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國演義》之疑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它不僅僅只是一本小說,而且還是一本具有深遠智慧的著作,有氣吞山河的英雄豪傑,有深謀遠慮的智士謀臣,有舍己為主的忠誠良將,有忠肝義膽的生死之交,有萬夫莫敵的勇士猛將,有洞燭先機的世外高人……他們相互輝映,成就了一篇動人的史詩,和一座不朽的舞台。
整部作品氣勢恢宏,人物紛爭,情節細緻。
民間甚至流傳著一句話「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真可謂大家巨作,但細細品位,也會發現許多懸念,令人質疑。
疑點之一:諸葛瑾遊說過諸葛亮嗎?
《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寫到,周瑜和諸葛亮談過一次後,認為諸葛亮才華太高,日後必為江東之患,便對諸葛亮動了殺機。
魯肅知道後,勸周瑜以大局為重,建議他把諸葛亮從劉備身邊挖過來。
周瑜於是招來諸葛謹,要他以兄弟之情打動諸葛亮,讓他歸順孫權。
有關東吳讓諸葛謹挽留諸葛亮之事,《三國志》正文里沒有記載,但在裴松之注引《江表傳》中,有所提及。
據《江表傳》記載,赤壁大戰若干年後,孫權回憶起當時情形,提起這麼一件事:「你和諸葛亮是親兄弟,能不能幫我把他留下來?如果他能留在東吳跟隨你,我可以寫信向劉備解釋,說你們兄弟情深,不忍分離。
」諸葛瑾拒絕去遊說諸葛亮,他回答孫權說:「我家二弟已經跟定了劉備,不會起二心,正如我不會被他說服歸順劉備一樣。
」孫權覺得諸葛瑾說得很有道理,便打消了「挖角」的念頭。
據此我認為「諸葛瑾遊說過諸葛亮」之說法並不屬實。
疑點之二:張昭舉薦過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里,張昭和諸葛亮政見主張完全不同,相互之間似乎也沒什麼好感,並無舉薦過諸葛亮。
但在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里引過袁孝尼的一段文字,提到張昭舉薦諸葛亮的事情。
諸葛亮過江東,促成孫劉聯盟,張昭覺得他是個人才,打算將他舉薦給孫權,讓他留在東吳做官。
張昭把這個意思和諸葛亮一說,滿以為他會答應,不料諸葛亮卻委婉地推辭了。
張昭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不想留下。
諸葛亮回答:「我來東吳這麼多天,一直在觀察孫權。
孫權是個不錯的領導者,可我看他的氣度,雖然能禮待我,卻不能充分發揮我的才幹,所以我不打算留下來」。
從這段記載看,首先諸葛亮和張昭的交情還不錯;其次,諸葛亮似乎也動過留在東吳的念頭,只是覺得在那裡無法一展才華。
據此,我認為張昭舉薦過諸葛亮。
周瑜果真心胸狹窄死於諸葛亮之手?
如今世人一提起周瑜,都會立馬想到一首詞,便是蘇軾所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不但流傳廣遠,亦被中學生教材所收入。蘇軾的這...
諸葛亮出使江東,張昭勸其為孫權效力,諸葛亮為何拒絕?
赤壁之戰是促成三國鼎立的一場重大戰役,我們知道曹操之所以在赤壁兵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無形中促成了劉備和孫權的聯盟,而促成孫劉聯盟的關鍵人物之一就是諸葛亮。就在諸葛亮剛輔佐劉備不久,曹操的大軍就席...
三國殺武將列傳 深得主心之諸葛瑾
斯人名字,一族由來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三國志 · 蜀書 · 諸葛亮傳》瑾少游京師,治毛詩、尚書、左氏春秋。遭母憂,居喪至孝,事繼母恭謹,甚得人子之道。——《吳書》...
東吳6大謀臣排名,周瑜陸遜誰更厲害?
在前面兩天我們分別介紹了《三國演義》里蜀國和魏國的六大謀臣,蜀國是諸葛亮一人獨大,而魏國的謀臣特別多,一個比一個厲害,不管怎麼選總會有不同意見的!說到這裡,大夥應該知道咱們今天該聊一下吳國的六大...
歷史上周瑜若不是早死,他能甩諸葛亮幾條街
歷史上最有名的赤壁之戰,像在《三國演義》等小說、影視作品中,將諸葛亮刻畫的近似於神,文能說服孫權聯合抗曹,武能帶幾萬兵力破曹操80萬大軍,法能夜觀天象借東風,謀能設計草船借曹孟德之箭。而周瑜在諸...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孫權為什麼不重用鳳雛龐統呢?
熟讀《三國演義》,司馬徽在推薦諸葛亮和龐統時的原話:玄德急問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鏡曰:「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是劉備三顧茅廬的諸葛亮,並且得到了重用。鳳雛,這是龐統。而...
諸葛亮自知文不如張昭魯肅,武不如周瑜,因此拒絕孫權的徵召
諸葛亮聲聲不求聞達,卻處處自比管仲樂毅。如此高調炒作,待價而沽,引得東吳名士張昭側目。據《裴松之注三國志》記載,張昭向孫權舉薦諸葛亮。諸葛亮以「權可賢亮,不能盡亮」為由,拒絕了孫權的召賢令。諸葛...
孤非周公瑾:周瑜,文藝作品堆出來的東吳第二人
「遙想公瑾當年」蘇東坡一曲赤壁懷古,將周瑜的英武霸氣推上了巔峰。而央視版洪宇宙的造型,更將這種形象深入人心。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年少英雄,不僅和孫策從小就認識而且為東吳的解放真正做出參謀長一樣...
周瑜在赤壁浴血奮戰,劉備做了件事,令關羽啞口無言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打響,最終以孫劉聯軍的勝利告終,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將重心放在廣袤的西北地區,並與東吳在淮南一線展開反覆爭奪。在此戰中,以周瑜...
如果周瑜沒有英年早逝,那麼他的兩分天下之謀能否實現?
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
草船借箭與諸葛亮周瑜都無關,也許壓根沒發生過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非常有戲劇性。說的是,赤壁大戰期間,諸葛亮和周瑜都想到了用弓箭對付曹軍,周瑜為了為難諸葛亮,推說吳軍箭支不足,要求諸葛亮十天內搞到十萬支箭,否則軍法論處。結果諸葛亮回...
劉備死後諸葛亮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角色,但因為什麼他如此謹慎?
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地位是諸葛亮的人生理想, 也是無數權力追求者們所仰慕的,但事實上諸葛亮的仕途並不美好。正所謂高處 不勝寒,諸葛亮幾十年的政治生涯無異於「刀尖的上舞蹈」...
此人是三分天下的最大功臣,卻被《三國演義》黑了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造成這個局面最主要的一次戰爭就是赤壁之戰,曹操的大軍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打敗,從此開創了魏吳蜀三足鼎立的局面!
諸葛亮舌戰群儒是孫權高超智慧的結晶!
舌戰群儒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章節之一。諸葛亮為說服孫權共同抗擊曹軍,在孫權大殿之上,先後回擊了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酸、程秉等人人身攻擊,進而批駁了張昭等人懦弱和不負責任的主和思想...
東吳沒有名人?與蜀漢、曹魏抗衡,全憑這幾人
《三國演義》中,蜀漢和曹魏給我們的印象比較深刻,因為他們有像曹操和諸葛亮這樣具有絕對權威的人。而東吳相對來說就缺少了一些存在感,沒有幾個能給讀者留下張口就來的人物特色鮮明的名人。但事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