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肺腑!看司馬懿是怎麼點評諸葛亮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司馬懿與諸葛亮在祁山對陣時曰:「汝乃南陽一耕夫,不識天數,強要相侵,理宜殄滅!如省心改過,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勢,免致生靈塗炭,汝等皆得全生。

這番話,其實乃肺腑之言,於蜀國大有益者。

可惜諸葛亮已經聽不進去了。

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是個神機妙算的軍師、統帥,他在草船借箭後對魯肅講了一番話:

「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公謹教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

我命繫於天,公謹焉能害我哉!」

這可以說是他本人的一次精彩自白。

但是這位軍事大師文人出身,用兵比較迷信計謀,每次打仗都非要設埋伏不可,然後派出一兩員大將出去誘敵:「只許輸,不許贏。

」對這一點,趙雲是照辦,而魏延頗有微詞。

孔子曰:過猶不及。

諸葛近之。

但在三國志里,則是另一番情形。

三國志里的攻堅戰大都出自劉備之手。

諸葛亮傳曰:

「成都平,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漢中戰役主要由劉備指揮,法正為謀主。

陳壽評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這個評價是比較恰當的。

善於治戎的統帥,帶出來的兵行軍有度,號令嚴明,遇變不亂,但是銳利和速度不足。

簡單的說,就是防禦力好,而攻擊力不夠理想。

所以諸葛亮往往是攻而不克,反而在撤退時擊敗追敵,獲得勝利。

王雙與張合就是在追擊諸葛亮時被擊斃的。

因此完全可以相信諸葛亮的治軍能力,嚴整而細緻。

在這一點上,治軍略顯粗糙的司馬懿對諸葛亮深為佩服,贊曰:天下奇才也。

司馬懿也深諳兵法,所以每次諸葛亮撤退時,他都不主張追擊。

在演義中,直到諸葛亮病死,司馬懿才想去瘋狂一把,結果還被姜維給唬了一回,留下「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笑話。

當然,諸葛亮主動出擊也打過不少勝仗,如:從荊州與趙雲「溯流而上,分定郡縣」、平定南越、攻武都陰平兩郡等,不過對手較弱。

赤壁之戰,聯孫抗曹之方針主要應歸功於諸葛亮。

因此總體而言,雖然說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優於軍事才能,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仍然可以躋身一流水平。

中學歷史書里畫了兩個三國人物的圖像

一是曹操,旁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二是諸葛亮,旁書: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吾輩愚鈍,當時不明白「傑出」與「著名」有何區別。

現在想起來,「傑出」是蓋棺論定,而「著名」算老幾?臭名昭著、徒有虛名、名過其實的都可能是著名!這種誤人子弟的教學內容在中學課本里多得很。

如今屁大的官死後都能博得個「久經考驗,卓越,優秀,偉大」之稱號,何吝不以一詞賜諸葛哉?厚今薄古,非所以教子孫後代也!

諸葛亮的隆中對堪稱古今中外戰略思想的楷模之一。

如果不是失荊州、關公敗亡,諸葛亮差一點就成功了!但時勢變易,戰略思想也應該調整。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最大的敗筆一不是街亭之戰,二不是後繼無人,而是他在劉備死後仍然沉溺於北定中原、恢復漢室的夢想,甚至脫離了隆中對的思想,變得一意孤行,窮兵黷武,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在這一點上,他無法象魯肅和司馬懿那樣以平常心對待改朝換代。

魯肅曾對孫權說:「昔高帝(劉邦)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齊桓公、晉文公輔周)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司馬懿與諸葛亮在祁山對陣時曰:「汝乃南陽一耕夫,不識天數,強要相侵,理宜殄滅!如省心改過,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勢,免致生靈塗炭,汝等皆得全生。

這番話,其實乃肺腑之言,於蜀國大有益者。

可惜諸葛亮已經聽不進去了。

即使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意圖,地擁荊、益二州,天下有變,則荊州兵出於宛、洛,川兵出祁山,天下可定。

但荊州已失,況天下並無大變,若強行北伐,不得其時矣。

司馬懿務求自保,也是這個道理,只要邊界相安無事,又沒有什麼重大變故,就不要想著把對方滅掉,大家都省心點,其實這正是孫子兵法所說的「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范蠡曰:「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

」這些都說明了諸葛亮北伐不得其時。

但諸葛亮還有一條憂慮,他怕自己沒世之後,蜀國沒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的人才,所以要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夙願。

可以想像他的精神壓力有多大,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

我覺得自從劉備死後,他的生活就一直處在高壓、憂悶、繁忙和孤獨之中,容易變得急於求成。

如果他放寬心,養身體,多活個十幾年,耐心等待機會,如果他不急於北伐,而是往南開拓疆界。

也許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並非不識天數,只是他的追求太執著而已。


文字摘自:微信號 三國故事

品讀三國故事,弘揚傳統文化,發現精彩三國,100萬三國迷都在上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第一謀士,該花落誰家?

相對於馳騁疆場的大將「謀士」這個職業顯得安全許多三軍之後,大帳之中甚至不必出城,也能左右戰局三國,更是謀士的時代臥龍、郭嘉、荀彧、鳳雛……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一、魯肅

諸葛亮北伐為何失敗,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三國後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劉備遺願,先後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然而,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次北伐中原,諸葛亮勞累成疾,病逝五丈原。至此,蜀國偏安一隅,之後雖然有姜唯北伐中原,但...

諸葛亮無愧三國第一謀臣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

揭秘司馬懿警告諸葛亮的肺腑之言究竟說了什麼

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是個神機妙算的軍師、統帥,他在草船借箭後對魯肅講了一番話:「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