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沒有名人?與蜀漢、曹魏抗衡,全憑這幾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蜀漢和曹魏給我們的印象比較深刻,因為他們有像曹操和諸葛亮這樣具有絕對權威的人。

而東吳相對來說就缺少了一些存在感,沒有幾個能給讀者留下張口就來的人物特色鮮明的名人。

但事實並非如此。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了解,東吳還是有很多有才能的人的,而且歷史事實也是如此。

下面小編就來說幾個。

首先來說說東吳掌權的人孫權。

孫權做主的時候,還不到二十歲,比較年輕。

而且,我們可以從電視劇里看出,他缺少那種英雄氣概,經常優柔寡斷的。

但是呢,從歷史上來看,孫權還是很有作為的。

在治理國家方面,他屯田、出海,把國家治理的很好。

而且他在用人方面很有見識,很尊重和重用那些人才,幾乎完全信任他們。

並且,在《三國志》里的記載,孫權高大威猛,英俊瀟洒,並且為人很仁義,處理事情也很果斷、很勇敢,給我們帶來英雄的一面。

孫權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孝順,他很尊重母親的看法,對母親的話非常順從。

所以後來才有了「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

東吳還有一個很有見識的人,他就是周瑜介紹給孫權的的魯肅。

魯肅眼光很長遠,甚至比周瑜還有見解。

他曾經建議孫權要把長江地區給占領,然後再逐步占領北方。

魯肅的見解和諸葛亮的幾乎是一樣的,所以,他和諸葛亮的眼光一樣長遠。

另外,魯肅比周瑜氣量大多了,也沒周瑜那麼心狠,魯肅做事情考慮也是非常周到。

還有一個叫張昭。

他在《三國演義》里的形象並不怎麼光彩,老是讓自己的老大投降,但是在《三國志》里的描寫,張昭是東吳的一個很有威望的老臣。

孫權把他以師相待。

張昭還是一個很大膽很勇敢的大臣,他敢於向孫權進諫,在封建社會下,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

從孫權的哥哥孫策死後,孫權年輕,都是張昭讓孫權振作起來,輔佐他成為一代英雄。

當孫權政治上出錯的時候,張昭還會狠狠地教訓教訓他。

絲毫不會給他留情面。

可以說,孫權能從無知小孩成為一代主公到後來的皇帝,多虧了張昭對他的輔佐。

東吳才俊有很多,雖然他們的成就不像諸葛亮那樣出奇,但是也遠遠超過了常人,對吳國做出了不少貢獻。

參考資料《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看孫權是如何對待他下面的文成武將的!

關於君臣之道,孟子曾有這樣一段話:「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意思是君臣的相處之道是:「君主把臣下當手足相待,臣下就會把...

歷史上周瑜若不是早死,他能甩諸葛亮幾條街

歷史上最有名的赤壁之戰,像在《三國演義》等小說、影視作品中,將諸葛亮刻畫的近似於神,文能說服孫權聯合抗曹,武能帶幾萬兵力破曹操80萬大軍,法能夜觀天象借東風,謀能設計草船借曹孟德之箭。而周瑜在諸...

有些人以為三國演義拔高了諸葛亮而醜化了周瑜

抗擊曹操,周瑜說到了,也做到了。統帥三萬精銳,排兵布陣,這位將軍已是胸有成竹。戰爭爆發,兩軍交戰,犬牙交錯,混亂之中周瑜採用黃蓋的奇策,火攻曹軍。裝上乾草灌上油的戰艦在長江中如離弦之箭射向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