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乃諸葛亮的得意弟子,為何還鬥不過鄧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遇到魏將姜維,當時諸葛亮用計被姜維識破,當時姜維的才能讓諸葛亮很是驚訝,諸葛亮覺得姜維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所以當時諸葛亮不惜代價,不惜多次用計謀將姜維勸降。

之後諸葛亮就開始重點培養姜維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在公元234年,諸葛亮北伐病逝。

為了能夠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北伐重任,諸葛亮把北伐重任託付給姜婉,把自己平生所學到,還有兵書,傳授給姜維。

希望姜維能夠完成自己的北伐大任。

實際上,姜維的北伐大戰也是在大將軍費禕死後開始,那個時候姜維已經52歲。

那時候大將軍費禕還沒死前,並沒有主張立即北伐,而是主張休養生息,蓄精待發。

不幸的是,在公元253年,大將軍費禕被魏將郭修行刺身亡,此時的姜維距離諸葛亮死後已經過了20年。

姜維感覺有負諸葛亮所託,畢竟身得諸葛亮真傳的姜維。

依然感覺大業未成。

在公元254年開始,姜維開始主持蜀國一切的軍事內外事務。

同一年曹魏發生內亂。

此時的姜維看準時機立即出兵,斬殺將軍徐志。

曹魏大軍看到此時情況不妙,紛紛撤退。

姜維乘勝追擊,將河關、臨洮、狄道三縣納入蜀中。

這一戰可以說從諸葛亮去世以來,不可多得的一次勝利。

在公元225年,曹魏大將軍司馬師去世,姜維再次看到出兵時機,一舉在洮西打敗王經,此時的姜維貌似勢如破竹。

但是這次大勝之後,卻引出了曹魏那邊一個名將出來,此人就是鄧艾,鄧艾為了挽救曹魏敗勢與陳泰合作,並且兵分三路,避開蜀軍精銳直插狄道東南部,此時姜維處於被動狀態加上敵強他弱,只能退守鍾堤。

從那次開始後,姜維的大好戰機被鄧艾所阻斷,公元256年,姜維再次與鄧愛交手,姜維大敗,到公元258年,諸葛誕戰敗身亡,到公元262年,姜維再次出兵洮陽,此時又被鄧艾打敗,從此姜維變主動為被動,只能防禦。

公元263年鍾會主持伐蜀大戰,以鄧艾一起聯手,圍攻姜維,劉禪此時派了廖化去支持,廖化於姜維合軍於陰平,與鍾會兩軍對立。

而此時鄧艾已率兵繞過陰平,從陰平兩次險地進入蜀國川中,此時的劉嬋不戰自降,姜維得知劉禪投降後,嘆息無奈,只好投降於鍾會,想利用鍾會的野心,製造與鄧艾的矛盾,但是最終姜維還是功虧一簣。

因為心疼發作,最終自刎身亡。

姜維雖然得到諸葛亮的真傳,但是在北伐之中卻屢遭失敗,各種原因很難說清楚,廖化說姜維能力比不過鄧艾,蜀漢的兵力也不如曹魏,在如此情況之下,還一次次地出兵北伐,怎能可能打得贏?此時的姜維無力挽漢,加上人才不足,而且蜀漢大勢已去,加上孫劉聯盟決裂,曹魏國力有點強大,但只要孫劉聯盟起來,便能抵禦曹魏大軍。

蜀國滅亡是必然,關羽失荊州,劉備伐吳元氣大傷,再加劉嬋昏庸,實力跟曹魏比不是差一點,劉嬋投降全國百把萬人,四川的地理和經濟也不行,怎能不敗。

姜維完完全全繼承了孔明的遺志,以攻為守,休養生息這種事肯定是地盤大的比地盤小的有優勢,劉備伐吳失敗後蜀國已經沒有機會一統天下了,不北伐就是等死,北伐還能拖一拖。

姜維雖然無力扶持即將傾倒的蜀國大廈,但也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一降將之身繼武侯之志,無愧於青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為何在三個月內就滅亡?

諸葛亮七年內五次大舉伐魏,未竟其功,兵疲民困。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基本停止大規模戰爭,休士養民。不過,姜維掌權後,又開始大舉北伐。

虎將姜維得到諸葛亮的真傳,為何還會大敗

公元234年,諸葛孔明不幸病亡軍中,為了給彼時的蜀君劉禪穩住江山,他在臨終前特意安排了蔣琬、董允、費禕等人作為蜀漢後續領導人,希望他們可以繼續蜀國的北伐大任,同時,他將自己生平所學都傳授給了虎將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