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在赤壁浴血奮戰,劉備做了件事,令關羽啞口無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打響,最終以孫劉聯軍的勝利告終,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將重心放在廣袤的西北地區,並與東吳在淮南一線展開反覆爭奪。

在此戰中,以周瑜、程普為首的江東眾將浴血奮戰,表現出了超強的戰鬥力和出色的謀略水平,這才得以打敗強大的敵人。

不過,在赤壁之戰中受益最大的,並不是東吳,而是劉備集團。

通過赤壁之戰的勝利,劉備不僅擺脫了被曹操消滅的危險,還占領了荊州四郡,又從東吳手中接手了南郡,為日後挺進益州、建立蜀漢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在赤壁之戰期間,劉備集團到底做了些什麼呢?我們按照史料記載來做一個陳述和分析。

劉備從樊城南逃,在當陽地區遇上了魯肅。

在魯肅的建議下,諸葛亮來到了江東,在孫權面前慷慨激昂,極力勸說孫權對抗曹操。

作用大不大?其實不大。

孫權早已下定決心抵禦曹操,僅僅是為了消除內部的意見分歧而遲遲不表態。

等到周瑜趕到,一錘定音,大家的意見統一了,孫權早已準備的數萬人馬就交給了周瑜參戰。

不過,不管怎麼說,諸葛亮回去後,給劉備帶去的是個好消息。

劉備當然非常高興,於是他親自來到了江東去見周瑜。

這個記載見於《江表傳》。

劉備問周瑜,前去對抗曹操的東吳軍隊的人數,周瑜回答:三萬人。

劉備不由得脫口而出:「恨少。

」為什麼呢?因為他與曹操交手數次,深知曹操強悍的戰鬥力,自己從來也沒討得任何便宜。

以周瑜區區三萬兵馬要對抗強大的曹操,劉備認為是不太可能獲勝的。

不過,劉備並不了解東吳這位羽扇綸巾、風流倜儻的統帥周瑜。

周瑜瀟洒地回答道:「三萬兵馬已經足夠了,您在呆在這兒瞧好吧!」

隨後,赤壁之戰打響了,劉備在哪兒?後來單刀會時關羽說出了劉備的去向。

關羽當時是這麼對魯肅說的:「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

」由此可見,赤壁期間,劉備就在周瑜的軍營。

劉備在周瑜處所為何事,一同參戰?不是。

對照蜀漢其他將領的傳記,無論是關羽、張飛甚至是趙雲,都沒有在赤壁期間與曹軍交戰的記載。

這說明除了劉備之外,蜀漢方面竟然沒有派出一個像樣的將領隨同劉備一起前往,足見劉備所帶的兵力有限。

跟何況劉備與孫權是盟友關係,而周瑜則是孫權的下屬,豈有讓劉備親自參戰的道理。

因此,周瑜能讓劉備做的,只不過是看看風景、聽聽戰情匯報而已。

劉備集團在赤壁之戰期間並未派兵參戰,而是冷眼旁觀,還有一個證據,同樣出自《江表傳》,原文是這樣:

備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後,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

翻譯過來大意是這樣:劉備雖然佩服周瑜,但內心卻認為他未必是曹操的對手,因此開戰伊始只派了關羽、張飛等兩千人馬,都不肯與周瑜所部一同行動,為的就是旁觀戰局的進程,做到可進可退。

這就是劉備集團在赤壁期間的作為。

這像不像劉備的一貫作風?像!官渡期間,袁紹兵力雄厚,劉備毫無信心,藉口溜了。

這一次用的與官渡那次如出一轍。

難怪後來孫權搶奪荊州三郡,關羽不得已與魯肅談判,用劉備曾經參與赤壁之戰之語來對付魯肅,結果被魯肅一通有力駁斥,啞口無言。

最終劉備只能妥協。

看來這與當初在赤壁之戰期間出工不出力也有著一定的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周瑜一生最大對手是此人?並非諸葛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

三國中,這三人不早死,也就沒西晉啥事了

東漢末年,群雄格局,漢室衰微,最終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那個時代,無數的能人志士,文人輩出,武將各領風騷,無論是蜀漢的劉備集團,還是孫權的東吳陣營,抑或是曹操的魏王集團,身邊都聚集了大批的...

你不了解的孫權 開疆拓土三分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

簡單讀三國:劉備入蜀(02)蛟龍始得雲雨

建安十五年,孫權分豫章為番陽郡,步騭為太守;分長沙為漢昌郡,魯肅為太守,並借南郡給劉備。史稱「借荊州」。劉備從孫權手中借得南郡,以關羽為襄陽太守駐守江北,張飛為宜都太守,轉在江陵,劉備自屯公安。...

他向孫權說了一句話,嚇得曹操連筆都握不住了

一提起魯肅,人們總想起那句歇後語: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塗事。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赤壁》等諸多影視作品中,魯肅都給人一種忠厚老實、毫無主見,跟在周喻和諸葛亮後面唯唯諾諾甚至被他們戲弄...

悟《三國》智慧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英國哲學家培根如是說。誠然,讀書讓人充實!無論讀什麼書,只要細細品味,去總結,去感...

問鼎天下,患得患失,夢三國的東吳觀

從東吳的發展歷程來看,孫策到孫權,東吳的戰略方針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孫策時期,策借袁術之力,承先父遺志,轉斗江東,開創東吳基業,同時也為後來吳國赤壁爭雄奠定了基礎.當時孫策清楚的看到,中原群雄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