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袁尚幹了什麼蠢事 曹操如何欺負老友的兒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袁紹屢次大敗於曹操,被氣得幾次大吐血。
袁紹有三個兒子,誰當繼承人呢?袁紹認為,長子袁譚性情剛烈喜歡殺人,次子袁熙性格柔懦,難成大事,三子袁尚長得帥氣,禮賢敬士。
袁紹喜歡後妻劉氏,對她生的小兒子袁尚就特別偏愛。
臨終前,袁紹立袁尚為繼承人。
前面講了,袁紹將自己的一流謀士田豐、沮授和許攸滅了。
現在袁紹手下有二流謀士四個,審配、逢紀、辛評、郭圖。
這四個人分成了兩派,審配和逢紀支持袁尚,辛評和郭圖支持袁譚。
袁紹以前讓袁譚鎮守青州,袁熙鎮守幽州,外甥高幹鎮守并州,自己和袁尚鎮守冀州。
這種分封制強化了年輕一代的領導能力、帶兵能力,各個年輕將領有自己的一班人馬。
但袁紹的最大問題在生前沒有明確一致公認的後繼人,臨死前指定袁尚,袁譚不服氣,在袁譚的心裡,他一直認為自己是老大,按照古代繼承人的「立長不立幼」的古訓,應該自己是繼承人。
袁譚的謀士郭圖也認為,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他和袁紹說過這個問題。
郭圖等對袁尚為繼承人,也是不服氣的。
大敵當前,袁軍人馬分成了兩派,這是非常不利的。
怎麼辦?一種方法是政令統一,滅掉不和諧的一派,無論哪方滅掉哪方都可以。
但袁譚稱病,沒有來奔喪,這造成袁尚可以預先埋伏的刀斧手無用。
袁譚殺掉袁尚,也不是容易的,短期間內也無可能。
那麼就可以採用另一種方法。
另一種方法是團結合作,畫大餅。
作為現在的領導人,袁尚要做的是爭取團結,給予讓袁譚滿意的待遇,袁尚給了袁譚車騎將軍的稱號,但袁譚不滿意。
袁尚要說服袁譚,大敵當前,兄弟要攜手抗敵。
但袁尚沒有這樣做,沒給袁譚講清楚。
袁尚沒給袁譚畫個大大的大餅,沒讓袁譚看到未來,比如說等休息幾年(糧食在烏巢被燒了很多,不夠了),請兄長進攻曹軍陣地,弟弟我支援,拿下的城池咱們平分。
未來天下,弟弟我做皇帝,哥哥做有大大封地的王爺,等等。
我們看看袁譚、袁尚事實上是怎麼做的?他們的二流謀士又給他們出了什麼主意?
袁譚稱病,沒去冀州奔喪。
郭圖作為代表,去了冀州。
袁尚讓袁譚為前部打曹操。
郭圖以沒有人出謀劃策為名,從袁尚處騙得逢紀到袁譚處。
袁譚和曹操在黎陽打了一仗,袁譚大敗,向袁尚求救。
袁尚只派了五千人救援,這五千人在路途中還全部被曹操消滅了。
受袁譚逼迫,逢紀寫信讓袁尚再派兵。
袁尚接信後,二流謀士審配認為,利用曹操手滅了袁譚是很好的事,所以袁尚沒有發兵。
袁譚氣憤,殺了袁尚派的謀士逢紀。
袁譚和部下商量投降曹操問題。
袁尚派的姦細得到這信息,報告了袁尚。
傻謀士審配這時認為,若曹操和袁譚合理來攻冀州,那麼冀州危險了。
袁尚留審配守冀州,自己率領大軍來救袁譚。
袁熙、高幹也率軍來到黎陽,四個年輕將領袁尚、袁譚、袁熙、高幹率軍開始和曹操軍開戰。
但袁尚這些人鬥不過老奸巨猾、猛將眾多的曹操。
袁尚軍屢次失敗,曹操軍屢次勝利。
最後,黎陽丟了,四位年輕將領跑回冀州。
冀州堅固,曹操軍攻打不下。
曹操謀士郭嘉是個非常聰明的謀士,智謀也是一流的。
郭嘉認為,應該去打荊州的劉表,讓袁氏兄弟內鬥。
曹軍若急攻袁軍,他們會合力抗敵,若不打他們了,他們就開始內鬥了。
郭嘉這個計謀實際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計。
這個計策講的是鷸鳥看到河蚌張著蚌殼在曬太陽,想吃鮮美的蚌肉。
結果河蚌合上蚌殼,牢牢地夾住了鷸鳥的長嘴。
鷸鳥疼得拚命上下直跳,但河蚌就是不鬆開蚌殼,兩個誰也走不了。
漁翁來了,一漁網下去,鷸鳥、河蚌都成了漁翁的囊中之物。
曹操聽了郭嘉的意見,撤兵去打劉表了。
袁熙和高幹回封地了。
剩下袁譚和袁尚在冀州。
果然如郭嘉所料,外界壓力一除,內鬥開始。
蠢謀士郭圖主張來個鴻門宴,宴請袁尚,席間刀斧手殺了袁尚。
袁譚派人請袁尚赴宴了,袁尚的謀士審配馬上識破這個簡單的鴻門宴之計,識破就識破,不去不就行了,還是應該團結為重嘛。
但袁尚的蠢謀士審配出了一個餿主意,他讓袁尚去打袁譚。
袁譚被袁尚打敗,跑到了平原。
袁尚收兵回冀州。
郭圖的意見還是要去打袁尚。
袁譚於是派岑璧去攻打冀州,袁尚軍把岑璧殺了,袁譚兵敗,再次逃回平原。
袁尚的蠢謀士審配勸袁尚進兵,圍住了平原。
袁譚的蠢謀士郭圖出了一個詐降計的主意,郭圖認為,平原城中糧食不足,袁尚軍銳不可當。
袁譚可以假意向曹操投降,讓曹操去打冀州,這樣袁尚必然回救冀州,您和曹操雙面夾擊袁尚,袁尚可以擒獲了。
等袁尚被打敗後,咱們可以收集袁尚的軍隊,抗拒曹操。
曹操遠來,糧草不繼,必然會退去,這樣咱們就可以占據冀州了。
郭圖這個計策使用了詐降計和圍魏救趙計。
郭圖計策沒有考慮的是,現在袁方處於弱勢。
如果詐降了,自己軍隊的人心就散了。
袁尚被滅了,冀州的軍民人心就散了,袁譚帶著人心散了的軍隊,會有什麼前途?郭圖這個計策實際是開門揖盜、引虎入室之計,是自取滅亡之計。
曹操答應了袁譚的投降。
袁譚帶著袁尚方面投降過來的呂曠、呂翔見曹操,曹操把女兒許配給袁譚為妻,封呂曠、呂翔為侯,令他二人跟著曹操聽用。
郭圖又出了一個蠢主意,讓袁譚刻了二顆將軍印,送給二呂。
被曹操封侯的二呂當然看不上虛無縹緲的將軍印,拿著將軍印來見曹操,曹操有了殺袁譚之心。
曹操來了,蠢謀士審配建議袁尚還是去平原打袁譚,滅了袁譚再滅曹。
大敵當前了,審配還建議內鬥。
在袁尚率軍在平原打袁譚時,曹操大軍圍了冀州,
曹操派軍打袁尚,袁尚派人叫手下的馬延與張顗來,結果曹操讓呂曠、呂翔招降了馬延和張顗,曹操也封這二人為侯。
曹操派呂曠、呂翔、馬延和張顗,截斷袁尚糧道。
袁尚想逃回冀州,被曹操的伏兵大殺一場。
袁尚派人去曹操軍營投降。
曹操答應了袁尚的投降。
夜裡,曹操趁著袁尚軍高興,沒有防備之時,派大將張遼、徐晃劫寨,袁尚大敗。
畫外音:
袁尚:曹大爺,您怎麼不守信用?
曹操:乖侄,記住,兵以詐立!
審配依靠冀州城堅固,堅持守城。
城中糧食斷絕,軍士們餓死很多。
審配的侄子審榮憐憫城中軍士,私自打開城門,讓曹操大軍進入。
曹操喜愛忠誠的人,問審配願意投降嗎?審配不投降,審配的計謀水平不高,但他是個忠臣,他說他的主公袁尚在北方,不可以讓他面南而死。
審配面向北方下跪,引頸就戮。
曹操憐憫審配的忠義,把審配安葬於城北。
趁著曹操打冀州時,袁譚派軍打袁尚,袁尚跑到幽州投奔袁熙。
袁譚按照他和郭圖的詐降計時的商議,收攏袁尚的部下,準備收復冀州。
曹操召袁譚,袁譚不理會。
曹操大怒,斷絕婚姻,自己率領大軍來平原打袁譚。
袁譚放棄平原,到了南皮。
曹操為了南皮,袁譚再次想投降,這次曹操拒絕了。
曹軍大戰袁譚軍,袁譚和郭圖都被曹軍所殺。
來救援袁譚的袁熙手下將領焦觸、張南見袁譚已經被滅,投降了曹操。
曹操也封他們二人為列侯。
曹操率領大軍攻幽州,袁尚、袁熙棄城到遼西投奔烏桓。
曹操親率精兵進入烏桓,殺了袁尚、袁熙投奔的蹋頓,大敗他們的聯軍。
袁尚、袁熙投奔遼東。
曹操按照郭嘉的遺信,沒有發兵,果然,不久遼東公孫康送袁尚。
袁熙的首級給曹操。
袁紹對烏桓有恩,所以要追擊,免除後患。
公孫康一直怕袁軍吞併遼東,所以如果曹操發大軍攻擊,雙方一定合力抗曹,若不進攻,那麼公孫康和袁氏一定內鬥。
這又一次應用了鶴蚌相爭,漁翁得利。
後來果然如此,
就這樣,袁紹的三個兒子都被老朋友曹操給滅了,曹操平定了北方。
三國中兩個謀士同樣姓郭,一個運籌帷幄,一個卻只會幫倒忙送助攻
三國中除了驍勇善戰的將軍,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各位運籌帷幄的謀士了。其中最厲害的便是諸葛亮和郭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後世歷史中人們對郭嘉的評價尤勝過諸葛亮,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可是在三國時...
袁紹輸給曹操,並不是因為官渡之戰
公元200年的官渡大戰,袁紹大敗於曹操。此後,袁紹一蹶不振,其子袁譚和袁尚的勢力最終也為曹操蕩平。為什麼實力首屈一指的袁紹集團會徹底覆滅?官渡戰敗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但袁紹麾下不同地域士人間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