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了蜀國的大將,竟然是個農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鄧艾,南陽鄧氏之後,東漢末年淪為農民,遇到伯樂司馬懿,從此開啟了二十多年傳奇的軍事生涯,成為姜維北伐戰爭中最大的競爭對手,甚至在滅蜀之戰中,劍走偏鋒,繞過劍閣,直取成都,後主劉禪半推半就,從了鄧艾,蜀國滅亡。

鄧艾是哪裡人

鄧艾,字士載,河南新野人,新野的鄧氏,曾經是南陽一帶的名門望族,東漢開國功臣鄧禹就是新野人,孫女就是東漢第四代皇帝漢和帝的皇后鄧綏(讀 sui),當了16年的幕後老闆,人稱鄧太后,江湖地位堪比東漢第一位垂簾聽政的竇皇后,不過名聲要好的多。

當然,大家族裡能夠永載史冊,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也算一號人物的,往往都是家族中的邊緣人物,近距離接觸過榮華富貴,也對勞動人民的苦難有著切身的感受,對功名就更加渴望,而且大家族的子弟,能夠接受更多的教育,良好的知識儲備,成為鄧艾日後崛起的重要因素。

鄧艾出生在公元197年,那一年,袁術稱帝,孫策找到機會,宣布私有化,不再承認袁術的老大地位;同年,張繡投降曹操,半夜突然反水,典韋、曹昂被殺;呂布、曹操相繼打敗袁術,袁紹得到曹操的大將軍封號,轄冀、青、並、幽四州,一眼望去,到處都在打仗。

公元208年,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強征南陽百姓,進入汝南,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鄧艾成了一名屯田制的農民,屯田成為一種制度,首先出現在曹操集團內部,在邊疆開拓土地,遷徙一部分百姓後,和士兵一起耕種,自給自足,目的是解決邊境軍隊的糧食問題。

鄧艾作為農民,一做就是二十年,而在這二十年里,也許是軍事家的本能,農民鄧艾很喜歡跋山涉水,觀察地形。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

」--《孫子兵法.地形篇》

鄧艾與司馬懿是神馬關係

古代,作為一名農民,沒有背景,想要出頭是很困難的,劉備從小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主,但是憑藉他的宗親身份,輾轉於幾個男人之間,依舊一事無成,直到碰到了諸葛亮,而鄧艾也有他的貴人,這個人就是司馬懿。

在農村,文化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作為一個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民,鄧艾的二十年農民生涯,終於做到了典農功曹的位置,而他和司馬懿的相遇,就是在鄧艾上京匯報工作的時候,洛陽太尉司馬懿很賞識鄧艾的才華,就徵召他做了太尉府掾屬,後升為尚書郎。

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戰爭,常常因為缺糧而終止,對於農民出身的鄧艾,讓士兵吃飽飯,是他上任後,第一個解決的問題,而解決的關鍵,就是屯田。

公元240年之後,魏國的主要戰爭發生在吳魏邊境,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淮北、淮南迎來了發展的契機,而策劃這一切的,就是鄧艾,當然這裡也少不了司馬懿的全面支持。

鄧艾的治理方針很簡單,就兩條:修水利、屯田。

三國志詳細記載了鄧艾實施屯田制後的效果:

正始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軍興眾,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

歷史的發展,總是有他的相似性,在當官拼家世的年代裡,曹操依靠他的唯才是舉,打敗袁紹,統一北方,建立強大的魏國,而司馬懿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鄧艾這樣的農民有了出人頭地的一天,也為司馬家族的奪權篡位,積累了足夠的人才儲備。

此後,鄧艾開始平步青云:

公元243年,鄧艾出任參征西軍事,轉任南安太守;

公元249年,鄧艾參與了征西將軍郭淮和偏師姜維,爭奪羌族的戰爭,因功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南安太守也變成了城陽太守;

公元253年,鄧艾升遷至兗州刺史,振威將軍;

公元255年,鄧艾成了長水校尉,安西將軍、假節,兼任護東羌校尉;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鄧艾正式成為主帥,開始了與姜維長期的攻防戰。

鄧艾VS姜維,誰厲害

孫子兵法有雲,兵者詭道也。

諸葛亮和司馬懿對戰時,虛實戰法就使司馬懿吃了不少虧,典型的戰例就是上邽之戰,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率大軍進攻祁山,司馬懿留下郭淮和四千兵力守上邽,自己則率主力增援祁山。

沒想到,諸葛亮只是佯攻祁山,主力部隊繞道進攻上邽,大敗郭淮後,開始輕鬆的割起了麥子。

「乃使西屯長安,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

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

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

」--引自《蜀書.諸葛亮傳》

姜維完美的繼承了諸葛亮的兵法精髓,可惜他的對手卻變成了鄧艾。

公元249年,衛將軍姜維督軍進攻雍州,希望引誘羌胡歸順蜀國,魏國這邊的統兵主帥是征西將軍郭淮,在郭淮平定羌族叛亂後,姜維派廖化在白水南岸,牽制鄧艾,主力繞道東面,進攻洮城。

鄧艾完美的預測了姜維的軍事行動,無視廖化,連夜搶占洮城,姜維見事不可為,只能撤退。

此後,蜀國進入費禕主政時期,以休養生息為主,直到公元253年,費禕莫名其妙的被殺,姜維開始全面北伐,戰績當然有輸有贏,卻始終只能在魏蜀邊境徘徊,而其中與鄧艾的交手,損失最為嚴重。

公元256年,姜維被任命為大將軍,為鞏固地位,再次北伐,與鎮西將軍胡濟兵分兩路,進攻上邽。

提前得到消息的鄧艾,據守祁山,姜維繞道甘肅武山進攻隴西,而鄧艾迅速搶占武城山,與姜維對持。

鄧艾處處搶占先機,對姜維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當初約定的鎮西將軍胡濟,並沒有如約來到祁山,而事後胡濟卻被任命為右驃騎將軍,可見當時蜀國內鬥已經白熱化,姜維急需一場勝利,於是孤注一擲。

當天連夜渡過渭水,沿山路進攻上邽,在段谷,姜維主力遭遇鄧艾阻擊,蜀軍大敗,這是姜維統兵以來,損失最大的一次,事後姜維自貶為後將軍。

此後,姜維繼續堅持北伐,而魏國已經完全占據了主動,鄧艾沿用司馬懿對付諸葛亮的辦法,占據有利地形,以逸待勞。

當然,這並不是說,鄧艾的指揮藝術、兵家天賦要高於姜維,因為在鄧艾和姜維對持的年代裡,魏國占盡了優勢

憑藉有利地形防守反擊;無論軍力、國力,魏國明顯更加強悍;更重要的是,廟堂決策,蜀國正陷於內亂,而魏國,司馬家族牢牢掌握了帝國權力,而且能人輩出。

鄧艾是怎麼滅掉蜀國的

公元262年,姜維北伐再次失敗後,蜀漢國內,姜維勢力徹底失勢,連成都也沒敢回,將大軍駐紮在了甘肅沓中,第二年,魏國大將軍司馬昭制定先滅蜀再順江滅吳的戰略,兵分三路,進攻蜀國。

第一路,鄧艾領兵三萬,出甘肅臨洮,牽制老對手沓中的姜維;

第二路,雍州刺史諸葛緒率兵三萬,出武都,切斷姜維退路;

第三路,鍾會率主力十萬,進攻漢中,直取成都。

其實,此時的蜀國底子還在,身在前線的姜維,也第一時間上書劉禪,希望派遣張翼、廖化駐守陽安關、陰平橋,防範魏國進攻,可惜姜維的連年北伐,不得人心,國內文臣武將沒人替老薑說話,而此時太監黃皓適時添油加醋,從而使姜維的部署沒有成行。

當魏國軍隊與蜀軍交戰之後,驚慌失措的劉禪才派遣廖化增援姜維,左車騎將軍張翼前往陽安關,然而此時已失去先機,蜀軍處於完全的被動。

這裡需要提一下,蜀漢最失誤,也是姜維軍事生涯的一大敗筆,就是放棄了外圍防守,包括斜谷、駱谷、子午谷,使鍾會大軍長驅直入,斬蜀將傅僉,收降蔣舒,沒遇到什麼抵抗,就進入漢中。

漢中是進入成都的第一道防線,當年魏延經營了九年,244年,魏大將軍曹爽、夏侯玄兵發漢中,鎮北大將軍王平正是依靠這些關隘,成功抵擋了魏國軍隊的進攻,等待援軍費禕的到來,而漢中一破,蜀軍只能進入第二道防線。

此時,姜維再次力挽狂瀾,利用虛實戰法,擺脫鄧艾追兵,引誘雍州刺史諸葛緒離開營地,救援後部,而姜維則率領大軍,迅速通過陰平關隘,與廖化、張翼合兵,據守劍閣。

此後,鍾會率領魏國主力,猛攻劍閣,雖然將姜維成功困在劍閣,但同時,魏國主力也無法進入成都。

劇情這樣發展下去,鍾會只能因為缺糧而撤兵,姜維利用這次勝利,重新掌權,也是指日可待,只是鄧艾劍走邊鋒,遇山開路、遇水搭橋,走了一條從沒有人走過的道路,從陰平沿景谷道,進入馬閣山,直插成都,中間還遇到了絕壁,沒路的情況。

正所謂,兩軍相遇勇者勝,軍隊的戰鬥力,主將永遠是關鍵,無論是霍去病遠走大漠,還是趙奢的狹路相逢,絕境裡,鄧艾的做法就是身先士卒,裹條毛毯,就從山上滾了下去,硬是在絕壁上,走出了一條路。

眼睛一睜一閉,就從天而降,來到了蜀國腹心。

此時,蜀國將全部主力都壓在了前線,抵禦鍾會的進攻,留在成都外圍的,都是些世家子弟,包括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這傢伙老爹的優良傳統一個也沒繼承,看到鄧艾的殘兵,就直接帶著僅有的兵力,和鄧艾拚命,一個是百戰老將,一個是文弱書生,結果從開始就註定了,諸葛瞻被殺,鄧艾占領綿竹。

綿竹一丟,劉禪就慌了,沒什麼抵抗,直接就開城投降。

鄧艾是怎麼死的

占領成都後,鄧艾迅速推出,治理蜀國的主張,效仿他的老祖宗鄧禹的做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官吏,發榜安民。

但是,鄧艾的領導肯定不是劉秀,滅國之戰,曠世奇功,最忌諱的就是功高蓋主,很明顯,鄧艾沒有意識到這些。

更重要的,姜維投降鍾會後,成功策反了鍾會,而作為鄧艾直接領導的鐘會,也開始陰謀陷害鄧艾,最終的結果,就是姜維、鍾會,事敗被殺,鄧艾父子被監軍衛瓘派遣田續,追殺,鄧艾家族其餘人員,不是被殺就是發配西域。

一代名將,下場淒涼。

-------------完---------------

謝謝轉載、分享

我的私人微信:289950983

關注「中國歷史名人」公眾號:lishi_cu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

後諸葛時代——繼承者的面壁計劃

對中國歷史的敘述,不外乎以人物為主線的紀傳體和圍繞時間軸展開的編年體。然而這一篇文字若採用紀傳體,則有很多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經歷的歷史事件不得不重複敘述。若採用編年體,則無法講述人物的早期經歷。...

大漢最後的忠臣――天水麒麟兒姜維

三國是一個精彩紛呈的時代,各方英雄豪傑在三國的大舞台演繹著多彩人生。三國裡面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姜維。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姜維的11次北伐,誰能有他的那種毅力。

滅了蜀國的大將 竟然是個農民

鄧艾,南陽鄧氏之後,東漢末年淪為農民,遇到伯樂司馬懿,從此開啟了二十多年傳奇的軍事生涯,成為姜維北伐戰爭中最大的競爭對手,甚至在滅蜀之戰中,劍走偏鋒,繞過劍閣,直取成都,後主劉禪半推半就,從了鄧...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