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瑾冠絕無雙,羅貫中竟然一派胡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里的周瑜,大家都說是心胸狹窄的,氣量很小,嫉賢妒能。
這真是對《三國演義》最大的謬誤!
大家看《三國演義》,周瑜與諸葛亮明爭暗鬥,處處孔明技高一籌,周瑜懷恨在心,欲除之而後快,有些人就說《三國演義》把周瑜寫的是氣量狹窄。
我們不能只看到問題的表面,要看到問題的實質!
我看瑜亮之爭不是個人之爭,是國家之爭,是各為其主、代表各自集團的利益之爭。
個人之爭是名利之爭,是小人之爭,為各自集團之爭是代表國家利益之爭,是君子之爭。
瑜亮之爭顯然是君子之爭,是站在各自集團利益的基礎之上的鬥爭,所以顯然他們之間的爭鬥不是為自己,是為各自集團的長治久安而進行的鬥爭,所以,周瑜欲除諸葛亮,是想為東吳減少一個潛在對手,而不是對諸葛亮之才在自己之上的小人的嫉妒心作祟。
這其中的道理,《三國演義》中都有交代,只是被太多的人無視罷了!在周瑜死後諸葛亮前去弔孝之前,諸葛亮與趙雲之間有一段對話——
子龍:「周瑜去世,荊州少一勁敵,軍師當高興才是!況且那周郎心胸狹窄,幾次欲置軍師於死地,我聽江南來人言,周瑜死前遙望江北,嘆乎"既生瑜何生亮"可見他對軍師之恨,軍師又何必傷感?」
諸葛亮:「人言周公謹忌才妒能,非也!否則,當年他也不會叫我兄諸葛瑾勸我歸順東吳。
可見周公謹並非忌我之智有勝於他,而是恨我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
周公謹風雅超群,乃一代儒將。
今壯志未酬,如星隕落,怎不令天下英雄同悲!
可見《三國演義》這裡通過諸葛亮之口,高度評價了周瑜,也解釋了他們兩人之間的鬥爭的真諦,就是我所說的站在集團利益基礎之上的君子之爭。
在古代對於人才的爭奪是殘酷的,諸葛亮這樣的大才對於當時的局勢能起關鍵性的作用,這樣的人才是友方那是大幸,要是對手那就是大麻煩,周瑜先派其兄諸葛瑾勸降不得,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除之!正如諸葛亮所言「周公謹並非忌我之智有勝於他,而是恨我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也」。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諸葛亮的確給東吳帶了很多麻煩,不正說明周瑜的遠見嗎?
周瑜是東吳集團里用現在的話說是「鷹派」,與他對應對是魯肅的「鴿派」。
「鷹派」人物的特點就是鐵腕政策,通常的表現方式就是軍事打擊。
周瑜欲對諸葛亮動手也是「鷹派」慣用手法的一種表現。
比如,在赤壁之戰中周瑜用反間計通過曹操之手殺掉蔡瑁、張允也是一個實例,除去敵對陣營中對自己有威脅的人才,這跟欲除諸葛亮是同一個道理。
不能說殺掉蔡、張二人是智謀體現,欲殺孔明就是心胸狹窄。
有時候你的對手才是最了解你的人,周瑜深知諸葛亮是狠角色,將來是東吳的大患,這是周瑜想殺諸葛亮的根本原因,他是為東吳的長遠大計著想,用「鷹派」的思維和手段去消除心中所患,還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嫉賢妒能、心胸狹窄」。
反之諸葛亮對周瑜的了解也很透徹、精準。
如上與子龍的對話。
另外在諸葛亮祭奠周瑜的祭文中對周瑜做了高度評價,基本上道出了周瑜的平生貢獻,以及為人、品德。
這些感動了所有東吳將士,包刮孫權(孫權:人曰孔明與公瑾不和,今觀其祭奠之言,人皆虛言也!)周瑜推薦與諸葛亮私交甚篤的魯肅接替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其他「鷹派」,由此看出,兩人英雄相息,心照不宣。
何來有為私慾而除之的私念?
對眾口一詞的對《三國演義》的誤解讓人無奈,羅貫中對周瑜處處設有伏筆,只要細心領悟不難看出,我們不能只看到其表面,要站在他們所處的環境、所處的各集團角度來看待問題!
劉備身邊的神秘保鏢,完全可匹敵趙雲,可惜被羅貫中直接忽略
說到劉備身邊的保鏢人物,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趙雲,他曾數次救劉備於危難之中,還幫他奪回阿斗,劉備曾評價趙雲說:「子龍渾身是膽!」趙雲英勇固然不加,但很多方面都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誇大了,實際...
小說和歷史中的趙雲有什麼差距,請看本文(中)
解讀:在《小說和歷史中的趙雲有什麼差距,請看本文(上)》中,敘述了自趙雲出場到劉備擊敗曹仁時間段內,小說與正史之間趙雲的差別。其實這段時間內,因為趙雲表現機會少,所以人們往往對趙雲的事跡沒有印象...
終結三國的司馬氏(一):被羅貫中貶低的司馬懿
中國人大多都對三國有所了解。除了正史,還有很多流傳甚廣的野史,民間有故事、戲劇、平話之類,三國的故事就這樣幾千年口耳相傳,為人所津津樂道。很難找出一個歷史時期在中國人心中留下這麼多、這麼深的印...
周瑜臨死前留下12字,世人只知前半句,後半句讓諸葛亮痛哭流涕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軍閥割據,湧現出了一大批人才,他們通過「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輔佐自己的明公,最終通過不斷的土地兼并,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諸葛亮渡江舌戰群儒背後:代表劉備向孫權稱臣
東漢末,荊州劉表去世,其幼子劉琮降曹,赤壁之戰一觸即發,形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為求生存,劉備遂派諸葛亮為節使,前往東吳面見孫權,聯吳抗曹的意圖十分明顯。這個正史所載的歷史事件,經過羅貫中的妙...
諸葛亮周瑜之比較,雖各有千秋,但周瑜仍然勝孔明不少
正史上,三國時期的周瑜和諸葛亮雖說沒什麼交集,不過在《三國演義》里周瑜和諸葛亮有著不少的會面和衝突。如果要詳細比較的話周瑜貌似要比諸葛亮更厲害一些。
殺人不見血!諸葛亮蓋世「氣」功天下無敵
諸葛亮,字孔明,生於公元181年,卒於公元234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
周公瑾被諸葛亮三氣而死 周瑜氣量被冤枉上千年
一本《三國演義》讓一代名將周瑜幾乎成為了嫉賢妒能、器量狹隘的「代名詞」,蒙受了近兩千年來難以洗刷的「不白之冤」。那麼真相真如羅貫中先生所描述的那樣嗎?
周瑜是心胸狹小不能容人的人嗎?事實上並非如此!
一部《三國演義》讓周瑜蒙受了難以洗刷的「不白之冤」,一代名將也幾乎成為了嫉賢妒能、心胸狹隘的「代名詞」。然而大量的史實告訴我們,周瑜並非我們傳統印象當中的樣子,他的心胸狹小、不能容人更是一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