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多次勸諫,說明劉備的威脅,為何孫權還是放任劉備發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三個國家之間曾爆發一場大戰,蜀漢與東吳聯手,共同抗擊曹魏,在赤壁一戰中大敗曹軍。

兩個國家的聯手得益於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只不過相比於東吳而言,蜀漢實力較弱,劉備也沒有扎穩腳步。

這個時候,周瑜奪下荊州,劉備聽取諸葛亮的意見,向孫權討要此地。

周瑜聽說之後,立刻向孫權分析了劉備的弊害,可孫權非但沒有採納周瑜的意見,還將劉備放走,任由其發展,日益壯大。

孫權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的確如周瑜所說,劉備麾下優秀將領較多,遏制其發展的最佳方法便是將其「圈養」,使用利益誘惑,漸漸消磨他的鬥志,並將劉備與麾下將領分隔兩地,如此一來,劉備將不足為患。

可若是劉備與關羽、張飛等優秀將領聚集在一起,必將攪得天翻地覆。

孫權作為一代君王,自然知曉這些,可偏偏沒有這麼做,是因為其有著自己的打算。

我們來分析一下孫權的想法,看看他放走劉備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對於東吳而言,北方曹魏不斷施壓,雖然曹操赤壁大戰失利,但地盤擴大,將領仍舊很多,實力得到些許增長,如此一來,使得孫權不得不忌憚。

劉表死亡,劉璋折服,曹操的敵人相繼減少。

若是指望現有的小諸侯與曹操互相牽制,那等同於異想天開。

如此看來,若是失去劉備與曹操對抗,孫權哪怕地盤擴張,那麼也將直面曹操,至於其他小諸侯,曹操只要略施手段即可降服。

因此,曹操的壓力依舊籠罩著東吳,將劉備放在荊州,曹操還需要對其多做提防,孫權的壓力減輕,東吳可以更好地發展。

的確如此,曹操在聽說劉備得到荊州之後,大驚失色。

第二,荊州尚未穩定,對於孫權而言,依舊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這與劉備不同,劉備早就在荊州發展壯大,早期時候,劉表曾將劉備安頓在荊州,荊州當地不少人對劉備產生認同感。

這一點是孫權無法與劉備相提並論的,劉備的能力如何,孫權豈能不知,只不過若讓其費心費力地降服劉備,並時刻可能面對曹操的進攻,這一點怕是做不到,因此其沒有聽取周瑜的建議。

當時劉備雖然沒有什麼成就,不過始終在廣納賢才,四處建立聲望,這樣的一個人又豈是短時間內可以馴服的呢?看起來劉備沒有什麼實力,但就統治者而言,聲望是至關重要的東西,其將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實力,很有可能在某個時間點突然爆發,讓他人措手不及。

除此之外,劉備麾下還有不少將士,例如關羽、張飛。

且隨著劉琦去世,他麾下軍隊應該被劉備馴服,劉備可能有兩萬士兵。

如果將劉備軟禁,很有可能迎來關羽、張飛的痛擊。

此事非同小可,關羽大局觀強,作戰能力優秀,且忠心耿耿,很難被孫權收為己用。

若是將劉備扣押,孫權將面臨諸多敵人,東吳四面楚歌,恐怕被曹魏趁虛而入。

孫權自知能力有限,所以放走劉備,並將荊州給他,任憑他發展,通過劉備牽制曹操,東吳好有可乘之機。

只不過曹魏能人同樣不少,孫權遭遇蔣濟與張遼二人,敗兵而走。

第三,孫權並沒有鴻鵠之志,不想統一天下。

孫權憑藉祖輩的基業占領江東,赤壁之戰前,東吳主和派眾多。

若不是周瑜分析利弊,說出打敗曹操的方法,孫權可能就會動搖。

我們且看其他兩位梟雄,看看他們二人的表現。

曹操曾與袁紹兵力相差懸殊,且周圍虎視眈眈的敵人眾多,如果不能快速拿下袁紹,很有可能麾下勢力被人瓜分。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選擇迎難而上,後來一統北方,實力強悍。

而劉備呢?劉備白手起家,打動諸葛亮,其出山後幫助劉備逐步建立政權,可見劉備心中志向遠大。

但孫權並非如此,他是三個人中最沒有志氣的。

雖然曹操曾對其高度評價,說出:「生子當如孫仲謀。

」但其還說過配得上「英雄」二字的只有自己與劉備,孫權依靠祖輩基業日益強大,即便後來攻打合肥,也是因為孫權想要鞏固自己的勢力。

就戰略方針來說,孫權偏向於防守,只要守住自己的利益即可。

周瑜曾向孫權提議劍走偏鋒,奈何孫權遲遲沒有定論。

等到周瑜離世,這種事情無人再提。

甚至在三國中後期,孫權與劉備不和,其更是表面上歸降曹魏,這也說明了一種態度。

綜上所述,這就是孫權放走劉備的三個原因,在其眼中,並沒有天下,這是可有可無的目標。

相反,江東才是其想要堅守的陣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做的這個決定導致關羽慘死,真的對了嗎?

自古以來,荊州為兵家必爭之地。公元209年,劉備朝廷推舉孫權為徐州牧,孫權也推舉他為荊州牧,其中荊州四郡歸於劉備,南郡歸於孫權。至此,劉備正式借入南郡,後再借公安,籠絡劉表舊部。劉備以此為根據地,

蜀漢風雲事件8——失荊州

荊州之重,在於它的地理位置、經濟、人口等多方面的優勢,那是三國必爭戰略要地,荊州對於蜀漢集團的重要性,那更不必說,有它才有隆中對,沒有,從此蜀漢無力回天。換而言之,荊州也像燙手的山芋,換誰,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