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虎為患,宋太祖趙匡胤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普(922—992)字則平,幽州薊縣(今天津市薊縣)人,後遷居洛陽,北宋宰相。

後周時為趙匡胤幕僚,掌書記,曾參加策劃陳橋兵變。

964年任宰相,協助太祖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

太宗時又兩次為相。

992年因病辭退,封魏國公,死後諡忠獻。

雖讀書少,但喜《論語》,因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已廣為人知。

但人們或許不知道,趙普還是一個天字號的大貪官,是臥在皇帝身旁的大老虎。

據宋史記載,南唐李煜給趙普送禮,一次就送白銀五萬兩。

吳越王錢弘俶給他行賄,一送就是瓜子金十瓶。

這是上了史書的,以趙普的品性,沒有記載的只會更多。

除了受賄,趙普還有倒賣朝廷禁運物資、強買強賣、違法占地、徇私舞弊、包庇犯官等違法犯罪行為。

據有的學者研究,趙普之貪絕不亞於北宋蔡京、童貫、高俅等臭名昭著的大貪官。

按說宋太祖趙匡胤對貪官污吏是深惡痛絕的,「內外官贓罪,多至棄市」。

但對於趙普的種種貪腐劣跡,趙匡胤不僅縱容包庇,甚至肆意貶斥、毆打檢舉揭發趙普貪腐勾當的官員趙珟、雷德驤等人。

直至發展到趙普專權獨斷、結黨營私,觸犯到趙匡胤的底線,這才將他罷相外放,同時還給他以使相(宰相級)的優厚待遇,使其在宋太宗時再度仕相,得以善終,壽逾古稀。

趙普何以善終?固然是因為他心思縝密,善於偽裝,也無疑和他是趙匡胤「陳橋兵變」的預謀者、「杯酒釋兵權」的導演者,居功至偉,宋太祖對他另眼相看、百般庇護有關。

但最根本的還是因為趙匡胤從來沒有把官員貪腐視為心腹之患,在趙匡胤看來,給予官員經濟利益是誘導他們放棄政治追求的最有效手段。

尤其是對趙普這些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故舊,他根本做不到「內外官贓罪,多至棄市」,相反倒是經常網開一面,想方設法予以保全。

因此,趙匡胤在位的17年間,只打蒼蠅不打老虎,州府以上級別的官員中只有一人(右千牛衛大將軍桑進興)因貪腐被殺,其餘的都是六、七品及其以下官員,很多都是些有職事無品級的吏,都不算官。

趙匡胤只打蒼蠅不打老虎,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蒼蠅們紛紛找靠山,巴結權貴,或趴在虎背上,或躲於虎腹下,或呆在虎尾上,結為利益共同體,以求得大老虎的庇護,這也為後來北宋的衰落埋下了根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趙匡胤身邊的「大老虎」是誰

趙普(922~992)是北宋的開國元勛,太祖太宗兩朝三度為相,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已廣為人知。但人們或許不知道,趙普還是一個天字號的大貪官,是臥在皇帝身旁的大老虎。

北宋宰相趙普,一生被罷兩次,仍得重用

趙普是當時北宋時期非常有名的一個宰相,在朝堂之中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地位,在中國的歷史上也留下了一世芳名。趙普獨自一人當了十年的宰相,在北宋時期可以說是有很多的豐功偉績,因此一直被後人們所讚揚。當然...

北宋君臣是如何虛構加工他們的光鮮開國故事

楊琳北宋史官在官修史書中並未記述太宗趙光義在陳橋兵變的現場,然而趙光義堅稱他就在兵變現場,誰的話才是真的?北宋開國之初的一些故事,諸如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金匱之盟、趙匡胤「不殺士大夫」的誓約等...

北宋宰相貪污,是真貪婪還是為求自保?

趙普祖籍幽州薊縣,歷經五代、北宋。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來,他的學問差得多。他當上宰相以後,宋太祖勸他讀點書。趙普每次回家,就關起房門,從書箱裡取書,認真誦讀。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總是十分敏快。...

趙普:大宋第一謀臣,影響遠超蕭何張良

趙普很早就追隨趙匡胤。早在趙匡胤從軍之前,其母杜夫人就請來趙普為趙匡胤講習學業,兩人一見如故,無話不談。在周世宗攻打清流關之時,作為門門客兼老友的趙普前來投奔趙匡胤,並獻策奔襲至後唐皇甫暉軍後,...

通過一頂簡單的帽子,趙匡胤不斷的加強皇權

趙匡胤以其絕對的人格開創了大宋王朝,結束了唐末的割據局面。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四位都是改變中國古代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使得中國進入一個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改變了...

趙普何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922—992)字則平,幽州薊縣(今天津市薊縣)人、「杯酒釋兵權」的導演者,三度為相,為一代名臣,從政50年,終年71歲。普智謀多,讀書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善吏道,後周顯德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