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的陳橋兵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時年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
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問計於宰相范質。
范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託言兵少將寡,不能出戰。
范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公元960年2月3日(正月初三日),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
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
」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團。
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
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
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
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
趙匡胤統軍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劃就開始了。
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布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遂擁立他為皇帝。
趙匡胤卻顯示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
趙匡胤就當眾宣布,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
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
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
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
在北宋取代後周的過程中,因趙匡胤注意嚴肅軍紀,一回開封就下令軍隊各歸兵營,開封城中沒有發生以往五代改朝換代時出現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因而得到原後周大小官吏的支持。
北宋建立伊始,後周一些帶重兵在外執行巡邊使命的將領,如慕容延釗、韓令坤,都表示擁護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盤踞潞州(今山西上黨)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及在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先後起兵反抗,於是宋太祖親率大軍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先後擊敗李筠和李重進。
他們的失敗,使得一些勢力較小,又對趙匡胤代周不滿的地方藩鎮更感到無力與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
這樣,北宋在原後周統治區已基本上穩定了局勢。
這場兵變,沒有喋血宮門,伏屍遍野,更沒有烽煙四起,兵連禍結,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一般以為,這不過是兵權與實力威懾的結果,事實上,兵權、實力等等這些絕對的優勢,只能保證兵變的最終成功,至於以什麼方式成功,則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決策者的謀划水平和政治見識,能夠將大事化於無形,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本身就充分地體現了趙匡胤的政治手段。
其中較為明顯直觀,兵變之際,趙匡胤曾數次「嚴敕軍士,勿令剽劫」,從而保證了兵變入城時的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由此贏得了民心,「都城人心不搖,四方自然寧謐」。
這與五代某些「縱兵大掠」的兵變相比,趙匡胤的「嚴敕軍士」無疑表現出一種政治見識。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
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汴梁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及趙匡胤母親之言:「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
」即位之後,趙匡胤斬封邱的守門官,升了陳橋守門官的官職。
等史料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
建隆二年,趙匡胤罷去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一職,以免「點檢做天子」的戲碼重演。
新鄉市封丘 陳橋驛兵變的背景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時年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
陳橋兵變是什麼意思?陳橋兵變的背景及具體內容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陳橋兵變的背景及具體內容是什麼?陳橋兵變(又稱「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
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為何說是最成功的兵變?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說的是趙匡胤通過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建立了宋朝的故事。那麼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說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陳橋兵變發生在後周。公元95...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經過,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時年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
金戈鐵馬之兩宋烽煙錄第一篇《北疆狼煙》:第五集、陳橋兵變
五、陳橋兵變 上一講咱們講到,周世宗在彌留之際,為了確保後周江山和兒子皇位的穩固,費盡心思安排了一個個人能力突出、人人相互牽制、各方力量平衡的文武顧命大臣集團。周世宗去世後,他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
大家只記得他杯酒釋兵權,卻忽略了他其他的功績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家庭,公元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公元960年,趙匡胤...
宋太祖的這條國策讓宋朝成為知識分子最嚮往的朝代
大家都知道陳橋兵變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這一天,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後周宰相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里...
一場兵不血刃的宮廷政變開創了一個新朝代
話說,趙匡胤帶領軍隊北上去抵抗契丹入侵,孰料到了陳橋就發生了兵變。趙匡胤掉轉槍頭奪了北周的政權,建立了宋朝。史書中把陳橋兵變說成是一個小意外,史載:帝上位,北漢,契丹兵皆自退。然而事實是這樣麼?
這是一場藝術的軍事譁變,卻造就了華夏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突然病逝,七歲的皇子柴宗訓即位,史稱「周恭帝」,符太后垂簾聽政。之前後周在世宗柴榮的帶領下國力處於上升階段,而此時因為恭帝年幼,符太后經常毫無主見,時任殿前...
陳橋兵變歷史故事由來
陳橋兵變,這是一個典故,即趙匡胤策劃的奪取後周政權的軍事政變。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藉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下後周政權!
唐朝滅亡以後,中原地區藩鎮割據,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 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這些朝代最長的撐了十七年,最短 的才持續了五年。同時,中國南方和山西地區先後出現了吳、南唐、吳 越...
陳橋兵變,趙匡胤!定都開封,改元「建隆」!
公元960年(顯德七年)正月初一,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後周執政大臣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