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勢浩大的十八路諸侯其實打不過董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第五回講到「曹操發矯詔諸鎮」,號召天下興義師討伐董卓,檄文一出,各鎮諸侯紛紛響應。

十八鎮諸侯轉眼就出來了。

他們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十八路諸侯里大家兵力不等,有三萬者,至有一兩萬者,這樣看來,十八路諸侯大概有三十餘萬人,各路大軍齊集洛陽,話說這是三十萬大軍里,有曹操,袁紹,孫堅,馬騰等,也有很多虎將,可是一番熱鬧之後,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就戛然而止。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演義和史書上都說是關東聯軍軍心不齊,大家各懷心事,最後被各個擊破。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真實情況恰恰相反,即使大家不內訌,也不一定能打敗董卓。

根據《三國志》記載,十八路諸侯其實沒有那麼多,實際上只有十一路。

他們是:袁術,韓馥,孔怞,劉岱,王匡,袁紹,張邈,橋瑁,袁遺,鮑信,曹操。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地方行政長官,一般不擁有軍權,例如袁術等人的職務基本上是虛職,而曹操的奮武將軍則是代理的,不合法。

此外這些人大多是何進,袁紹任命的,任職過短,還沒有培養自己的勢力,真正有實力的還是地方的豪強,他們的影響力有限。

這些人參與會盟的人馬也沒有演義說的那麼多,《三國志》記載:眾各數萬,其實這種說法不一定可信。

例如張超,袁紹,孔怞等人當時手下並沒有那麼多人,充其量也就數千人,這個「眾各數萬」可以理解為眾數萬,這也許基本上就是會盟諸軍的總數。

「酸棗會盟」其實人數並不多,所謂的「諸軍馬十餘萬」卻是有些誇張,他們其實把後勤人員,保障運輸的人也算進來的,這些人馬大多是臨時招募的,缺乏鍛鍊,由於事出倉促,這些軍隊甚至還沒有來得及訓練,這樣基本上是沒法和強悍的涼州軍相抗衡的。

此外,尤其是會盟,由於太過倉促,準備不夠充分,會盟定在正月,青黃不接,這樣給後勤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聯軍領導層大多都有私心,大部分後勤都是由韓馥,張邈供應,顯然二人也沒有那麼大的能力。

面對十餘萬精銳的涼州軍,關東諸軍無論在素質,裝備,能力上都是沒法比的,數量也不占據優勢。

涼州軍有攻守之利,而聯軍其實並不占優。

這時候聯軍內訌,有實力的幾個不願意出手,想出手的例如曹操結果都被打得大敗,這些人保持的態度,其實並沒有支持曹操等人,反而還拖了後退。

雖然號稱「十八路」之多,其實實力上並沒有那麼多,雙方對比懸殊,十八路諸侯也沒有那麼多,打不過董卓也是很正常的。

看似聲勢浩大,其實也就是虛張聲勢而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十八路諸侯討伐,為何還斗不倒一個董卓?

《三國演義》中,曹操號召天下群起討伐董卓。檄文一出,各路諸侯紛紛響應,袁術、袁紹、孫堅等17路人馬,加上曹操,一共十八路諸侯,兵力「多少不等,有三萬者,至有一二萬者」,這樣算來,討伐董卓的人馬合...

酸棗會盟的盟主並不是袁紹而是另一個人

《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寫道曹操到陳留郡招募義兵,向各州郡發出矯詔,號召大家起兵反對董卓。渤海太守袁紹收到檄文,前來與曹操會合。總共有十七鎮響應。

十八路諸侯討董,為何沒有稱霸荊州的劉表?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濟北相鮑信、山陽太守袁遺、同時俱起兵,眾各數...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上)

先看《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

董卓禍亂敗朝綱,諸侯討伐誅叛黨

董卓奉詔率軍開赴洛陽以後,燒殺搶掠,讓大漢王朝最後一點殘光變得更加昏暗了。當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昏庸無道,喪盡天良。在三國演義中,由曹操發起的反董卓聯合軍可謂聲勢浩大。瞬間集合了十八路諸侯,一...

十八路討董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朝綱崩壞,曹操矯詔與袁紹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一時間,各地諸侯紛紛領兵奔洛陽而去。可惜,各路諸侯,心懷鬼胎、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盤,討賊聯盟不久便分崩離析。從此,東漢進入群雄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