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傳奇人物趙普,史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曠世能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神奇人,他大器晚成,謀略過人,史稱「半部論語治天下」。

短短十幾年,就從一介草根轉變為帝國的宰相,他就是趙普一個一生寫滿了傳奇和爭議的人物,無論是疑雲重重的「陳橋兵變」還是爭議不斷的「杯酒釋兵權」這一個個重大的歷史事件都永遠的刻上了他的名字。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因為他一個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大宋王朝在華夏大地上騰空而起,因為他一個承載著富庶與繁華的東方巨龍在世界的版圖中璀璨奪目。

為北宋建立與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趙普,字則平,北宋政治家。

後梁龍德二年(922)生於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後唐末年,相繼遷居常州、洛陽。

趙普為人淳厚,沉默寡言,當地的豪門大戶魏員外很欣賞他,將女兒許配給了趙普。

後周顯德元年(955年)七月,趙普被永興軍節度使劉詞闢為從事,與楚昭輔、王仁贍為同僚。

劉詞死後,上遺表向朝廷推薦趙普。

顯德三年(956年)柴榮用兵淮上,趙匡胤攻下滁州,宰相范質奏請任命趙普為軍事判官。

趙弘殷(趙匡胤的父親)在滁州養病,趙普朝夕侍奉藥餌,像照顧自己親爹一樣照顧趙弘殷,感動了趙弘殷,趙弘殷於是以宗族的情份來對待他。

從此與趙匡胤結下了不解之緣至此一路跟隨趙匡胤。

顯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元旦,傳契丹勾結北漢入寇。

宰相范質倉促之間派趙匡胤率軍北征,兵行開封東北四十里之要道陳橋驛時,趙普為趙匡胤謀策,託故不行,將趙匡胤灌醉,然後以杏黃龍袍加身.發動陳橋兵變。

趙匡胤在既成事實面前,從後周幼主恭帝手裡接過「禪位」書,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

宋太祖即位,論功行賞,趙普輔佐有功,任為諫議大夫,並充(當)樞密直學士。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末,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進叛亂後的一天趙普進諫,趙匡胤接受了趙普的建議,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宴請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

(歷史上稱「杯酒釋兵權」)

乾德二年(964年)趙普官拜宰相,協助太祖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

太平興國六年(981)九月,趙普升為司徒、梁國公,二次入相。

端拱元年(988),趙普被冊封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

淳化元年(990),趙普因病三次上表辭去宰相職位,宋太宗不准,任趙普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書令。

淳化三年(992)春,趙普又三次上表,請求辭歸故里,宋太宗不准,拜趙普為太師,封魏國公,給宰相俸祿。

是年七月,趙普病逝,年七十一。

宋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

累封韓王,賜諡「忠獻」,並配饗太祖廟庭。

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驛之事,趙普先知其謀嗎?

趙普(92;2~992),字則平,祖籍幽州莉縣(今北京)。後周顯德初,趙普被永興軍節度使劉詞闢為從事,劉詞死後,把趙普舉薦給朝廷。據說當時朝廷並沒有用趙普,趙普只好到滁州教童蒙為生。後周世宗用...

趙普:大宋第一謀臣,影響遠超蕭何張良

趙普很早就追隨趙匡胤。早在趙匡胤從軍之前,其母杜夫人就請來趙普為趙匡胤講習學業,兩人一見如故,無話不談。在周世宗攻打清流關之時,作為門門客兼老友的趙普前來投奔趙匡胤,並獻策奔襲至後唐皇甫暉軍後,...

宋太祖是如何坐上皇帝的 宋太祖的年號叫什麼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原來是五代十國時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說與當時的君主柴榮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隨著柴榮征戰疆場,柴榮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對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與青睞,可以...

北宋宰相貪污,是真貪婪還是為求自保?

趙普祖籍幽州薊縣,歷經五代、北宋。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來,他的學問差得多。他當上宰相以後,宋太祖勸他讀點書。趙普每次回家,就關起房門,從書箱裡取書,認真誦讀。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總是十分敏快。...

名城開封:趙普 北宋「政壇不倒翁」

歷朝開國,皆有賢相,如漢朝之蕭何、曹參,唐朝之房玄齡、杜如晦,皆為世人所頌。北宋開國,初為相的是范質、王溥、魏仁浦。3位宰相併非宋太祖的親信,因此難有作為,相繼罷相之後,趙普才脫穎而出,歷經宋太...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宋太祖竟然怕史官?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原來是五代十國時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說與當時的君主柴榮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隨著柴榮征戰疆場,柴榮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對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與青睞,可以...

北宋君臣是如何虛構加工他們的光鮮開國故事

楊琳北宋史官在官修史書中並未記述太宗趙光義在陳橋兵變的現場,然而趙光義堅稱他就在兵變現場,誰的話才是真的?北宋開國之初的一些故事,諸如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金匱之盟、趙匡胤「不殺士大夫」的誓約等...

宋太祖趙匡胤祖上幾輩為宦,多為文職

宋太祖軼事 宋太祖趙匡胤祖上幾輩為宦,多為文職。其父趙弘殷驍勇,善騎射,於戰陣中得顯赫功名。後漢乾祐中,趙弘殷率將士與蜀軍會於陳倉,剛一交戰左眼就被流矢射中。負傷後他卻「氣彌盛」,一舉大敗敵軍,...

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的陳橋兵變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時年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