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名臣王陽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蔣介石一生非常推崇曾國藩和王陽明,尤其是對王陽明達到了一生的追求,王陽明到底何人。

他在明朝是什麼樣的地位?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

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

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

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

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

有《王文成公全書》。

王陽明(王守仁)

歷史記載王陽明生而不凡,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氣質。

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

王守仁5歲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

有一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

幼年的王守仁,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後台雖然他遭受幼年失恃,但他年少有為。

十二歲時,王守仁正式就讀師塾。

十三歲,母親鄭氏去世,幼年失恃,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挫折。

但他志存高遠,心思不同常人。

一次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

當時國家朝政腐敗,義軍四起。

英宗正統年間,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

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

他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

十五歲時就屢次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未果。

同年,他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那時已經有經略四方之志。

弘治二年(1489年),王守仁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返回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

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甚喜。

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

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歲的他參加禮部會試,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

出治葬前威寧伯王越,回朝上疏論西北邊疆防備等八事,隨後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決斷囚獄,隨後因病請求歸鄉。

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用授兵部武選司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

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治)當龍場驛棧驛丞。

同時,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京,調任南京吏部尚書。

路途中,王守仁被劉瑾派人追殺,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

逃過追殺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見父親王華,王華對他說:「既然朝廷委命於你,就有責任在身,你還是上任去吧。

」隨後他踏上路途,來到貴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

王守仁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

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

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並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平亂後,王陽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推薦勛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覆就回去了。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1529年1月9日8時)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今江西省大余縣境內)舟中。

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喪過江西境內,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守仁。

按理,以王陽明平定南贛土匪和寧王之亂的功績,加上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官職(正二品),按明朝的給諡規則,即三品以上官員離世後,由禮部商議諡號,再呈報皇帝,由皇帝決定是否給予諡號、授予何種諡號,王陽明會有一個諡號。

這主要是因為王陽明創立的心學並未被嘉靖皇帝及其他大臣所接受,他們認為王陽明的學說違背了傳統的儒學,是一種蠱惑人心的邪說。

雖然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由藩王入繼大統的世宗,在對王守仁有過短暫的賞識之後,便對這位非常能幹的臣子採取了冷漠的態度。

在世宗即位之際,王守仁因父老請歸,世宗說王守仁有擒賊平亂之大功,正要論功行賞,不許他辭官。

同年七、八月,先升其為南京兵部尚書,不許他推辭,稍後又特許他順路回去探視父親。

不久,加封王守仁為新建伯,世襲。

桂萼等大臣上書嘉靖皇帝:「守仁事不師古,言不稱師。

欲立異以為高,則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論;知眾論之不予,則為朱熹晚年定論之書。

號召門徒,互相倡和。

才美者樂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虛聲。

傳習轉訛,背謬彌甚。

但討捕畲賊,擒獲叛籓,功有足錄,宜免追奪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說以正人心。

」王陽明的心學和當時占主流意識的朱熹理學產生了衝突。

嘉靖皇帝對王陽明也不感冒。

在楊廷和把持內閣時期,由於和兵部尚書王瓊的爭鬥,在評定平寧王之亂時,嘉靖也聽從楊廷和等一眾大臣的話,沒有合理的評定。

經過大議禮事件,嘉靖皇帝雖然掌握了朝政,但也不好朝令夕改。

嘉靖於是聽從了桂萼等人的提議,停止了王陽明世襲建安伯的爵位,並沒有為他舉行相應典制的葬禮,自然也就沒有給予相應的諡號。

到隆慶繼位時,心學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逐漸被主流所接受,心學門人徐階等也在朝中掌握大權,有了話語權。

於是,以徐階為首的大臣開始上書給隆慶,頌揚王陽明的功績,隆慶於是追贈王陽明為新建侯(比建安伯高一級),並諡號文成。

到萬曆朝時,對王陽明的恩典又上了一層。

萬曆十二年,在大學士申時行等人的建議下,王守仁享有從祀文廟的資格,完成了其早年「慕聖學」、成聖人的理想。

王陽明雖然有軍功在身,但本質上來說,還是屬於文臣,因此在給諡時,第一字仍為「文」,而非「武」。

按明會典的記載,以「文」字為第一字,等級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貞」,然後依次是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義、靖、穆、昭、恪、恭、襄等字。

王陽明得諡文成,屬於第三等。

整個明朝,由皇帝賜予「文正」諡號的(不包括弘治、福王追諡),僅有李東陽、謝遷二人,賜予「文貞」者,則有楊士奇、徐階、錢象坤三人。

接下來就是文成諡號的,有劉基(劉伯溫)、王陽明兩人。

算下來,王陽明諡號文成,在整個明朝文臣中排第六或第七,算是非常高的評價了。

要知道在他的身後,還有諡號文忠的張居正(被譽為明朝中興者)、孫承宗(親手打造關錦防線,不願降清自盡而死)、楊廷和(四朝元老),而三元及第擔任過首輔的商略,也不過諡號「文毅」。

王陽明,個人認為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言最好的實施者!從小便顯示出他的不尋常,能堅持己見而在眾人反對的情況下,仍然痴心未改,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分界嶺;下定了一個目標,知道了一個道德準則,就會用自己的行動去實施,去完成,這不是做給誰看的,這是為了讓自己好受一點,這是我實現理想過程當中必須過的一道坎兒,如果這點小事兒都做不好了,還談什麼高遠宏偉的目標和理想,雖然一個個看似無法克服的困難令我身心疲憊不堪,但是我知道如果我這一刻放棄了,我的理想就又一次離我遙遠了,那我從此就事一個好高騖遠、渾渾噩噩的人,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因此,我再堅持一下,成功就在眼前!觸手可及!「仁」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特點,為了百姓寧可放棄自己顯赫宇宙的機會,為了百姓寧可違背君王之命!「為人民服務」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不是「拉大旗作虎皮」舉出來的,而是用心做出來的!不求聞達於朝野!只求豐年安樂業!王守仁,一個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而成為了偉人!「知行合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生俯首拜陽明---心學大師王守仁概述

人世的哲理長久地隱藏在玄冥之中,宇宙不知疲倦地演繹著爆炸,膨脹的輪迴,直到上天也厭倦了這周而復始的一幕,打了哈欠,眨了眨眼睛說:「讓王陽明去吧!」於是一道天光劃亮了沉寂幽遠的萬古長夜,墜入神洲大...

備受日本推崇的王陽明是個什麼人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全能大儒——明朝第一牛人

前一段時間去浙江餘姚,發現「陽明"兩個字出現的比較多,比如:當地有一個陽明街道,餘姚市第一人民醫院又叫陽明醫院等等。隨即就想到了歷史上的明朝第一牛人——王陽明。

推翻程朱理學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人之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