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關羽的死,直接導致劉備舉兵伐吳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都知道,關二爺在荊州保衛戰中敗走麥城,最終丟掉荊州,自己也被吳將所殺。
張飛欲與兄報仇,結果也被部下斬首。
而劉備聽聞兄弟被殺,舉兵伐吳,雖然被陸遜火燒連營而以失敗告終,但最後也落下個「重情重義」的好名聲。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關羽的死真的是吳蜀二國開戰的導火索嗎?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當時的三國局勢。
表面上看似三個勢力互相制約,實則北方魏國的曹丕的實力一家獨大。
吳國則是中規中矩,看似不溫不火,但是極其頑強,曹丕多次對吳國發起進攻卻無果,啃不下這塊硬骨頭。
至於蜀國,形式很是微妙。
他地處兩國中間,實力也不如他們,但是占據個山高路險,地勢險要。
所以,也是易守難攻。
再加上諸葛亮的《隆中對》思想,占據著荊州這個東吳咽喉,倒也顯得不能忽視。
荊州,東吳的交通重地,糧草重地。
根據《隆中對》,占據荊州的下一步是占據益州。
但是,前提是要把荊州占有。
圖謀很大,實施起來卻很難。
蜀國剛剛建立的根據地在四川成都,距荊州(江蘇)千里之遙,關羽一人鎮守,幾乎等於沒有後援。
這麼重要的地方東吳是不可能放過的,果然,荊州之戰爆發。
關羽死後,劉備揚言要給關羽報仇,東吳欲割地並賠款卻無果,兩年後,舉兵伐吳。
注意,是兩年後。
那為什麼要拖上兩年呢?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吳國表示了歉意並想做出補償,當然,這只是吳國的緩兵之計,一方面東吳不想真的激怒劉備,另一方面他也不相信劉備會不顧形式與他開戰。
至於劉備,如果真的像書上所寫是因為關羽之死而大動干戈,那他也不配為一國君主了。
蜀國新立,百廢待興,如何有實力去攻打吳國呢?
所以劉備準備了兩年。
招兵買馬,擴充軍力。
關羽的死不過是進攻的藉口,最重要的是奪回荊州。
當時劉備身邊最有名的一批人已經垂垂老矣,新的力量還不夠充足。
如果再不有所行動,劉備統一的計劃就再也沒有機會實現了。
是的,他也有野心。
而且如果沒有荊州,諸葛亮給他的計劃等於全盤皆輸。
諸葛亮也算到了必有這一戰,但他被安排在都城鎮守。
他考慮到了一切,卻沒有考慮到兩件事:第一,預料到魏國會冷眼旁觀,但沒有想到吳國會向魏國稱臣示弱。
這就導致魏國對吳國的牽制已經不在了,吳國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開戰,並投入全部兵力。
蜀國則不能。
第二,他沒有預料到劉備將軍隊安置在樹林,以至於上演了火燒連營的慘劇。
關羽的死,劉備是最著急的人。
但他不是急於兄弟殞命,而是急於荊州的丟失。
因為這麼一來,他統一天下的野心等於瞬間被打回原點,再加之他年事已高,不可能再重新制定計劃,慢慢圖謀,所以,他只能採取最直接的手段—戰爭。
當準備得較為充足之後,又面臨一個問題。
那就是三分局面較為平衡,如何有藉口去攻打東吳呢?難道要說是為了奪取本就在別人國土內的地盤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替關羽報仇就成為了最好的說辭。
既有理由出兵,又能落下個為兄弟重情重義的美名。
顯然,劉備早就想好了這一點。
所以,關羽之死,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伐吳的腳步,這是一個意外的導火索。
即便關羽沒死,占據著荊州的劉備早晚也會以這個為根據地舉兵奪取益州以南。
畢竟以現在的蜀國的實力來說北上伐魏並不現實,所以只能先染指東吳,成功之後再整合兩方力量考慮北伐。
所以,荊州是決不容失的。
但是顯然,東吳也意識到了這點,先下手為強。
不但奪回荊州,還除掉了關羽這個勁敵。
如果關羽未死,荊州未失,接下來的戰爭會不會是另一種局面呢?劉備的伐吳計劃又會不會因此而拖延甚至擱淺呢?
參考資料:《三國志》
原創作者:二三七七,嚴禁抄襲,抄襲必究
三國最慘主公,率領70萬大軍送死,還坑了兄弟兒子!
無論你是不是一個熱愛歷史的人,三國這個時代的歷史故事對於你來說肯定不會很陌生,因為一部三國演義,將這個時代的英雄豪傑們帶到了我們的面前,再加上各類影視劇,遊戲的宣傳,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對三國...
陸遜火燒連營的事件是怎麼發生的
電視劇《新三國》是根據原著《三國演義》改編而成。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到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然後被司馬懿攛掇政權之後天下歸晉的故事。精彩的劇集,獲得了首爾國際電視劇亞洲電視劇大獎等等知名獎項。...
諸葛亮、趙雲其實都錯了,劉備選擇伐吳才是最可行的戰略方案
劉備為關羽報仇,對東吳開始了揮戈相向,結果在公元222年8月夷陵一帶被東吳打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去荊州之後的又一次大敗,結果導致蜀國實力大損,一蹶不...
關羽之死的幾個謎團,細細想來這可能是一個局
關二爺大家都無比了解了,即使不知道歷史,沒讀過三國,也知道義薄雲天武聖人關羽的名字。作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肝義膽將軍,關羽的打仗能力不需多提,但是忠義卻一直被人們稱讚至今,可惜最後關羽敗走麥城,...
關羽兵敗身亡,大哥劉備不聽勸阻舉兵伐吳,一戰導致蜀國衰敗
劉備,張飛,關羽,三個人相識在戰爭頻繁,社會動亂的時代。當時三個人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
他號稱蜀國最大剋星,實力遠超周瑜,諸葛亮始終不敢與其交手!
東漢末年,世間大亂,各地梟雄紛紛起義想來當這一世的梟雄 經過多年的戰亂之後,天下終於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分別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再加上劉備的蜀國 。這三個國家其中屬於魏國最強,吳國第二,蜀...
三國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幾率又多大
首先拋出我的觀點 :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很小,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文分析。扯開一下,關羽想要不丟失荊州,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窩著荊州三郡不動,只要按兵不動,曹魏就不會和...
三國蜀漢政權,中國歷史上閃耀的流星
三國,中國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從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再到三分歸一,無數英雄在亂世中崛起,也在這個亂世中消逝。 蜀漢政權是三國中成立最晚的政權。劉備的戎馬生涯前二十年幾乎屬於顛沛流離的狀態,...
三國蜀漢,滅亡於這些人自身極大的缺點,這個缺點現在很多人都有
三國時期的蜀國,論軍事實力和領土面積,是弱於吳國的,而吳國又弱於魏國。但蜀國強在有一流的武將,如關張趙,有一個以「神的化身」著稱的諸葛亮,有一個「漢室正統」的領導者劉備。那麼如此強大的陣容怎麼就...
劉備舉兵伐吳背後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建安26年,關羽失守荊州,敗走麥城,被吳將獵殺,後兩年劉備舉兵伐吳,為關羽報仇,成為歷史的悲劇美談,為兄弟可領百萬雄兵,只為孫權人頭祭奠那一縷亡魂。而歷史的真相往往如妓女的衣服,拔掉了,也就知道...
諸葛亮五次北伐無功而返,為何不按原計劃,奪回荊州後一舉伐魏?
說起三國,沒有誰不會想到那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一代謀臣,諸葛孔明。諸葛亮雄才偉略,智謀無雙,本就出生世家的他因佩服劉備的品格而投於劉備帳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
無限膨脹的慾望讓劉備死在了白帝城
劉備,歷史上來看也算是個梟雄。從一個沒落的皇族中慢慢的打下了一片江山,成為蜀國之主。劉備取完「天府之國」巴蜀之地,荊州未失時,經過幾年的發展,實力瘋狂上漲,不在像以前那樣碰到別人只能跑路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