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看看歷史上真實諸侯,別被小說騙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沖仔原創文章

在十八路諸侯中,四世三公的袁家占據三席: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南陽太守袁術、山陽太守袁遺。

除了這三個姓袁的外,在諸侯中還有幾位也是袁家的人。

所以,袁家當諸侯盟主是無可厚非的。

關於袁家的事,有歷史常識的人是很熟悉的,在這裡不過多介紹了。

袁紹



袁術


袁遺

陳留太守張邈,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

有野史說張邈是張良的後人,但這是無法考證的事。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張邈背叛了曹操投靠了袁紹,戰敗後又投靠了袁術。

在正史上,關於張邈最詳細的記載是《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張邈

豫州刺史孔伷,孔伷字公緒,兗州陳留郡人。

在正史中關於孔伷的記載較少,除《三國志》外,在《後漢書.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中,也有關於孔伷的文字記載。

孔伷在反董聯盟解散後不久病逝。

孔伷

兗州刺史劉岱,劉岱字公山,東萊牟平人。

劉岱和劉備的經歷有點相似,也是個沒落的漢室宗親。

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又回到了漢朝權利中心,成為一路諸侯。

雖然姓劉,但是劉岱並不忠於皇帝,而是袁家的人。

在《三國志》、《續漢書》、《英雄記》中有關於劉岱的記載。

劉岱

冀州牧韓馥,韓馥字文節,潁川郡人。

韓馥也是袁家的人,他是袁紹父親的學生。

有史學家評價韓馥是個厚道人,但在那個爾虞我詐的亂世中,厚道人註定是悲劇的,韓馥最終迫於無奈自殺。

王粲《英雄記》、陳壽《三國志》、范曄《後漢書》、司馬光《資治通鑑》,在這些史書中都有對韓馥的記載。

韓馥

河內郡太守王匡,王匡字公節,兗州泰山郡人。

王匡曾和袁紹一同在河內駐軍,當時是袁紹的下屬。

日後也投靠了袁紹,所以,王匡也是袁家的人。

王匡曾為了袁紹大義滅親,殺了自己的妹夫。

最終,因胡母班(王匡妹夫)家人不能原諒王匡所為,和曹操聯手攻擊,而離世。

在《三國志》和《後漢書》中,有對此事的相關記載。

王匡

東郡太守喬瑁,喬瑁字元偉,睢陽人。

還記得《三國演義》中大喬小喬的父親喬玄嗎?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喬玄是一位東漢名臣,曾預言天下大亂,也是曹嵩(曹操父親)的老領導。

東郡太守喬瑁就是喬玄一族的。

在小說中,喬瑁被一代而過了,可是在史書《三國志》中,喬瑁卻留下了很重的筆墨。

喬瑁和劉岱不和,最終被劉岱所殺。

喬瑁

濟北相鮑信,鮑信字允誠,泰山平陽人。

鮑信是何進的部下,後來投靠劉岱,劉岱是袁家的人,所以在討董卓時鮑信也是袁家的人。

關於鮑信的史料記載不多,除《三國志》外,僅在《張昭傳》中有過記載。

在小說中,鮑信就是迎曹操進兗州的那個人。

鮑信

袁紹、袁術、袁遺、張邈、孔伷、劉岱、韓馥、王匡、喬瑁、鮑信,這十個人就是討伐董卓的全部諸侯。

您沒看錯,歷史上討伐董卓的是「十路諸侯」,並不是「十八路諸侯」。

而在這十路諸侯中,有七人是袁家的人,可見當時袁家的勢力有多大。

驍騎校尉曹操,曹操參加了討伐董卓的聯軍,但是他並不是一路諸侯,因為他的勢力夠不上諸侯這個級別。

當時曹操只是陳留太守張邈的一位「高管」而已。

曹操手下不過幾百人,但是在這幾百人中,有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等這些日後響噹噹的名字。

關於曹操的歷史記載大家太熟悉了,不用多說。

曹操

北海太守孔融,就是四歲讓梨的那個孔融,孔聖人後裔。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孔融是北海太守,十八路諸侯之一。

在正史中,當時的北海是「北海國」,孔融的官職是「北海相」。

孔融並沒有參加討董聯軍,因為當時北海國正在到處鬧黃巾,騰不出手來討伐董卓。

而且孔融只是北海國的大臣,就算北海國來了也是以北海王的名義出兵,不可能以一個大臣的名義出兵。

孔融

廣陵太守張超,字不詳(《三國演義》中字孟高),東平壽張人。

在討董這件事上,張超和曹操有些相似。

也是參加了討董聯軍,但不是一路諸侯。

張超是陳留太守張邈的弟弟,他是跟著自己的哥哥一起出來見見世面而已。

關於張超史料記載只在《三國志》中出現過,而且文字不多。

在小說中,張超最終被曹操逼的自殺了。

張超

上黨太守張楊、北平太守公孫瓚、西涼太守馬騰,這三個人並沒有參加討董聯軍。

他們都是漢朝的邊防軍,他們手裡都是正規邊防部隊。

我們先回頭看看討董的十路諸侯,其實這十路諸侯都是軍閥的性質,所謂「十路諸侯」,要麼是民兵,要麼是府兵,沒有正規的邊防部隊。

反而董卓的西涼軍團是正規邊防部隊。

《三國志》中沒有張楊、公孫瓚、馬騰這三人討董的任何文字記載。

這三人雖然也是軍閥的性質,但是當時他們是以對外作戰為主。

張楊


公孫瓚


馬騰

插句題外話,在《三國演義》中幾乎沒提到過匈奴,可是在《三國志》中可沒少提。

當時張超、公孫瓚(右北平防線)是漢朝抗擊匈奴第一線的作戰部隊。

哪有功夫來打內戰。

馬騰也是時刻提防著外夷的入侵,沒有經歷來內地分這塊蛋糕。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帶著羌兵進攻曹操,這事如果放在《三國志》中,簡直就是漢奸行為。

好了,言歸正傳。



長沙太守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在《三國志》中,討伐董卓的十路諸侯中沒有提到過孫堅。

具體原因不詳。

可是在《吳記》中卻有孫堅討伐董卓記載,在這件事上沖仔也有點弄不懂了。

《三國志》中對孫堅的評價是: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孫堅

徐州刺史陶謙,字恭祖,丹陽郡人。

在《三國演義》中,陶謙是徐州太守。

在《三國志》中記載,陶謙是袁術的人。

陶謙有沒有參加討董聯軍沒有記載,即便參加了也是劃分在袁術的部隊里,而不是一路諸侯。

陶謙

在正史《三國志》中,曹操、孔融、張超、張楊、公孫瓚、馬騰、孫堅、陶謙這八人要麼是沒參加討董聯軍,要麼是不夠資格稱為一路諸侯。

總之,《三國志》中清清楚楚的記載著討伐董卓的「十路諸侯」。

只不過「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故事已經深入人心,不好更正了。

這篇文章只是想把真實的一面寫出來和大家分享,有不妥之處歡迎在評論區指正

本文主要參考史料:陳壽《三國志》

董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第五回 十八鎮諸侯

董卓隻手遮天,群雄當然不服,結成同盟,共同反抗董卓。當然,有的是為名,有的為利;有些真想匡扶漢室,有些只是想做第二個董卓。董卓有什麼好呢?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這是很多諸侯的夢...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上)

先看《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

董卓禍亂敗朝綱,諸侯討伐誅叛黨

董卓奉詔率軍開赴洛陽以後,燒殺搶掠,讓大漢王朝最後一點殘光變得更加昏暗了。當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昏庸無道,喪盡天良。在三國演義中,由曹操發起的反董卓聯合軍可謂聲勢浩大。瞬間集合了十八路諸侯,一...

十八路討董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朝綱崩壞,曹操矯詔與袁紹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一時間,各地諸侯紛紛領兵奔洛陽而去。可惜,各路諸侯,心懷鬼胎、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盤,討賊聯盟不久便分崩離析。從此,東漢進入群雄爭霸...