆中對》已經講明了當時的情況: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劉備只能奪取劉璋張魯劉表之地,也就是益州漢中荊州三地,這就是三足鼎立的局。那麼劉備為什麼不能一統三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