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討伐董卓的十七鎮諸侯,最可惜的確是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故事的開端是公元184年,農曆中的甲子年,此時的大漢王朝早已日薄西山,這個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四百多年的大一統王朝終於一步一步,帶著他的光輝與驕傲,走就進了陰冷潮濕的墓穴。
這一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在中原大地上,驟然爆發,這便是東漢末年大亂世的開端。
之後,黃巾起義被迅速鎮壓,但星火燎原之勢已成:十常侍之亂,無謀的何進引狼入室,將西涼刺史董卓召入京城勤王,卻不想董卓因此做大,廢掉少帝,改立漢獻帝,也就是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
當時東漢王朝以州為最大一級的地方行政區劃,相當於現在的省,各州的行政長官叫刺史,也叫州牧,比如後面的荊州刺史劉表,豫州牧劉備。
此時中央政府對各州的控制力度很低,各州都有很大的自主權,實力有強有弱,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後面十七鎮諸侯討伐董卓的事情才可能發生。
那次會戰可以說改變了東漢王朝歷史走向,董卓劫持漢帝西走長安,而十七鎮諸侯也就地解盟,之後更是相互紛爭。
那麼,他們之後的結局如何呢?一起去看看吧。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袁術這個人也不得了,我們都知道袁家在東漢後期是四世三公,盛名滿天下,作為袁家的正支,袁術在東漢末年開始時實力就不弱。
討董之戰後,袁術回到南陽,以此為根據地,之後割據淮河流域大部分區域,在從孫策那裡得到漢朝的傳國玉璽之後,決定稱帝,建國號為仲氏。
可惜他確實沒有政治遠見,第一個吃螃蟹的註定沒什麼好下場。
199年,袁術在歸附袁紹的途中,被曹操派來的劉備和朱靈攔截,憂鬱成疾,病死途中。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說起韓馥就有點搞笑了。
他在討伐董卓時官位是冀州刺史,但是這個冀州刺史是董卓封給他的,當時大夥都叫囂著打董卓,他一看沒辦法,也就跟著去討伐他的恩主。
之後,諸侯散盟後,袁紹的軍隊走到韓馥的地盤裡沒糧食了。
韓馥覺得人家是大家之後,自己得表示表示,就屁顛屁顛給人家送糧食去了。
結果袁紹的謀士就對袁紹說:「大丈夫怎麼好意思吃人家送來的東西,乾脆我們去搶吧」。
袁紹一聽,哎喲,這個邏輯不錯哦,就想了個辦法:讓人給北平太守公孫瓚帶了封信,說大哥你帶兵來,小弟給你打頭陣,我們一起分了冀州。
公孫瓚一聽,覺得挺好,家也不回,帶著大軍就沖冀州殺過來。
韓馥一看蒙了:這可怎麼辦呢?他手下的謀士就給他出主意,說袁紹還在咱地盤上呢,讓他過來主持一下,那公孫瓚還敢放肆嗎?韓馥一聽:天才啊。
於是派人去請袁紹了。
結果不出意料,袁紹來了,公孫瓚走了,韓馥的冀州變成袁紹的冀州了,這下韓馥徹底傻眼了,匆忙之間,騎了匹馬,投靠陳留太守張邈了。
之後,袁紹向張邈派出使者,韓馥以為是袁紹要殺死自己,在廁所里思前想後,用小刀自殺了。
末了,人家根本不知道他在這,這死的也是莫名其妙了。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討董大戰時官任豫州刺史,也是董卓提拔他上任的,之後,公元190年,討董大戰結束後,他回到豫州,不久就病死了。
嗯,沒什麼存在感。
記得之前玩三國群英傳,孔伷就只是自己一個人,連一個部將都沒有,也算是比較可憐了。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這傢伙來歷也不小,他可是皇室宗親。
大戰爆發時他是兗州刺史、侍中。
之後參加諸侯結盟,諸侯散盟後因和東郡太守喬瑁談心談不到一起,就把喬瑁殺了,占了東郡。
劉岱的死也是比較二。
192年,青州黃巾軍包圍了兗州,當時黃巾軍的實力很強,劉岱的謀士就勸他說,現在賊軍勢大,我們還是先守一段時間再說。
劉岱說,滾,大丈夫怎麼能做縮頭烏龜呢,我要馬革裹屍而還。
說完就帶兵殺出去了,結果就真的被抬回來了。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王匡,大戰之前任河內太守,190年討董大戰時,董卓為瓦解諸侯聯軍,派遣大鴻臚韓融、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等數名朝廷重臣,攜帶詔書到河內郡,遊說駐守在當地的袁紹。
然而,袁紹不接受他們的遊說,於是派遣王匡收押他們進入牢獄,並為了在眾軍面前,做處刑的準備。
受押解的官員中,胡母班為王匡的妹夫,故在獄中寄書給王匡,並在書信中批判王匡,同時請託王匡在自己死後,要多多照料被遺留下的二位兒子。
王匡讀完胡母班的書信後,抱起胡母班的二位兒子而開始哭泣。
此後,胡母班與吳循、王瑰等人,同時被斬首。
王匡雖是奉命行事,但還是讓胡母班的親屬感到不滿,於是找曹操達成聯手合作的協議,最終使王匡因他們的攻擊而去世。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張邈,大戰時為陳留太守,這傢伙和曹操關係不錯,結果後來受陳宮挑撥,背叛曹操,家人被曹操全部殺死,後來不得以追隨呂布投奔當時的徐州牧,張邈又跑去向袁術借兵,結果半路被部下殺死了,說起來也是挺平庸的一生了。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在前面說劉岱時提到,在討董大戰後就被劉岱殺死了。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袁遺,與袁術袁紹同宗,但與袁紹親近,192年,袁術打敗原揚州刺史陳溫,占據揚州。
袁術就對袁遺說,哥啊,你看袁術那小子囂張的,他剛打下揚州,兵力虛弱,你可以乘機進攻,奪取揚州,我表你為揚州牧。
袁遺聽了,屁顛屁顛就去了,結果被袁術打得全軍覆沒,他也順帶掛了。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鮑信,與劉岱同鎮兗州,190年,劉岱不聽鮑信勸導,馬革裹屍還了,鮑信等就迎立曹操為兗州牧,之後在與黃巾軍的交戰過程中,為救曹操,戰死了。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孔子後人,也是東漢末年諸侯的一支,起初為北海相,之後任職青州刺史,他在青州為政清廉,頗有政績。
196年,袁譚率軍攻打青州,孔融不敵。
這傢伙也是有一股子二氣,青州城還沒有被攻破時,他的不下就勸他逃走,他不聽,擺上酒席,優哉游哉地喝酒吟詩,突然間一支箭直接就射到他的桌子上,他這才著急起來,火急火燎的找了一匹馬,騎上便跑,連他的妻子兒子都顧不上。
之後,孔融西走投奔當時曹操主導下的建安朝廷。
孔融性格高傲,仍受不了權臣操縱國政,多次出言頂撞曹操,終於,曹操也受不了了,就在208年找了個藉口,將孔融一家全部誅滅。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張超,張邈的弟弟,和他的哥哥一起,叛迎呂布代曹操為兗州牧,之後呂布被曹操打敗,張超全家被曹操殺死。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陶謙,三讓徐州故事的主導者,為人敦厚愛民。
之前為了巴結曹操派部將護送曹操的父親曹嵩到兗州,結果他的部將擅自將曹嵩殺死。
曹操為報復仇,決議剷平徐州,之後受呂布的威脅,不得以班師了。
而陶謙也在這之後不久病死,將徐州交給了劉備。
不得不說,這一份胸懷以及看人的眼光,老陶謙真的值得人佩服。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馬騰,伏波將軍馬援之後,馬超之父。
說實話,馬騰愛國之心在整個東漢末年沒有幾個人可以比得上。
討董大戰,他參加了,之後想要除去權臣李傕、郭汜,失敗了;衣帶詔討曹操,他也參加了。
最後在211年,馬超起兵反曹,馬騰被曹操殺死。
說實話,馬超確實有點坑爹啊。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公孫瓚,東漢末年比較強勢的幾支諸侯勢力之一,曾多次提拔劉備,與劉備的關係一直很好。
討董大戰後,公孫瓚回到北平,之後與袁紹爭奪河北的控制權,最終不敵,自焚而死。
再多說一句,就因為這件事情,劉備假借為公孫瓚復仇的藉口,順利脫離了曹操的掌控,真正自立起來。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這也是三國演義裡面沒什麼存在感的任務。
他在討伐董卓之後就一直在上黨打山賊刷副本。
198年,呂布被曹操圍在下邳,張楊與呂布關係很好,便想要從後面偷襲,打敗曹操,卻不想被他的部將楊丑殺死,將上黨獻給了曹操。
唉,最是背叛讓人恨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孫堅,這個不用多說,孫策與孫權的父親,也是一員虎將。
在討董大戰中無意得到傳國玉璽,於是想回江東以圖發展,不想被袁紹識破,袁紹讓荊州刺史劉表截殺孫堅。
後來孫堅因為輕敵,最終死在劉表手下。
不過,轉折之後才是重點:他的兒子孫策打下江東基業,兒子孫權又順利建國,孫堅也算可以瞑目了。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袁紹可以說是三國裡面最可惜的一個人物。
他是名家之後,或者說家世很好,在其勢力巔峰時已經一統河北,即青幽並冀四州之地。
結果在官渡之戰時被曹操擊敗,諾大的勢力瞬間土崩瓦解。
他也不像孫堅,有兩個能幹的兒子,生了一群坑爹的富家子弟。
等到老爹一死,自家人倒先打起來了,省了曹操不少事情。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看看歷史上真實諸侯,別被小說騙了
沖仔原創文章在十八路諸侯中,四世三公的袁家占據三席: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南陽太守袁術、山陽太守袁遺。除了這三個姓袁的外,在諸侯中還有幾位也是袁家的人。所以,袁家當諸侯盟主是無可厚非的。關於袁家的...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下)
接上回,先重溫十八鎮都有誰?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
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結局
東漢末年,朝綱腐敗,民不聊生,黃巾起義爆發。漢室威信受挫,權力下放,各地方諸侯自組勢力。河東太守董卓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而且他生性兇...
《三國演義》里十八路諸侯後來各自的結局是什麼?
《三國演義》中描述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壯觀戰爭場面。其中提到這十八路諸侯各有各的用心,各有各的打算,勾心鬥角,各懷心事。在董卓棄城逃跑後,十八路諸侯也就慢慢的散了。那麼散夥以後的十八路諸侯在未來...
十八路諸侯都有誰?史學家是否醜化曹操?劉備為何不是第十九鎮?
十八路諸侯,有兩種提法,一種指漢末以曹操和袁紹為首的討伐董卓的十八支隊伍的首領;一種是指秦亡後西楚霸王項羽分封的以劉邦為首的十八路諸侯王。東漢末期獻帝初平元年(西元190年),爆發了董卓討伐戰(...
三國演義人物簡明統計16(按出場順序)
113、劉岱(?-192年),字公山,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西北)人。東漢末年兗州刺史,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討伐董卓的漢末群雄之一。 114、王匡(?-190年代),字公節,中國東漢末年...
十八路討董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朝綱崩壞,曹操矯詔與袁紹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一時間,各地諸侯紛紛領兵奔洛陽而去。可惜,各路諸侯,心懷鬼胎、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盤,討賊聯盟不久便分崩離析。從此,東漢進入群雄爭霸...
董卓禍亂敗朝綱,諸侯討伐誅叛黨
董卓奉詔率軍開赴洛陽以後,燒殺搶掠,讓大漢王朝最後一點殘光變得更加昏暗了。當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昏庸無道,喪盡天良。在三國演義中,由曹操發起的反董卓聯合軍可謂聲勢浩大。瞬間集合了十八路諸侯,一...
十八路諸侯的討董卓後的命運,除了曹操就沒有好下場的
在《三國演義》里,十八路諸侯會盟是非常精彩的一段,曹操發出檄文以後,全國共十七鎮諸侯起兵相應,組成了一個反董卓聯盟,聲勢浩大,與董卓進行了第一次實力PK。不過這些諸侯雖然都起兵響應了,但實力不一...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上)
先看《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
漢末三國最悲劇的諸侯,公孫瓚自焚,孫堅被射死,第一令人惋惜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隨著宦官和外戚的鬥爭,導致軍閥割據,彼此混戰,加上土地兼并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諸侯局面。而漢初平元年(公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