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唯王陽明一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王守仁(1472-1529),漢族,浙江餘姚人。

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

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

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王守仁(號陽明),曾被貶至貴州龍場驛(今貴陽市修文縣境內),驛館破敗不可居住,乃居於館旁山洞,其洞因而得名陽明洞,是貴陽名勝古蹟之一。

其學說世稱「心學(繼承陸九淵之『心學』並加以完善)」。

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如今位於貴陽城東扶風山麓,始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的「陽明祠」就是為了紀念「王陽明」先生而修建的。


明憲宗成化年間,生於浙江餘姚。

父王華,王華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狀元,王守仁就隨父移居北平(北京)。


《明史》載, 王守仁出生時取名為王雲,但五歲不能說話。

一位高僧告訴王華,要他給兒子改名為王守仁。

王華照做了,王守仁這才說話。

王華對兒子家教極嚴,王守仁少年時學文習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歡下棋,往往為此耽誤功課。

其父雖屢次責備,總不稍改,一氣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

王守仁心受震動,頓時感悟,當即寫了一首詩寄託自己的志向:

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里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遊。

炮響一聲天地震,忽然驚起臥龍愁。

王守仁自幼聰明,非常好學,但不只限於四書五經,而且也很喜歡其他書籍。

思想也比較怪癖,一直很多私塾先生都不能理解他。

有一首他做的打油詩很能說明他的這種思想: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據考證,作者王守仁,時年十四歲,這首詩叫《蔽月山房》,是王守仁第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他以諸葛亮自喻,決心要作一番事業。

此後刻苦學習,學業大進。

騎、射、兵法,日趨精通。


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進士,授兵部主事。

當時,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學之士,但提督軍務的太監張忠認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視守仁。

一次竟強令守仁當眾射箭,想以此出醜。

守仁再三推辭,張忠不允。

守仁只得提起弓箭,拉彎弓,刷刷刷三箭,三發全中紅心,全軍歡呼,令張忠十分尷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對宦官劉瑾,於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謫貶貴州龍場(修文縣治)驛丞。

劉瑾被誅後,任廬陵縣知事,累進南太僕寺少卿。

其時,王瓊任兵部尚書,以為守仁有不世之才,薦舉朝廷。


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僉都御史,繼任南贛巡撫。

他上馬治軍,下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謀略於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

以鎮壓農民起義和平定「宸濠之亂」拜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

後因功高遭忌,辭官回鄉講學,在紹興、餘姚一帶創建書院,宣講「王學」。

嘉靖六年(1527)復被派總督兩廣軍事,後因肺病加疾,上疏乞歸,152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於肺炎病逝於江西南安舟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守仁明代思想家,軍事家,新學集大成者

王守仁 ,漢族,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

王陽明,何許人也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