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曾有三次一統全國的機會,前兩次意外錯失,第三次當真是可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一時期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三個寡頭集團,分別是以曹操為代表的北方政府,以劉備為代表的漢朝正統以及以孫權為首的的東吳政府。
在大多數人的意識中,東吳孫權一直「蜷縮」江東彈丸之地,因為他根本沒有實力和魏蜀兩大政權爭奪地盤,更沒有一統天下的可能,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東吳曾經有三次機會可以統一全國,卻因為種種原因而夭折,下面就來回顧下東吳的三次機遇。
東吳第一次契機出現在官渡之戰時期,當時東吳的統帥是素有江東小霸王之稱的孫策,當時曹操和袁紹在北方厲兵秣馬,一場大戰一觸即發,胸有大志的孫策自然不能錯過這絕佳的良機,暗地裡往北方地區調兵遣將。
只等曹操袁紹開戰後,揮師北上,與袁紹軍隊南北夾擊曹軍。
如若成功,剔除了曹操這一隱患,以孫策的能力,和袁紹劃江而治也不無可能。
孫策年少氣盛,在統一江東的時候結下了不少的仇家,一次孫策在外出狩獵期間,被嚴白虎舊部盯上,最終被暗箭射殺而亡。
之後其弟孫權繼位,因孫權年幼,便放棄了北伐曹操的計劃,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整頓內政上面,因此東吳也迎來了長達七八年之久的「修整期」。
東吳的第二次契機出現在了赤壁之戰後期,當時曹操慘敗,連小命都差點交代在華容道,赤壁之戰可謂令曹軍大傷元氣,加之當時朝廷又起內亂,馬超又在邊防作亂,曹操當時的境遇幾近命懸一線,曹魏政權隨時有崩塌的危險。
反觀當時的東吳,可謂是意氣風發,收編了大量的曹軍舊部,東吳的聲望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
當時的劉備如同喪家之犬,暫借荊州不足為據,周瑜計劃以荊州為跳板,西取巴蜀,然後北占漢中,跟後來諸葛亮的計劃如初一折。
如若成功,那麼東吳就擁有了長江以南黃河以西的整個南方地區及西部邊陲。
然後兵分三路,西邊聯合西涼馬超從西邊出擊,孫權則親率大軍直取徐州重鎮,周瑜則率劉備軍團和荊州兵,出荊襄而攻許都,假如這個計劃得以實施,東吳統一中國根本不是空談,然而時不佑吳,這個計劃隨著周瑜的英年早逝而被擱置了,劉備則趁機侵占了西蜀,自此東吳喪失了第二次契機。
當時關羽水淹七軍、生擒龐德,名頭正盛。
假如當時孫權能夠放下愚見,協助西蜀全力北伐曹操,必能擾亂曹軍北方勢力。
三國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孫劉較弱,二者如若聯合尚有生存的可能,反之只會被曹魏一一擊破。
當時孫權如果能聯合西蜀北伐,東西兩面夾擊滅曹魏,天下東西分置的話,到時候東吳和西蜀PK,還是有機會統一全國的,然而孫權卻為了急於得到荊襄之地,不惜背棄和西蜀的盟約,直接導致了關羽被殺。
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更是興全國之兵東征,吳蜀打得不可開交,曹魏自然漁翁得利。
最終三國的局面已經無法逆轉,曹魏徹底鞏固了北方的政權後,吳蜀兩國已成了粘板上的魚肉。
東吳曾經有三次良機統一全國,如果說前兩次契機是因為意外事件而夭折,那麼第三次契機,則是因為孫權的目光短淺而錯失了大好良機,當真十分的可惜。
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他真有那麼小氣嗎?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是神一般的存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似乎除了起死回生,就沒有他辦不到的事了!相比之下,周瑜就成了一個氣量窄小、能力平平的庸人。
溫酒讀帝王:多謀善斷吳大帝
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他承襲兄長之職上位,禮賢下士,從諫如流,處事果斷,精明能幹,最終開創了吳國的霸業,成為三國時期與曹操、劉備抗衡的梟雄,促使三國鼎立的局面最終形成。
梟雄劉備為何執意進行夷陵戰役 最後潰敗落得託孤白帝城
三國時期,有著名的「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赤壁和夷陵戰役。其中後兩次戰役,都跟荊州有必然關係。可見荊州這個地方,對魏蜀吳三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那麼為何劉備執意進行夷陵戰役呢?最終落得白帝城託孤。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東吳四英將,其中一人曾大敗劉備,使得劉備鬱郁而死
三國時期,社會矛盾激化,各地農民起義不斷。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所以三國是一個名將雲集的時代。在東吳就有四英將,他們是先後執掌東吳水軍的大都督,按接任順序,分別為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雖然政...
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真正道明周瑜的心胸
《三國演義》中對於周瑜形象的描寫,就是一個心胸狹隘,衝動無知,善妒之人,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他死前說的「既生瑜,何生亮」,更是讓後人嘲笑他是一位小人,不配被孫權重用。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周瑜並...
東漢末年,為何最終天下三分?周瑜可謂功不可沒!
由於《三國演義》對東吳的弱化,導致東吳將領大多被世人曲解。事實上,東吳的大都督周瑜不僅不是氣量小的人物,更是一個有雄才大略之人。要知道周瑜可是能與蜀漢的諸葛亮,曹魏的荀彧比肩的當世巨才,若東吳沒...
讓蜀國和魏國都吃了大虧的吳國,為何最後沒有統一天下?
司馬歷史觀:三國鼎立之勢大成之後,我們時常關注的都是魏國和蜀國的大戰,似乎只有這兩個國家有能力完成統一大業。可吳國比較也是有過赤壁大戰、夷陵之戰這樣大勝利的國家,可以說蜀國和魏國在東吳的手下都吃...
諸葛亮的叵測居心被此人看穿,惡鬥數載,結局悲催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周瑜,廬江舒城人。早在孫堅討伐董卓將一家大小移居舒城時,周瑜便與同歲的孫策交情密切。孫策比周瑜大兩個月,周瑜便將孫策視為兄長。孫策渡江統一江東路過歷陽,周瑜帶著招...
孫策臨終遺言已道出東吳結局,將江東交給孫權究竟是對是錯?
當年孫策脫離袁術,掌管江東,本想大展鴻鵠之志,可惜上天最終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在他外出狩獵時,不慎被刺客暗箭所傷,最終不治身亡,江東小霸王享年二十六歲。
如果劉備能聽從諸葛亮的這個意見,既能匡扶漢室,又能為兄弟報仇
公元221年,也就是在劉備稱帝之後的三個月,劉備盡起蜀國精銳,再次發動戰爭。這次劉備的戰爭矛頭不是指向被喻為國賊的曹魏,而是昔日的盟友東吳孫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猇亭之戰,又叫伐吳之戰。
你不了解的孫權 開疆拓土三分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
三國時代東吳有機會統一中國嗎?
三國時代魏蜀吳,在三國裡面,魏國代表北方中央政府,蜀漢代表漢朝正統,這倆政權存在感都比較高,大家都熱衷於討論他們的勝敗,比如曹操赤壁勝利,關羽北伐成功,諸葛亮北伐成功,防止司馬氏篡權等問題。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