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會失敗,是因為實力和人數都不如對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第五回說道曹操「發矯詔諸鎮」,號召天下興義師討伐董卓,檄文一發,十八路諸侯就此產生。

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這十八路諸侯兵力多少不等,多者三萬餘,少則一二萬,如果按照推理,關東聯軍大概有三十萬餘人附近,這三十萬大軍里,有很多猛人,理論上說他們對付董卓不成問題,可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看似比較熱鬧,沒多久就曲終人散。

為何會有這種結局呢?演義和史書給的答案都比較一致,就是關東聯軍人心不齊,大家各懷鬼胎,都不願意沖在前面,都怕自己的實力遭到損失,大家心不齊,最終被各個擊破,聯盟討伐最終不了了之,令人惋惜。

可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即使沒有那些事情,關東聯軍也未必會勝,十八路諸侯的失敗其實在實力和人數上並不占優。

《三國志》記載:所謂的十八路諸侯並沒有那麼多,實際上只有十一路,他們是:袁術,韓馥,孔怞,劉岱,王匡,袁紹,張邈,喬瑁,袁遺,鮑信,曹操。

他們的職務大多數是刺史,太守,他們是地方的行政長官。

按照當時的規定,州郡長官不掌管兵權,他們沒有軍權,很少掌握軍隊,這樣就在實力上和董卓有差距。

這些刺史、太守大都是不久前何進、袁紹為在地方奪權而任命的官員,任職時間稍長些的韓馥到任也頂多一年多,其他人多是幾個月,他們雖然有朝廷頒發的委任詔書,但在豪強大族左右地方政局的漢末時期,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十分有限。

這些刺史、太守為參加會盟都帶來了一些人馬,《三國志》說「眾各數萬」,這個說法比演義還誇張,像張超、袁遺、孔伷這些人手裡如果真有「數萬」人,那就是陶謙、公孫瓚一級的角色了,他們充其量只有幾千人,「眾各數萬」一句應該當「眾數萬」理解,指的是酸棗諸軍的總數。

曹操後來在酸棗看到「諸軍兵十餘萬」也略有誇張,或者是把各支人馬負責後勤保障運輸的人數都計算進去的結果。

這些關東聯軍的人馬,大多是臨時召募的新兵,缺乏訓練,曹操在已吾募兵一下子就召來了數千人,也根本來不及訓練,讓這些人上戰場與強悍的涼州軍正面交鋒只能是送死。

長沙郡太守孫堅是個老牌軍人,很有軍事才幹,手下的人馬戰鬥力也最強,但他是後來參加討董的,關東聯軍會盟時並沒有主動聯絡他。

另外,聯軍在酸棗會盟的時間是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這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突然有許多人馬聚集在一塊,軍糧供應就是個難題,由於聯軍首領大多缺乏自身積累,大部分人只能靠作為「東道主」的冀州刺史韓馥、陳留郡太守張邈提供後勤供應,他們二人顯然也沒有這麼大的能力。

也就是說,面對總兵力10萬左右、以騎兵為主且久經戰陣的涼州軍,關東聯軍不僅在素質、裝備和後勤上沒法比,就連數量上也不占明顯優勢,涼州軍在守、關東聯軍在攻,攻守之勢也有利於涼州軍。

關東聯軍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希望大家多多點讚和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第五回 十八鎮諸侯

董卓隻手遮天,群雄當然不服,結成同盟,共同反抗董卓。當然,有的是為名,有的為利;有些真想匡扶漢室,有些只是想做第二個董卓。董卓有什麼好呢?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這是很多諸侯的夢...

董卓禍亂敗朝綱,諸侯討伐誅叛黨

董卓奉詔率軍開赴洛陽以後,燒殺搶掠,讓大漢王朝最後一點殘光變得更加昏暗了。當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昏庸無道,喪盡天良。在三國演義中,由曹操發起的反董卓聯合軍可謂聲勢浩大。瞬間集合了十八路諸侯,一...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上)

先看《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

酸棗會盟的盟主並不是袁紹而是另一個人

《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寫道曹操到陳留郡招募義兵,向各州郡發出矯詔,號召大家起兵反對董卓。渤海太守袁紹收到檄文,前來與曹操會合。總共有十七鎮響應。

十八路討董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朝綱崩壞,曹操矯詔與袁紹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一時間,各地諸侯紛紛領兵奔洛陽而去。可惜,各路諸侯,心懷鬼胎、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盤,討賊聯盟不久便分崩離析。從此,東漢進入群雄爭霸...

聲勢浩大的十八路諸侯其實打不過董卓

《三國演義》第五回講到「曹操發矯詔諸鎮」,號召天下興義師討伐董卓,檄文一出,各鎮諸侯紛紛響應。十八鎮諸侯轉眼就出來了。他們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